2021/6/4新聞

日本贈台AZ疫苗 她說「有點失望」至少要給311萬劑挨轟

·2 分鐘 (閱讀時間)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日本將供應台灣124萬劑AZ疫苗,立委葉毓蘭表示,十年前台灣對311福島核災慷慨解囊,日本人來報恩了!但她直言「有點失望」,至少也要給個311萬劑吧!引來網友熱議,有人提醒日本還會陸續送,還有人砲轟在講什麼東西?人家捐贈嫌數量少還戳人家傷口?

葉毓蘭今晚(3日)在臉書發文,感謝日本政府捐贈疫苗,本來是要對比美方太小氣,因為日方送的劑量,至少是美國的8倍,酈英傑處長在AIT網站上做了偌大的宣傳,不知道的人以為美國把我們訂購的500萬劑莫德納送來了,沒想到只送來15萬劑,繼續延遲履約中,想酸美國連怎麼做大哥都不會,只會逼我們買軍火交保護費,連圍事的疫苗也不給。

針對日方送疫苗,雖然葉毓蘭形容是及時雨,但只送124萬劑,「有點失望」的用詞,讓很多網友無法苟同,「人家送你東西,還嫌東西太少」、「311的背後是一堆人命,你拿來當數字談」、「講這種在人家傷口上撒鹽的話,到底良心在哪裡」、「做人要厚道,日本要贈送我們疫苗,不論數量多寡,我們都應該有感謝的心。」(圖:葉毓蘭臉書)

陳文甲觀點》台灣安全影響日本生存!多國「ARC21」軍演透露的關鍵訊息是…

新頭殼newtalk 文/陳文甲

美國「雷根號」航空母艦(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一代的神盾驅逐艦「摩耶號」共同航行,進行聯合軍演。   圖:翻攝自美國海軍推特/Jason Tarleton

美國「雷根號」航空母艦(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一代的神盾驅逐艦「摩耶號」共同航行,進行聯合軍演。   圖:翻攝自美國海軍推特/Jason Tarleton

– ADVERTISEMENT –

繼「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美國、日本、印度、澳洲成員國加上法國等5國,甫於今年4月5日至7日在孟加拉灣進行了聯合軍演後;隨即美、日、法、澳等4國,又於5月11至17日在日本長崎佐世保市相浦駐地、橫跨宮崎及鹿兒島霧島演習場,舉行代號「ARC21」陸海空聯合軍演。檢視此次演練項目包括島嶼防禦登陸演習、城市巷戰訓練、防空及反潛戰訓練等課目,以提高島嶼的防禦戰略戰術技能。眾所皆知,「ARC21」軍演主要在聯合多國反制中國霸權在印太區域的擴張威脅,然究其戰略意涵,乃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之造形作勢,藉由日本島嶼防禦登島之演練,影射以「臺灣有事」為想定,完敗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之企圖,確保臺灣這個亞太戰略的關鍵節點。

軍演彰顯法日的戰略意圖

此次「ARC21」軍演最特別之處在於法國與日本並無結盟關係,卻同場參與此次聯合軍演,顯示法國在世界格局演變之際,意識到印太區域的重要性,尤其印證了法國總統馬克宏於2018年提出的以「巴黎─新德里─坎培拉」為軸心之法國版「印太戰略」,也藉由連續參加兩次印太同盟軍演,展現自己在印太區域的角色和地位,而往年日本在東海的演習都是以釣魚台為想定實施奪島演練,但本次的演習戰術想定似乎已經超越過去的範圍,因為釣魚台上既無機場,也無城市,演練城市巷戰的用意為何?日本及中國軍事專家不約而同的表示,此舉係針對中國侵犯臺灣之後,美、日,甚至澳洲有可能派兵協助臺灣抵抗中國的侵略。

日本將直接介入臺灣有事

上述演習重點在於日本自1960年代起在「美日安保條約」的架構下,對臺海態度態度相當模糊,只定義在戰火波及日本國土,威脅日本國家安全,出現「周邊有事」等情況下,得以出兵自衛,同時美國也會採取行動;然而到了2015年,「周邊有事法」修改為「重要事態影響法」,把日本自衛隊的派遣地域,從原本限定在日本周邊,擴大到全世界對日本安全有影響的事態,幾乎確認一旦臺海有事將可直接派兵介入,以維護其國家生存利益。事實上從2018年美國「印太戰略」成形之後,其所發布的「印太戰略框架」中清楚表示美國將促進臺灣發展非對稱防禦戰略和能力,以確保自身安全,免受中國武力脅迫,並強化在印太區域之軍事存在,同時制定防禦戰略保衛位處第一島鏈的國家,包含臺灣。尤其此次令人矚目的是「城市巷戰」課目之演練,在於貫徹印太戰略中保衛第一島鏈國家的任務,同時也是向中國高度表明臺海應保持和平穩定,不要試圖改變現狀,否則將引起印太同盟的關切,以及美日直接介入的局面。

全球關注臺海安全情勢

隨著日本首相菅義偉與美國總統拜登4月16日的領袖會議達成的共識,將共同致力對抗中國之挑戰,並同意臺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是1969年以來美日聯合聲明首次提到臺灣;5月5日,七大工業國組織(G7)與歐盟結束在倫敦的外長會議並發表公報,強調重視臺灣海峽和平穩定;5月21日,南韓總統文在寅訪問美國,與拜登總統舉行雙邊會談,雙方發表聯合聲明提到「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這是繼日本首相菅義偉之後,南韓與美方再度談論臺海議題;5月27日,歐洲聯盟與日本今天舉行視訊領袖峰會,會後歐盟發布聯合聲明,公開提及關注臺海和平與穩定重要性,這是繼美日、美韓及G7外長會議後,歐盟領袖也公開關切臺海情勢,臺海似乎已成為當前國際上關注熱度最高的地區,其和平穩定與否將牽動國際局勢。為何現今臺海安全如此受到國際高度關切,在於臺灣位處第一島鏈中央,在冷戰時期是亞太地區遏制中國的最前沿,其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說,而時至今日因應美日印太戰略的地緣政治需求,臺灣的重要性又重浮檯面,所以在5月1日出刊的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封面,更直指臺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當然也就驗證臺灣確是印太戰略反制中國的關鍵節點。

臺灣處於印太地緣政治的重要位置

首先,環顧整個印太區域,其地理範圍從美國西海岸延伸到印度西海岸,囊括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和最大的穆斯林教徒聚集地,其人口占地球總人口的一半以上,除了恐怖主義、武器走私、毒品貿易等挑戰之外,印太區域還受到了中國、俄羅斯及北韓的安全威脅,而中國是最決定性的因素,其崛起過程過所帶來的安全威脅最令人憂心。臺灣是印太區域中唯一有直接敵情威脅的國家,中國認為臺灣是其固有領土、擁有主權,自始至終不肯放棄武力犯臺。再者,中國的崛起帶動軍事實力的提升,其海軍由過去的黃水海軍逐漸走向藍水海軍,且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海軍。但若不能併吞臺灣,其海權將永遠無法向西太平洋及印度洋擴張,所以臺灣對中國的崛起又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顯見臺灣在印太區域的重要性遠勝他國。

臺灣是阻擋中國走出第一島鏈的關鍵要角

其次,根據中國海軍建軍規劃,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可能在2027年內建成3個航母戰鬥群(17、18、19)及遼寧號(16)訓練航母,2035年要建立6個航母戰鬥群,最終目標將是艦程遠超越美國11艘航母的優勢戰力。從權力轉移理論來看,當新興強權之「權力」逼近支配性強權、且對國際秩序不滿意時,衝突與戰爭的機率將會上升。中國是亞太地區新興強權,而美國在該地區是支配性強權,在中國崛起過程中,兩國有很大的機率發生戰爭。但是若能將中國海軍持續圍堵在第一島鏈之內,就阻絕中國在西太平洋,甚至在全球海洋挑戰美國海權地位,其中最重要關鍵的要角當然就屬臺灣。

臺灣半導體產業具不可替代性

再者,根據5月1日出刊《經濟學人》雜誌報導,臺灣是半導體產業的心臟地帶,全球最有價值晶片製造廠臺積電生產84%最尖端晶片。一旦台積電產線中止,全球電子業也只能停擺,成本不可估量,而台積電的技術與專業領先對手大概10年,美國與中國短時間難以望其項背。因此,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點,一旦臺灣因戰亂而導致半導體產業受創,勢必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甚至不排出倒退10到20年。

臺灣影響日本國家生存安全

最後,日本是個島國,其經濟是完全外向型國家,高度依賴「印度洋─馬六甲─南海」的海上生命線,這就是日本對南海沒有聲索權利,卻仍然派遣軍艦到南海實施航行自由行動,而臺灣就在日本的海上生命線之關鍵點上,無法控制臺海局勢就控制不住東北亞穩定,而且一旦臺灣落入中國手中,日本將面臨「腹背受敵,進退失據」的危機;因此對日本來說,中國入侵臺灣影響的是日本的生存,更是國家的核心利益,所以在「ARC21」的軍演中,充分顯示未來若臺海爆發戰事,日本只有也只能選擇與美國直接介入一途。

臺灣要建成強大的關鍵節點力量

從上述4點論述來看,臺灣已然成為印太區域的關鍵節點,主因在於受到印太戰略的「戰略需求托舉」所造成。因為美日擔心的是臺灣一旦落入中國勢力的控制,中國海軍將可自由進出西太平洋及南海,整個印太同盟勢亦將瓦解,且因新的中國海洋強權誕生,國際及海洋秩序都將重組;相對的,中國擔心的則是臺灣越往美日勢力靠攏,將更加發揮位處第一島鏈的核心位置作用,加大扼制中國的航海運輸線安全,威脅東南沿海的安全,以及制約藍水海軍的發展。所以臺灣應該善用此一戰略機遇期,一則要加大與美日國際民主陣營實質關係,並善加利用半導體的優勢籌碼獲取國家利益;二則要與印太同盟強化合作深度,包含軍事交流、情報合作、科技經貿等積極作為,三則要藉此時機不斷強化自身軍事實力,除國防戰力整體的提升之外,還需加大「不對稱戰力」發展力度,建設與強大可恃戰力,確保臺灣的永續生存與發展。

(作者為台灣日本研究院顧問 )

日本六四前夕贈台疫苗 小粉紅怒喊「國台辦別犯賤」中國官媒悄然無聲

·2 分鐘 (閱讀時間)
日媒報導指出,日本政府提供台灣的AZ疫苗將於6月4日抵台。(示意圖) 圖:張良一/攝
日媒報導指出,日本政府提供台灣的AZ疫苗將於6月4日抵台。(示意圖) 圖:張良一/攝

[新頭殼newtalk] 日本各大媒體報導指日本政府3日決定在6月4日天安門事件32周年當天將124萬劑AZ疫苗運抵台灣,獲得台灣各界掌聲與感謝,卻也震碎中國小粉紅的玻璃心,還有中國網友悲憤要國台辦「千萬別犯賤」;而中國官媒在消息釋出後,截至4日清晨仍集體噤聲,均無報導日本贈台疫苗相關新聞。

截至6月4日清晨6點4分,透過中國社群媒體「微博」搜索中國18個主流官媒《人民日報》、《新華社》、《求是》、《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科技日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婦女報》、《農民日報》、《法制日報》、《中國新聞社》,均無發現日本捐贈台灣疫苗的相關報導。

根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台灣目前爆發武漢肺炎疫情,難以獲得國外疫苗,日本政府3日決定向台灣提供124萬劑英國AZ疫苗,許多日本政府官員與執政黨人士透露,最快4日將透過空運把疫苗送抵台灣,日本政府認為台日在發生大規模災害時要互相幫助。

有中國網友轉傳日本贈台疫苗的境外報導,將台灣媒體相關報導的截圖上傳微博,導致大量中國小粉紅「玻璃心碎」辱罵台灣及日本政府,中國網軍「帝吧」則轉傳台灣內部親共人士的看法,希望給中國網友打強心針,不過還是有許多網友崩潰表示:「國台辦可千萬別犯賤」、「只有加大力度惠台,才能讓他們更奇葩的恨」、「是沒救了,不過真心的,不打中國的(疫苗)也好」。

更多新頭殼報導
打完輝瑞籲勇敢的台灣人參與國產疫苗試驗挨批 蔡丁貴怒「以身作則」
日本124萬劑AZ疫苗援台幕後 日媒曝「美日台餐敘」促成:安倍是推手

新冠肺炎鄰國的借鏡:為什麼台灣應該緊張但別恐慌?

也許對疫情悲觀,但千萬別因此絕望
文 / 魯皓平
2021-06-02
瀏覽數 11,800+
新冠肺炎鄰國的借鏡:為什麼台灣應該緊張但別恐慌?

日本的疫情至今依然不樂觀。KYODO
分享Line分享分享複製連結
articlefont

我們統整台灣鄰國目前所面臨的狀況,包含確診總數、疫苗施打率等,也許多了解國際情勢,能夠讓自己別淪於恐慌當中。

自新冠肺炎2019年底爆發的那一刻起,台灣至今約累積近9000名確診患者,雖然近期的嚴峻狀況令許多國人擔憂,開始囤積存糧、盡可能不要出門,但其實放眼國際,台灣每百萬人確診數是非常漂亮的360,對比美國(USA)的10萬和日本(Japan)的6000,加上台灣人自律的個性,確實是有效控制疫情。

雖然台灣當前最令人詬病的,是疫苗的施打率,但其實在台灣疫情真正爆發以前,不少民眾的施打意願都不高,加上在台灣的狀況普遍安逸、似乎也沒施打的必要,若進口一堆疫苗最後導致過期,可非讓人樂見的事。

事實上,在整個東亞地區,疫苗的施打率普遍不高,甚至在《bloomberg》的統計下,全球的疫苗施打率也僅約13%,在大部分疫苗都集中在先進國家的狀態下,要達到全球的群體免疫,依然還有好長的一段時間要走,專家預估,至少還要等個5年。

為此,我們統整台灣鄰國目前所面臨的狀況,包含確診總數、疫苗施打率等,也許多了解國際情勢,能夠讓自己別淪於恐慌當中。

1、日本(Japan)──75萬人確診、疫苗施打率5.2%

日本的疫情十分嚴峻。CFP圖/日本的疫情十分嚴峻。CFP

日本5月每天的疫情,單日新增都在5000、6000人徘徊,這也是自今年的1月高峰過後,再一次面臨疫情的嚴重,原先政府宣布的「緊急事態宣言」也從5月底再度延長,特別是東京都、大阪府與北海道等地的每天新增確診病例依然居高不下,但日本的疫苗施打率也非常不樂觀,僅有5.2%。

不過,即將在7月23日至8月8日登場的東京奧運目前看起來勢在必行,「雖然存在著各種擔憂,但作為東京奧運的主辦國,我們並沒有考慮取消奧運會。」東京奧運組委會負責人橋本聖子(Seiko Hashimoto)表示,「我們充滿信心為奧運做足準備。」畢竟說穿了,若取消舉辦,日本可沒辦法承擔這樣的龐大財務損失。

2、韓國(Korea)──14萬人確診、疫苗施打率7.7%

韓國的疫情相比日本緩和不少。EAF圖/韓國的疫情相比日本緩和不少。EAF

在韓國,整個5月的疫情約為每日新增確診500、600人,這數據整整只有日本的1/10,且自去年12月的一波每日新增確診達1000人的高峰之後,至今的數據雖然沒有大幅下降,但每日新增確診數都非常持平。

韓國當局目前的目標,是計畫6月底前完成1300萬人達到首劑疫苗接種,雖然離韓國總人口的5200萬依然有段距離,但肯定是個不錯的開端。值得一提的是,韓國目前有大部分的確診者都是來自於社區內的無症狀感染者,再傳染給家人的案例,因此政府也在首都圈區域提供篩檢站,防疫等級也調升。

3、菲律賓(Philippines)──125萬人確診、疫苗施打率2.4%

菲律賓民眾高掛標語,提醒口罩的重要。AP圖/菲律賓民眾高掛標語,提醒口罩的重要。AP

菲律賓是目前東南亞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4月、5月更是確診的高峰期,美日的新增病例高達7000至1萬不等,雖然過去曾有一段時期曾經稍微控制疫情,但現在的狀況則愈來愈嚴峻。

由於菲律賓目前受到變種病毒的影響,加上醫療資源已經瀕臨崩潰邊緣、疫苗施打成效不彰,許多菲國專家都在警告,若再不重視疫情的發展,菲律賓很可能成為下一個印度(India),當局目前還是實施不同的社交距離禁令,希望能防堵疫情擴散。

4、馬來西亞(Malaysia)──60萬人確診、疫苗施打率4.6%

馬來西亞的確診數從爆發後都未見趨緩。jakartapost圖/馬來西亞的確診數從爆發後都未見趨緩。jakartapost

馬來西亞的疫情,幾乎是從去年4月開始,就開啟一波沒有辦法降下來的惡夢,而今年1月又達到疫情高峰,至5月時,長達4個月的時間,每天的確診病例都高達約1萬2000例,如此嚴重的狀況確實令人難以想像。

隨著馬來西亞的疫情瀕臨崩潰的地步,當局決定實施全國性封鎖,大多傳統產業僅能維持一成人力工作,其它產業最多大約六成,且民生方面,目前除了必要經濟及服務領域外可以維持基本效能外,其它行業在這段時間內都不得運作。

5、越南(Vietnam)──8000人確診、疫苗施打率0.6%

身為防疫模範生的越南,和台灣一樣正受變種病毒侵擾。bloomberg圖/身為防疫模範生的越南,和台灣一樣正受變種病毒侵擾。bloomberg

一直以來在全球都是防疫模範生的越南,表現確實令國際刮目相看,除了目前的確診數還沒破萬,人民對防疫的精神和態度也十分優良,這箇中的關鍵在於,越南政府在很早的時候就預測到,它們的醫療系統勢必會因為病毒的爆發而無法負荷,為了讓醫療系統崩解的狀況不要發生,政府採取了非常嚴厲且大規模的預防措施。

雖然目前,越南跟台灣一樣面臨了疫情以來的第一波高峰,當今每天的確診數約200、300不等,這是因為變種病毒入侵所引起的狀況,甚至還有混合的變種病毒,在總確診數上,有超過70%都是今年4月所累積的。為此,越南開始實施有限度的社交聚會限制和活動,希望能控制住疫情。

驚爆內幕》抗SARS名將蘇益仁:疫苗策略連環錯,台灣恐掀拒打潮!

文 / 林鳳琪    攝影 / 蘇義傑
2021-06-02
瀏覽數 60,750+
驚爆內幕》抗SARS名將蘇益仁:疫苗策略連環錯,台灣恐掀拒打潮!

圖/抗SARS名將、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蘇義傑攝
分享Line分享分享複製連結
articlefont

國產疫苗之死殷鑑不遠!在政府急挺國產疫苗作為國安產業時,也掀起政治口水戰。抗SARS名將、前疾管局長蘇益仁接受《遠見》專訪,回顧國產流感疫苗的經驗,警告台灣疫苗政策連環錯,不僅可能掀起「拒打潮」,也易讓國產疫苗早夭。

二期仍未解盲,5/28政府卻已迫不及待採購千萬劑國產疫苗;相較於輝瑞BNT、莫德納、AZ皆是進入三期,交出數萬筆有效數據的「期中報告」後,才取得緊急授權EUA。

如今,台灣國產疫苗僅憑數千筆二期臨床試驗數據,足以證明疫苗夠安全?夠有效嗎?政府疫苗施打策略,為何強渡關山?

疫苗戰略荒腔走板,台灣去年是如何錯失黃金時機?而今左支右絀,又該如何亡羊補牢?

國產疫苗之死,殷鑑不遠

「十幾年前,一起疑似因疫苗施打死亡事件,台灣人從此對國產疫苗失去信心,這次疫情社會反彈聲浪這麼大,若政府仍一意孤行,歷史恐怕重演,對產業反而是傷害……」電話那頭,一位生技業者憂心忡忡說。

2009年11月,台中劉小弟弟接種H1N1新型流感疫苗後,全身出疹,後因敗血症合併腦幹出血,一個月後不幸死亡。2010年1月,法醫解剖報告出爐,研判死因是B19微小病毒與噬血症候群相關。

雖劉小弟死因鑑定與注射疫苗無直接關係,但人們早已對國產疫苗失去信心。殷鑑不遠,不少專家擔心,這次若民眾拒打國產疫苗,又買不到足夠的國外疫苗,台灣恐陷更大危機。

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舉香港為例。香港因BNT疫苗施打後負面消息不斷,雖無法證實是疫苗或接種者原有疾病導致,卻早已引起民眾恐慌、拒打。截至5月底,香港第二劑疫苗施打率僅14%;卻還有近百萬劑BNT疫苗打不出去,8月中將過期報廢。

輝瑞BNT疫苗。Flickr by Marco Verch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圖/輝瑞BNT疫苗。Flickr by Marco Verch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早料到台灣會有這一天,沒料到的是,這一天竟比預期還早到!

SARS疫情期間擔任疾管局長的蘇益仁,與時任指揮官的李明亮、副指揮官陳建仁、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並列台灣抗SARS名將。

他直言,早料到台灣沒有鎖國,光是靠口罩與自主隔離,又沒有強制篩檢,在變種病毒高傳染力下,疫情遲早會爆發;但始料未及的是,這一天竟提早來了!而自詡「防疫資優生」的台灣,竟在短短兩週內,從社區感染到全台三級警戒,甚至醫療體系險些崩解瀕危。

疫苗決策連環錯,惡因去年已種下

連被視為唯一能救命的疫苗,不管外購或國產,更是爭議不斷。蘇益仁道出,台灣已錯過黃金時期,一連串疫苗決策錯誤,惡因,更早在去年便已種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蘇益仁被延攬進行政院「COVID-19科技防疫推動會議」擔任疫苗組召集人。

2020年年初歐美疫情一爆發,川普立刻決定斥資數十億美金,補助美國嬌生、輝瑞、莫德納Moderna等生技大廠加速開發疫苗。其中,莫德納Moderna新冠肺炎疫苗,便是技轉自當時手握關鍵技術mRNA平台的美國國衛院(NIH)。

早在2015年就因登革熱疫苗開始與美國國衛院合作的高端,也立即跟進,與NIH簽下疫苗合作MOU。

「美國國衛院將與台灣民間合作開發新冠疫苗,」蘇益仁回憶,去年3月,他一得知消息,擔心萬一屆時疫苗研發生產全都受制於美國,台灣恐將成疫苗孤島。

台灣啟動「戰備疫苗」計畫,卻仍錯過黃金時機

他緊急聯絡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陳其邁,與剛選上副總統的賴清德,三人前往高端了解後,決定啟動台灣「戰備疫苗」開發計畫。

蘇益仁回憶,一開始的計畫原是,若疫苗開發順利,2020年底將有百萬劑戰備疫苗可供高危險群醫護人員施打,「100萬劑、高危險群。」蘇益仁特別強調,所謂戰備疫苗,是為了緩解第一線醫護人員的燃眉之急,而非現在開放給一般人施打。

未料,去年5月,高端陸續傳出動物實驗緩慢,設備、產能卡關等挑戰,無法趕上年底產出計畫。小組又緊急啟動外購疫苗計畫,「去年5月,我們就定調,國產需與外購疫苗並行。」蘇益仁回憶。

張智傑攝圖/張智傑攝

沒想到,外購疫苗卻因當時台灣「疫情控制得當」而一波三折。

蘇益仁回憶,當時指揮中心一度遲疑,台灣防疫得當,為何還需要外購疫苗。好不容易說服,預算在去年6月送審,7月立院通過,真正啟動國外疫苗採購,已經8月。他扼脕表示:

各國都是4、5月就在搶購疫苗,台灣足足晚了四個月,錯過黃金時期。

更致命失誤是,去年11月東洋製藥與德國BNT談妥的3000萬劑採購案,因政府最後僅答應購買200萬劑,最終破局。去年12月,新冠疫苗上市,歐美開始全面施打計畫,如今可望解封。

去年11月東洋製藥的德國BNT疫苗採購案破局。取自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TTY Biopharm Company Limited臉書圖/去年11月東洋製藥的德國BNT疫苗採購案破局。取自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TTY Biopharm Company Limited臉書

國產疫苗若強渡關山,恐釀另一波危機

台灣卻因決策連番失誤,錯失機會,外購疫苗最快也得今年6月後才能陸續交貨。政府轉而將希望全寄託在國產疫苗上。

一位生技業知情人士透露,去年底,為加速國產疫苗上市,改變遊戲規則,通過二期,便可取得緊急授權,供一般民眾施打。

蘇益仁憂心說,這與去年初規劃的戰備疫苗已不同。

姑且不論二期是否成功解盲,他擔心的是,就算二期試驗過關取得台灣緊急授權,最快8月上市,以疫苗接種排序,屆時極可能輪到的是20歲到50歲的自費族群,「這族群恰好是商務、出國頻繁,最需要疫苗護照的族群,會願意接種不被歐美認可的疫苗接種嗎?」

如果又爆發副作用案例,民眾信心一旦潰散,很可能引發國產疫苗拒打潮,屆時千萬劑疫苗缺口,恐讓台灣疫情再度升溫。

醫療體系能應付龐大的施打量能嗎?

蘇益仁建議,國產疫苗困境想解,最好先施打百萬劑,觀察後續無不良反應,再分期分批施打。

但如今另一個更大的隱憂是,萬一外購、國產全擠在8月過後,屆時10月又遇上流感疫苗施打,共計逾1600萬劑疫苗,「醫療體系能應付這樣的施打量能嗎?」蘇益仁說,幾個月前,他就不斷提醒,疫苗施打,一定要成立專責小組超前部署,或學國外,在戶外操場或遊樂園,統一施打,才不會像篩檢,全湧到醫院,癱瘓醫療體系。

對於台灣外購疫苗受困,蘇益仁也呼籲,政府應發揮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協力精神,納入企業或非營利組織、成立疫苗小組。從採購、審查到疫苗分配,公私合作才能突圍如今困局,並及早布局第三劑疫苗採購談判。

如何開一場高效視訊會議?影響專業度的技術、形象、溝通技巧,一次說明

當WFH成為職場的新常態
2021-06-03
瀏覽數 3,650+
如何開一場高效視訊會議?影響專業度的技術、形象、溝通技巧,一次說明

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分享Line分享分享複製連結
articlefont

隨著WFH(在家上班;Work from Home)變成職場人生的新常態,相信視訊會議已經成為許多專業人士的日常,也因此「要怎麼開好一場線上會議」成為我最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許多人一碰到能看得到影像和對方即時互動的視訊會議,就直覺頭皮發麻、手忙腳亂,完全無法表現出在辦公室上班時的溝通實力,那麼要怎麼克服這樣的障礙呢?除了不斷練習、熟能生巧之外,又有哪些訣竅呢?在這分享我長期透過視訊會議討論、提案、談判、搏感情……的一點小小心得,希望能夠幫助你好好享受WFH的時光。

做好環境和系統的完全準備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用在線上會議的情境下,真是非常貼切。想像一下,在線上提案的現場,如果你和客戶正在進行關鍵的對話,卻因為你對系統不熟悉,而不小心提前結束了會議,這不但會大大影響專業形象,也很有可能降低成交的機會。

所以,在上線開會前,首先最需要搞懂的就是會議系統,例如要怎麼MUTE(靜音)?要怎麼分享螢幕、開啟或關閉鏡頭?要怎麼在會議中開放不同的權限或是接受、傳遞訊息?等常用的功能,不同的會議系統大同小異,但事先搞清楚選項的位置,才能在氣定神閒的開會,專心做好真正重要的溝通。

除了事先熟悉系統之外,也需要準備好開會的環境,雖然在家工作多日,許多人家裡都一團亂(至少我家是),但可以安排一個背景素雅、擺設整齊的,小小的「淨土」,讓你保持一絲不苟的「螢幕形象」,如果真的很難做到也沒關係,像是Zoom,Microsoft Teams, Cisco等會議軟體都提供了內建的虛擬背景、最近很多品牌都很貼心的推出了視訊軟體背景。另外燈光的明亮度也是件需要特別注意的事,只要有事先設定好,就算家裡再亂,都能以有條不紊的專業形象上鏡。

一切準備就續後,不妨在正式會議前測試一下,看看自己及團隊成員在鏡頭前的樣子,提前發現,自己的穿著、環境是否得體,聲音和影像的呈現是否能為自己的表現加分。

溝通要直接說重點

許多人不論說話或寫作都習慣起承轉合,先把故事背景說清楚,再說重點,這樣的說話方式不太適合用在和日理萬機的主管或客戶溝通、更不適合運用在遠距會議上。

遠距會議的一個特性是,在會議上的人除了參與討論外,通常還一邊回email、寫proposal、看新聞……,因為是對著電腦開會,所以有太多轉移注意力的「誘惑」。在這樣的前提下,需要把握「先說重點」的要則。

過去一週我確認了XXX客戶,也發掘出三個很有潛力的專案機會!

在主管和部門同事都同時在線的部門視訊會議上,一開始就要強而有力的說出自己在過去一週的成就,先成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再依據會議的氣氛、主管和其他與會者的態度和時間,評估是否要在同一個會議中說明自己遇到的困難、需要的協助或資源等細節。

視訊會議的溝通不容忽視。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圖/視訊會議的溝通不容忽視。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而如果時常需要面對客戶的遠距提案更是如此,說話的方式永遠是:

先說結論或重點。

再說明三個要點來支持上述的結論。

接著視客戶對於議題的興趣再決定是否要接著說明原因、研究結果等細節,以及說明的詳細程度。

聲調、表情、整體造型都更到位

相信你一定也在網路上看過許多人穿著睡衣在家工作的趣味畫面,但事實上,透過鏡頭開會反而要更注意自己的整體造型。

這是因為,鏡頭有強化的作用,換句話說,你素顏的時候明明本人看來很有精神,但在鏡頭前面很可能顯得蒼白無神、本人的髮型看起來可能很自然浪漫,但在鏡頭上看起來卻是一頭亂髮,因此,透過鏡頭開會的基本造型策略就是,穿著色彩鮮明、剪綵俐落的服裝、整齊的髮型加上比平時稍微加強一些的妝感。

另外,因為和開會的對象不在同一個空間裡,所以特別需要藉由聲調、眼神、表情、手勢等非語言的訊息來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思,也幫助對方畫重點;這樣即便是遠距會議,也能精準、高效地最好溝通。

前後的溝通也很重要

「你們都可以在家工作,超輕鬆的!」說這句話的人,對於我們這些長期WFH的人真是有個很大的誤會。因為遠距工作,不但原本在辦公室需要做的事,一件也不少,更因為距離遠了,而衍生出許多額外的溝通工作。就拿遠距會議來說,開會前需要事先確保大家都了解會議的主軸,如果預期會有些反對的聲浪,也最好能事先溝通尋求支持,而會議後,除了基本的會議記錄之外,更需要試情況花更多時間和與會者個別溝通,確保執行力不因為距離而斷線或打折。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WFH早已成為不可擋的趨勢,而近來疫情在台灣的升溫,更讓遠距會議成為很多專業人士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讓我們一起掌握開好遠距會議的方法,擁抱改變!

開一場高效視訊會議的Checklist

技術面:

● 取得會議連結並完成測試

● 事先熟悉會議軟體的各個功能

● 透過鏡頭看環境是否專業

● 事先設定好線上會議背景

● 透過鏡頭看光線是否夠亮

形象面:

● 我/團隊的服裝/髮型/妝感透過鏡頭看起來是否得體

溝通面:

● 如果和對方是初次見面,務必先準備好1分鐘簡短但讓人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紹

● 想好會議中的三個重點,能成功引起對方興趣的話術

● 練習會議中的聲調、表情、手勢

● 準備並事先提供議程確保與會者都了解會議的主旨和目的

● 事先溝通取得主管/反對者/潛在支持者的理解

● 會後24小時之內寄出會議記錄並視情況個別溝通

(本文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年輕人染疫比增至25%!陳時中:疫情來到高峰,端午節勿返鄉

含校正回歸新增583例本土病例
文 / 中央社
2021-06-03
瀏覽數 8,150+
年輕人染疫比增至25%!陳時中:疫情來到高峰,端午節勿返鄉

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含校正回歸新增583例本土病例!且國內疫情似乎來到高峰,20至39歲者染疫比例也明顯增加,呼籲民眾端午節連假勿返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分享Line分享分享複製連結
articlefont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新增364例本土病例,219例校正回歸個案。指揮官陳時中分析,疫情似乎來到高峰,甚至連20至39歲者染疫比例增加,籲端午連假勿返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公布國內新增366例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64例本土個案及2例境外移入個案;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219例,總計585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表示,國內疫情似乎來到一個高峰期,現階段看來屬於比較不好的跡象。目前比較要注意地方,首先是苗栗縣新增34例,主要是公司內移工群聚,今天大規模針對此公司7000多名員工全面篩檢。

陳時中也說,苗栗縣對於可能群聚移工,緊急安置移工宿舍中1人1室隔離,會積極協助苗栗縣安排集中檢疫所、篩檢及專家意見等,希望及時將疫情控制住。

陳時中說,第二須留心的是國內年輕人染疫比例增加,6月初年輕人染疫者明顯下降至20%、60歲以上大幅增加,但昨天數據中發現,年輕人染疫率增加到25%左右,顯示年輕人可能防疫鬆懈,研判可能是年輕人認為前2天疫情看似比較平穩,移動、群聚都比較多,形成這現象。

陳時中特別提醒,一旦鬆懈,疫情都可能升溫,呼籲20至39歲族群減少群聚,口罩、洗手等自我防衛務必做好。下週端午節連假將至,希望民眾盡量避免返鄉,家族內拜拜習俗難免,提醒採購時不要大量群聚,呼籲一次購足,避免逗留太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表示,新增364例本土病例,為186例男性、17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28日至6月2日。另校正回歸個案219例中,為120例男性、9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5月31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綜上所有本土個案共583例,分布地區以新北市265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224例、苗栗縣34例、桃園市30例、彰化縣15例、台中市5例、基隆市4例、台南市2例,新竹市、花蓮縣、宜蘭縣及高雄市各1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說明,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94例中,77例為已知感染源,14例關聯不明、3例疫調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新增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案9567為印尼籍20多歲男性,5月5日來台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防疫旅館檢疫,在台期間並無症狀,於25日自主健康管理期滿前,由公司安排自費採檢結果為陰性,後因工作需要,6月1日再次自費採檢,今天確診。已掌握個案接觸者32人,其中21人列居家隔離,餘11人列自我健康監測。

案9883為越南籍20多歲男性,5月18日來台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防疫旅館檢疫,6月2日由公司安排自費採檢,今天確診;在台期間並無症狀,檢疫期間未與他人接觸,無匡列接觸者。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974例確診,分別為1143例境外移入,877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24例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166例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本文轉載自2021.06.03「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居家隔離怎麼辦?專家提出適應孤獨的7個祕訣

就算被「關」在家,也別讓自己太過鬱悶
文 / 魯皓平
2021-05-20
瀏覽數 56,500+
居家隔離怎麼辦?專家提出適應孤獨的7個祕訣

在居家隔離期間,陽台成了許多人透氣的地方。pixabay
分享Line分享分享複製連結
articlefont

在生活型態的改變和不能外出、與人交流的限制下,許多人一開始會完全無法接受這樣隔離的日子。

在台灣疫情不斷爆發且蔓延的當下,除了確診者將接受隔離和治療外,許多和確診者曾經有接觸的匡列者,都將進行為期14天的「居家隔離」,而懷疑自己足跡曾和確診者重疊的民眾,也應主動開始「自主健康管理」,前者應留在家中、避免與他人接觸的機會,而後者也應減少不同形式的社交活動。

在生活型態的改變和不能外出、與人交流的限制下,許多人一開始會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日子,除了不習慣,也是被迫生活在一個小小空間中,心理上的桎梏和不安。

為了能夠讓被「關」在家的人持續保持生活動力,專家提出7點適應隔離的方法,也許試著用不一樣的角度面對,心態也能不一樣。

1、保持例行生活

保持例行生活。pixabay圖/保持例行生活。pixabay

當然,如果把隔離的期間視為一段長假,那確實是非常誘人,但專家強調,花個幾天休息並不為過,但如果不斷這樣持續,反而會變得怠慢,「你應該回到擁有生活常規的一天。」

好比說,每天讓自己在上班的時間點起床,並好好的吃一頓早餐、做個運動,保持正常生活的感覺,這種規律的日常可依自己的喜好安排和設定,以維持過去生活的習慣。

2、穿好衣服且整理床鋪

穿好衣服且整理床鋪。pixabay圖/穿好衣服且整理床鋪。pixabay

雖然在家中,你不會見到任何人,但專家發現衣著打扮會明顯的影響心情和態度,比起穿著寬鬆的睡衣,穿起休閒服或牛仔褲,能夠提振精神、避免渙散。

而整理床鋪的關鍵在於它是起床後的第一項任務,這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成就,但確實是為開啟一天的初始,做了最好的示範。

3、給自己一個目標

給自己一個目標。pixabay圖/給自己一個目標。pixabay

確實,因為隔離的關係,很多過往習以為常的生活都無法持續進行,但也不妨想像這段時間是讓自己歇息的時刻,畢竟,人生真的沒有幾次能突然這樣暫停的日子。

因此在這段時間,專家建議每個人都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也許是看完好久沒看的書、追一直以來都很想追的劇、好好學習語言或進修等,各種線上的學習課程都是不錯的選擇。

4、照顧好自己的心理健康

照顧好自己的心理健康。pexels圖/照顧好自己的心理健康。pexels

專家提醒,這場生活改變的危機,可能會嚴重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因此每個人都必須小心確保這不會成為問題。

冥想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這能夠幫助心靈沉澱、屏除紊亂的思緒,像是思考「我要感謝什麼?」「之後幾天我要做什麼計劃?」「今天做了什麼,我有什麼感想?」等,讓自己的一天做個完整的結束。

5、保持身體健康

保持身體健康。pixabay圖/保持身體健康。pixabay

不要因為隔離期,就忽視了自己的健康,因此維持運動的習慣是不可少的,許多室內的運動都能幫助自己保持身體的活力和增強抵抗力。

此外,專家建議也可以因此契機,成為改變自己飲食習慣的起點,在少了外食機會後,可以開始自己下廚,試著用不同的食材搭配作出喜歡的料理,這段學習的過程能明顯改變自己的飲食方式。

6、不要沉溺於社交媒體

不要沉溺於社交媒體。pexels圖/不要沉溺於社交媒體。pexels

雖然社交媒體確實是隔離期間和外界保持聯繫的重要管道,但也要注意使用時間,畢竟它可能導致許多不良的負面情緒和反饋。

好比說,你可能愈看愈產生比較的心態,甚至羨慕別人的生活和自由,專家建議,若真的必須要使用社交媒體,盡量給自己規定時間,只在特定的時間內使用。

7、不要忘了保持開心

不要忘了保持開心。pexels圖/不要忘了保持開心。pexels

隔離期間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開心的情緒,雖然可能煩悶、覺得痛苦難耐,但試著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是快樂的關鍵。

專家也建議,可以和朋友開啟視訊的聚會,準備咖啡跟朋友遠距聊天、對話,和家人互動、關心身體狀況等,彼此的打氣和扶持,是隔離期間最大的動力。

全台60家長照機構發生群聚感染!累計共180人染疫

文 / 中央社
2021-06-03
瀏覽數 5,900+
全台60家長照機構發生群聚感染!累計共180人染疫

國內長照機構群聚、住民死亡個案頻傳!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最新數據,截至今日全台共累計70家長照機構出現群聚事件,染疫者包含47名工作人員及133名非工作人員。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分享Line分享分享複製連結
articlefont

國內武漢肺炎疫情延燒,機構群聚、住民死亡個案頻傳。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最新數據,全台累計60家長照機構出現群聚事件,染疫者包含47名工作人員及133名非工作人員。

長照機構包括長照、護理、精神照顧、復健等單位,衛生福利部每天會透過機制要求回報確診情形,包括住宿、居家、日間型機構,照顧對象、服務長者確診都會算為機構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截至昨天共有30家機構群聚,都不是住宿型機構。

羅一鈞表示,上述4類長照機構中,全台目前已有60家住宿型、非住宿型機構發生群聚事件,累計47名工作人員、133名非工作人員確診。這些個案都在通報資料當中,衛生局進行疫調後,向中央通報時間可能出現落差,但中央仍會根據疫調人員通報情形掌握現況,以利了解地方有無人力調度需求等。

近日縣市希望長照機構人員優先接種疫苗,中央社記者今天提問,雖現有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數量有限,但是否可能透過專案方式,允許確診者較多的縣市,可將長照機構住民及工作人員比照前3順位對象接種,疫情穩定後再將機構順位回歸。

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認為,沒有必要這樣執行,現有41萬劑牛津AZ疫苗撥發後,已經將前3順位對象涵蓋,下一波疫苗如果量夠大,就會直接往下開放接種,包括長照機構人員、75歲以上老人都會在接種範圍內。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