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上帝創造天地

■ 院長特助/陳志宏牧師

經文:創一1-2

創世記是聖經的第一卷書,創世記啟示我們有關這個世界與人類的起源,解釋為什麼今天這個世界會變成我們現在所看見這樣的光景,也指出一條我們要回到上帝起初所創造的樂園的道路該怎樣走。創世記是我個人非常喜愛的一卷書,今天要與大家一同來思想創世記一章1-2節。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創一1)

我從三方面來分享這節聖經所啟示給我們的真理,首先是:上帝是「自有永有」的上帝。

一、上帝是自有永有

這句話一開始用的字是「起初」,在天地形成之前,也包括時間形成之前。在宇宙形成之前,萬物都不存在,「時間」也尚未開始,唯一存在的就是上帝自己。上帝是絕對的開始,祂是萬有的源頭,用出三14上帝回答摩西祂的名字 (和合本的翻譯) 是「自有永有」的。哲學上稱作第一因,什麼是第一因呢?例如我是我父母把我生下來的,那我的父親是怎麼來的呢?是我祖父母生下來的。那我的祖父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呢?是我曾祖父母把他生下來的。從這一直往上追溯,追到最後一個源頭,那個源頭是本來就存在的,沒有其他可以產生他的,那個最原始、最起初的存在就叫做第一因。

上帝不單是自有的,萬有的源頭,是第一因,祂也是永有的,因為「起初」的相對是「末後」,這就暗示宇宙既然有開始,將來也會有末後和結束,創一1一開始宣告「起初」,就已經為「末世」留下伏筆。到了新約啟示錄果然告訴我們舊的天地要過去,要有一個新天新地(啟廿一1),而新天新地是存在到永永遠遠(啟廿二5)。而新天新地也是上帝所創造、所掌權的。

面對這位自有永有的上帝,人顯得多麼有限、渺小,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只是一顆小的不能再小的星球,在歷世歷代數不清的人類中,即使單單只算現在活在地球上的人口,你、我只是七十億分之一,你和我算什麼呢?但是這位自有永有,超越又全能的上帝,居然願意和我這個人建立關係,而且是建立極親密的關係,這不會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與受寵若驚嗎?

二、上帝是創造的主

其次,經文說:上帝是創造的主。天地都是上帝所創造的,在什麼都不存在的情況下,上帝創造了天地。這是從無到有的創造。這啟示我們上帝的超越性,萬有都是上帝創造的,包括日月星辰,白晝與黑夜,所有的生物及人類都是受造物,唯有上帝是造物主。造物主和受造物(包括人)中間有一道不可跨越的鴻溝,如果人要跨越那道鴻溝,想要與上帝同等,或是把日月星辰這些受造物當作上帝來敬拜,那就是一切問題和災難的源頭。唯有創造天地的上帝是配得一切尊榮及配受我們所有的敬拜!

如果我們相信「上帝創造天地」,那麼我們要相信聖經中所有的神蹟奇事就一點也不困難了。我們可以想一想:分開紅海的水,使水變成酒,叫瞎眼的看見,瘸腿的起來行走,使一個童女懷孕生子…以上這些神蹟和「從無造有」比較起來,那一個比較容易呢?所以創一1是我們信仰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根基,這個根基若穩固,我們的信仰就不易動搖。

三、上帝是全世界的主

第三方面的真理是:上帝是全世界的主。當我們讀創世記的時候,要知道我們不是創世記最原始的讀者,而是現代讀者。創世記經由上帝的感動在摩西那個年代被記載下來,一定對摩西當時代的人有特別的意義。若要更深入地體會經文所要給我們的啟示,首先要試著去了解原始讀者的時代處境、相關文化背景,然後揣摩一下聽到這樣的信息時,對他們可能會有什麼意義。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轉化成對我們現代人的意義。

摩西時代的以色列人的處境為何呢?他們在埃及地寄居了四百多年,剛開始生活過得相當好,幾番變化,最後淪為奴隸,而且一度他們的男嬰被屠殺,甚至有滅族的危險。而他們所寄居的埃及是個多神信仰的社會,相信到處都有神明,萬物都可能是神明。在這樣的背景下,上帝啟示以色列人,祂是「創造天地」的上帝,意思是祂不單是以色列人的神,祂也是全天下、世界萬有的主宰。所以以色列人可以不用擔心懼怕,有「創造天地」的上帝作靠山,斷沒有任何的神明或其他人間的勢力可以傷害他們。這樣的真理對一群剛剛脫離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埃及王國奴役、統治的以色列這個弱小的民族而言,是何等大的好消息!

當我們揣摩、體會完這樣的信息,對當時讀者可能會有什麼意義之後,再以我們這些現代讀者的角度,思考這段經文帶給我們有什麼意義就會容易的多。今天對華人的基督徒而言,基督徒人口佔華人口的比例並不高。華人社會基本上是一個多神的文化背景,佛、道教的勢力非常龐大,基督徒在社會上常有自卑感,覺得自己很軟弱、渺小,對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影響力。所以知道我們所敬拜的上帝是「創造天地的主」,而且明白、相信這個真理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們所信靠的上帝不單是教會的主,不單是基督徒的上帝,祂也是掌管萬有的主宰,正因如此,不僅我們為基督徒的禱告會發生功效,我們為非基督徒禱告也會發生功效。所以我們不單可以為教會的事奉禱告,也可以為工作上的困難,人際關係的問題,甚至是社會國家、全世界的需要來禱告,因為上帝都會垂聽,而且祂也有能力改變,因為祂是創造,而且是仍舊掌管全世界的主。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一2)

什麼是「空虛混沌」?「空虛」的希伯來文在舊約出現了廿次,也被翻譯成「虛空」,「虛無」,「荒涼」。所以這字在此指的是荒蕪無人住的不毛之地。

「混沌」的原文在聖經只出現三次(創一1,賽卅四11,耶四23),每次都與「空虛」連在一起,其基本意思可能也是「空無一物」,或「荒廢無人住的地方」。所以「空虛混沌」最基本意思是荒蕪,什麼都沒有,不適合人居住,因為沒有植物與動物。

「淵面黑暗」的「淵面」基本意思是「深淵」,指的是包圍地球的大水,所以「淵面」乃是一片汪洋。「黑暗」就是漆黑一片,什麼都看不見。「黑暗」在聖經中除了字面的意思外,也有其他屬靈含義,一是「邪惡」的象徵,不過這並不是黑暗的唯一屬靈意義,「黑暗」有時也是上帝採取行動的先鋒,例如上帝頒布十誡之前先有黑暗(申四11),「黑暗」也是上帝藏身之處 。「祂以黑暗為藏身之處,以水的黑暗、天空的厚雲為祂四圍的行宮。」(詩十八11)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告訴我們當創造的一剛開始,地球是被水淹沒,漆黑一片,地是不適合人居住的,但黑暗背後有上帝的蹤跡,祂很快就會開始下一步的工作。上帝如何開始祂的工作呢?首先是創一2下半節「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上帝的靈」對處在新約以後時代的我們而言,清楚這指的是三位一體上帝的第三位-聖靈。「運行」有「盤旋」之義。「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申卅二10-11)十一節描繪了母鷹展開雙翅柔和地在小鷹之上飛翔,執行教導與保護的職務。因此,「運行」這個字不單勾劃老鷹飛翔的動作,更暗示老鷹與小鷹的親密關係,這叫我們知道上帝的靈和那創造中的大地也是有緊密的關係。因著聖靈的運行、工作,宇宙萬物、生命就一一地成形。

從這節經文,與大家分享三方面的學習:

一、創造的初期是混亂的

上帝創造的一開始,首先出現的是空虛渾沌,淵面黑暗,難道上帝不能跳過這一個步驟,直接出現被造的萬物嗎?請大家思想一下日常生活的經驗,有沒有一棟房子是不需要經過工地施工的階段,直接變成現成的房子就可以住人。即使是組合屋,也是需要把材料搬到定點,再加以組裝,組裝好之前仍舊是一堆一堆的材料。大家應該都看過工地,尚未完工的工地,特別是一開始拆遷地上物,挖地基的階段,感覺就是空虛渾沌,因為不能住人。

再來,不論是做中式的饅頭、包子,或是西式的麵包、蛋糕,都要先把麥子磨成麵粉,然後用水攪和,等待發酵到某個程度再做成一個形狀去蒸或烤。之前一團黏糊糊的麵糰,其實就是類似空虛渾沌的過程,在那個階段還不能吃,樣子也難看,但是繼續經過一些過程,最後就會成為可口美味的饅頭、包子或是麵包、蛋糕。

親愛的弟兄姊妹,不論你的工作是為全家人預備三餐,或研擬一個解決問題的企劃案、編輯一本書、要作出財務報表,一開始都會先經過空虛渾沌的階段,不是嗎?我在寫講章的時候都是好幾本參考書,好幾張寫過字的草稿紙散落在桌子上,直到後面將近完成時再將書一本一本歸定位,把用過的草稿紙丟到垃圾桶。所以我們不要害怕或厭惡空虛渾沌的階段,因為那是創造的一個必經過程。

二、上帝的靈可以幫助我們從混亂中整理出秩序

不過當我們處於空虛渾沌的階段時,一定會整理出秩序來嗎?不一定!不是每一棟施工中的房子最後一定會蓋好,也有半途而廢的房子。不是我的桌子上亂七八糟,充滿了許多草稿紙,最後一定會寫出一篇好文章,編出一本好書,擬出一份完美的企劃案,預備出一篇好的信息。什麼能夠幫助我們有好的成果呢?華人常形容能夠寫出好文章就是有靈感。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特別是從事文字工作者,當靈感一來,文思泉湧,下筆如有神。當沒有靈感時,即使想破腦袋,咬斷了好幾支筆,可能好多天都沒有辦法完成一篇滿意的文章或美工的圖稿。華人用「靈感」一詞用的很妙,「靈感」就是聖靈的感動。如果上帝的靈感動我們,我們就得著智慧與能力,可以順利完成手中的工作,我們便可以勝過混亂與脫序,看見我們的創作漸漸成形。如果缺乏聖靈在我們的身上工作,就會發現自己長時間繼續處在空虛渾沌之中。這樣的狀況可能發生在我們的工作上,也可能是家庭的人際關係、工作的職場,也可能是在教會的服事。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的處境真是百廢待舉,不知從何開始改善才好。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帝願意進入我們生命中的混亂,上帝的靈願意親密地與我們同在,引導、幫助我們、也催逼我們,如同老鷹攪動窩巢中的小鷹,幫助他們學會飛翔,可以翱翔在美麗的藍天中。上帝願意進入你、我生命中的黑暗處,發出命令說:「要有光!」讓我們的生命向聖靈與上帝的話語敞開,好叫我們可以從混亂與黑暗進到光明與秩序的當中,成為上帝新的創造。

三、我們被呼召進入混亂,帶出秩序

如果我們願意回應上帝的呼召,與祂同工,不可避免的,有時我們也要貼近空虛渾沌、淵面黑暗的處境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當我們面對一個自己覺得很痛苦的原生家庭,很不理想的工作環境,很不完美、有各式各樣缺點的教會,充滿了對立、仇恨、非理性的社會國家,上帝的心意是什麼呢?抱怨我們的家庭、工作環境、教會、國家,或是逃離那個環境,趕快結婚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換一個工作,換一個教會,移民到歐美或紐澳?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心志,就是我願意在這個空虛渾沌、淵面黑暗的處境中,與聖靈同工,一起去轉化我們的家庭、工作職場、教會及社會國家。過去多年來,常聽到很多人抱怨自己所屬宗派總會的種種缺失,還好在我所事奉的教會幾無聽聞這樣的抱怨,可能是因為我所事奉的教會當時不過是個剛開拓不久的小教會,所以和總會間少有過節或不愉快。後來當我陸續參與總會的事奉時,的確發現有很多不合理的現象,那怎麼辦呢?要改變容不容易?當然不容易。很難改變怎麼變?就倚靠聖靈,容易改的先改,不容易改的就忍耐等候,總有一天會等到可以改變的時機來到。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帝呼召我們來與祂同工,上帝通常是呼召祂的兒女進入一個艱難的環境好彰顯祂改變的大能。如果一個地方已經十全十美,上帝不會呼召你去那個地方,一方面是因為沒那個必要,另一方面藉用葛理翰牧師的話說,那個十全十美的地方因著你的加入就變得不完美了。所以讓我們勇敢地面對現階段你認為是空虛渾沌、淵面黑暗的處境,我們與聖靈好好地同工來轉化那個處境,讓光從黑暗中發出來吧!

羅馬書讀經講義

六.基督與聖靈的內住(8:10-11)

“基督若在你們心裏,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然而,叫耶穌從死裏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裏,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裏復活的,也必藉着住在你們心裏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8:10-11)

10與11節的開端都用了假設的話:“若…若…”。這兩個若字,並不表示信徒還沒有基督的靈,因上文保羅已明說:“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所以這兩節的話只是一種反面的推論,使徒的意思是:屬基督的人既必有基督的靈,那麼若基督的靈住在心中,理當有如下結果。這就如父母有時用反面的話教訓兒女一樣。例如一個做教師的父親對兒子說:“你若是我的孩子,就當在學校中作一個好的學生。”這絕不表示那孩子還不是他的孩子,實在的意思要教訓那孩子,若要作一個使他父親有光彩的孩子,就當作個好學生。

“基督若在你們心裏,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本節指明基督的靈住在心中之後,就有兩方面的情形:一方面身體因罪而死,這是原本就有的情形;另一方面是基督的靈住入心中之後增加的情形,就是心靈因義而活。

身體因罪便有了死,這是亞當犯罪之後的情形,但基督的靈住在心裏的結果,心裏靈命卻因神的公義—已經在基督身上刑罪了我們的罪—可以活着。換言之,舊生命固然對罪無能,新生命卻帶着生命能力而活着。

那“叫耶穌從死裏復活者的靈”就是聖靈,“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裏復活的”就是神,祂既藉聖靈叫基督從死裏復活,也必藉這同一聖靈,叫我們這必死的身體活過來。

“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這句話應按靈意解。聖靈要使我們這原本只給罪和死支配,作罪工具的身體,可以成為義的工具,為着復活的新生命而活。基督的復活,不但叫我們的心靈復活過來,也叫我們身體活過來,作義的工具。

但這兩節經文,如果按字意解的話,它的意思應當是:聖靈若住在我們心中,則身體雖因罪終必死去,但我們卻因基督的復活也必復活。

《靈因義而活》

12九月

下載此靈修信息:http://1drv.ms/1NTZopj

經文:
「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 神為仇;因為不服 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屬肉體的人不能得 神的喜歡。如果 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基督若在你們心裡,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然而,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羅8:6-11

信息分享:
生命最重要是生命力,生命裡的力量。現代人的生命力一般都很弱,因為他心靈世界裡沒有自己,很多時倚賴的是外在的資料、訊息、方法而行,沒有自己的判斷、思想,沒有在真理中的尋索,所以很多人的生命變得很疲弱,活在很深的恐懼中。

人的生命沒有真理,沒有神的時候,他的生命沒有盼望,是死的。保羅說:「體貼肉體的,就是死」。原文可以解為肉體的心思就是死,人所有心思意念都放在肉體,肉體是指裡面情慾的感覺。當人的心思意念是從肉體而出的情慾,他的結局是死亡,無論這情慾在人看來是好或不好,若這情慾是以自我為中心作出發點,即使被人稱讚,也未必對他的生命有益處,相反使他更遠離神。

「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當人的心思意念放在神裡面,才有真的生命力、平安。保羅說人若接受耶穌,神的靈就住在他裡面,所以說:「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我們若說自己基督徒,裡面必定有基督的靈,因為我們是屬神、屬基督的。

當你是屬基督的,意思你完全歸向祂,就像古時的奴隸,沒有權柄,賣給主人,屬於主人。你若屬某主人,你再沒任何主權,主權在主人手裡。過去我們的生命是屬於魔鬼撒旦,因為死在罪惡過犯裡。我們信了主,我們有基督的靈,我們就屬於基督。我們已沒主權,屬於基督,因為基督用了祂的生命買贖我們。

你屬於基督後,再進入很重要的階段,就是基督要住在你裡面,神的靈住在你裡面,叫你從死裡復活,你的靈、你的心能復活過來,保羅更說:「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這是甚麼意思呢?從前當你在罪惡裡,你的身體交給罪作罪的奴僕,你透過身體犯罪,你做任何事都是透過身體,而身體則受罪指派去做,沒有人犯罪不用透過身體。

保羅說你們從前在罪裡的身體已死了,當你信了主,你的身體已死了,因為不再受罪的支配。但當基督住在你裡面,保羅說:「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又活過來是甚麼意思呢?就是我們的肉身有新的活著,能交給義行出義來,受義的指派、指揮,所以活過來。

保羅教導我們要將身體獻給義作奴僕,受基督的靈支配,使我們的肉體行出神的義,生命就能活過來。因為裡面的靈、心改變了,肉體亦因此跟著改變,以前的行徑沒有了,今天的行徑是以前不會做的,這就是身體活過來的意思。

所以人信主最重要不是他頭腦上接受耶穌,更重要是他內心有基督的靈,並且基督的靈住在他的心裡。當基督的靈住在他的心裡,他所有心思意念就是基督。保羅稱這為屬靈的,屬靈的心思意念,說:「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這是甚麼意思呢?就是聖靈的心思意念。

我們每天不斷更新改變,讓基督住在裡面,使我們的心思意念因跟隨著基督,而不斷變化,使肉體跟著心思意念也不斷變化,做我們以前完全不會做的事,或以前做的事今天不會做。這更新變化,每天在我們心裡帶動行為、肉體改變,因為基督已叫我們活過來。

為甚麼有時候我們做不到?因為我們不肯順服基督的靈,若肯順服每天都有更新改變。我們的自我、我們的罪性,隨著我們靈性增長才會變化,若我們靈性不增長,我們不可能有變化,所以我們必須在神面前有更多認識。

禱告:
「神阿!感謝祢!感謝祢在我們生命裡,祢不單拯救我們的靈魂,祢要我們整個生命都活過來。主阿!我們要降服在祢面前,讓祢的話充滿我們的心,讓祢的靈住在我們的心裡,使我們每天都有更新改變。主阿!求祢幫助我們多點順服,少點不服;幫助我們多點思想,少點反駁;幫助我們多點體貼祢的心,少點體貼我們的心。叫我們的靈有更大力量掌控我們生命的方向,因為祢住在我們裡面;亦因此使我們肉體所有情慾都能被祢對付,被祢克制,使我們的生命有截然不同的改變。主阿!感謝祢!因為祢是活的神,祢是永活的主,我們要尋求祢,求祢幫助我們,使我們住在祢裡面,使我們有不一樣的生命,不一樣的力量。求祢與我們同在,聽我們祈禱,是奉靠主耶穌名求,阿們。」

隨從聖靈不隨從肉體

本段保羅繼續討論「脫離死亡的權勢」( 八1-39),而其關鍵就在於「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因為「隨從肉體」是叫人死,唯有「隨從聖靈」是叫人生。

一、體貼肉體的就是死
保羅現在要說明什麼是「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
這裡保羅提出一個說法「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什麼是「體貼」,就是以什麼為念,專注於什麼,或為思考的依據。同樣的字也用於基督指責彼得「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 太十六23) 這是在彼得攔阻基督受害之時說的,同時基督還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也就是說彼得如此說時成了撒但的工具,攔阻了上帝的旨意。回到羅馬書,保羅的說法相同「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而人一旦「體貼肉體的事」,就不「服神的律法」,同時也無能「服神的律法」,這樣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歡」,而結局就是「死」。

二、體貼聖靈的乃是生
而另一方面,「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同樣的意思「體貼聖靈的事」就是以聖靈的心意「為念,專注,思考的依據」。
一個人能夠「隨從聖靈……體貼聖靈」是因為「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聖靈的內住證明一件事,就是這個人「不屬肉體,乃屬聖靈」。相對於此的,一個人若無聖靈的內住,就證明他「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沒有基督的靈……不屬基督」,其結果就是「死」,而有「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而且「體貼聖靈的」,就有「生命、平安」。聖靈的內住是我們一生的追求,體貼隨從聖靈則是信徒不斷的操練。

三、聖靈使必死的身體活過來
當「聖靈」內住,證明「基督在你們心裡」,我們的生命就開始了新的一頁「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身體就因罪而死」是指我們既是活在亞當舊造的肉身之中,已經被定了死罪,就一定會「死」,這是我們共同的命運。
但是「心靈卻因義而活」,是因為「聖靈」就是「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祂是帶著復活大能的靈,祂在我們身上有兩樣工作,第一樣是叫我們如今在靈裡就是活的「心靈卻因義而活」,這就如同約翰說「信耶穌得永生」,不是死了以後得永生,乃是在信的時候就有了永生。另一件聖靈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是「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一方面聖靈的大能釋放醫治我們,使我們脫離肉身的軟弱,另一方面,當主再來時,我們必與祂一同復活。這就是我們靠「聖靈」,得以「脫離死亡的權勢」。

默想

我是否不再體貼肉體,轉而體貼聖靈,並且經歷聖靈中復活的大能?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賜下復活的聖靈,叫我的靈今天就是活著的靈。也謝謝你賜我復活的應許,讓我知道有一天必與你一同經歷復活。阿們!

聖徒與聖靈(羅8:9)

羅馬書八章「9 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 10 基督若在你們心裡,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 11 然而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
這裡的第9和第10節的經文介定了一個聖徒的必要條件,不是有沒有受過洗,不是參加哪一個教派,乃是有沒有基督的靈在人的裡面;這是唯一的條件,不需要其他附加的條件;其他的事情也不能影響或是改變此事的結果;例如我們不能問:有聖靈的人又犯罪,他還是屬基督的嗎?
我們可以懷疑這個犯了罪的人是否從一開始就是沒有聖靈的,但是我們不能懷疑:有聖靈的人如果怎麼樣怎麼樣,那他還屬基督嗎?只要是有聖靈內住的人,他就是屬基督的,而屬基督的也必定有聖靈內住;但是這話並不是等同於基督徒就是屬基督的,或是基督徒必有聖靈內住,聖經並沒有這樣說;
聖經對於這種事是交待很清楚的,從來不打模糊帳,但是翻譯得準確與否就很難說了,我們在第10節處又遇到和合本的翻譯失準的問題;你們看「基督若在你們心裡,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那是不是先要解釋為什麼基督進入我們的心裡,身體就要因罪而死?有的人可以用此講出一篇道來;
但是事實上標準本的翻譯就更清楚明白:「但如果基督在你們裡面,那麼,你們的身體雖然因罪是死的,靈卻因義是活的」;基督在我們裡面並不是我們身體死去的原因,事實上,在基督來以前我們的身體就是死的,且是因為罪而死的;
在美國我們過聖誕節的時候,很多家庭會擺上聖誕樹,而且他們中間很多人所擺上的是棵真的樹,綠綠的針葉,幾十公斤重的樹身,可以在家中擺上兩個禮拜還都是綠油油的,再加上樹身上掛上許多裝飾品,可能還有許多的小燈泡,一閃一閃的十分美麗;
但是這樣好看的樹卻是一棵死樹,而且不是等到樹葉發黃的時候才是死的,而是它們從林地上面被砍下來的那一刻,它們就已經死了;能夠繼續綠兩週,比較起柏樹本來可以有的上千年樹齡,實在是微不足道的;我們人在地上也是短短幾十年,比較起本來該有的永生,一樣是微不足道的;
人的生命,從生下來就是開始走向死亡,而必死的原因,那就是因為罪,從亞當所犯的罪到現在,也有我們自己的罪,我們因此付上代價是理所當然的,而罪的工價那就是死,這是一個沒有人能夠改變的事;而第10節說:「如果基督在我們裡面,身體雖然因為罪是死的;但是那靈卻是生命,這乃是因為義」
我們有肉體,我們也有靈魂,我們有死亡,我們也有生命;而死亡就是沒有了生命;主的一句話將身體、靈魂、死亡和生命的關係交待的清清楚楚;他說:「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唯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馬太10:28)
肉體是因罪而死的、是已經死了的,但是我們的靈魂還有希望,「基督若在你們心裡,我們的靈就要因義而活」,這句話就告訴了我們:基督的靈住進了我們裡面,不僅僅是來標記我們之間的從屬關係,宣告我們是屬他的之外;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要給我們帶來生命;而加生命給我們的辦法,是和肉體是因為罪而死是相反的;乃是因為基督將他的義加給我們,我們就因著這義,而得到生命;
我們要渴慕聖靈,要渴慕基督的義,這是我們與主關係的印記,也是我們得生命的途徑,我們要渴慕,我們要追求,感謝讚美我們的主,願上帝賜福於你們。

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羅8:1)一

羅馬書八章「1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 2 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 3 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做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 4 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

我們來到羅馬書的第八章,羅馬書的核心部位,第一句話保羅就告訴我們「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在第七章當中保羅講到罪,講到律法是使人知罪,我們雖然知道罪的可怕,知道罪是不好的,但人本身還陷在一個我們自己要和情慾肉體的爭戰當中,不能脫離罪,也就是還是有罪;

這句「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那對我們來說真是一個好消息,但是這樣的寫法就表示說如果是人到如今還不在基督裡面、那就是還要被定罪的,這個定罪,是指要「遭罪」,或是有非常壞的事要發生在人的身上,這就是被定罪,其實不是將要被定罪,而是罪已經被定了;

大家很熟悉的經文,約翰福音三章「16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17 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 ,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18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

那麼是什麼壞的事情呢?其實那就人人必有的「死亡」,或者是更壞的被審判、被處以刑罰,以至於要滅亡;不過那不是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內容,在羅馬書的第八章當中,我們今天在這裡只討論「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

這是一個大好的消息,那麼我們要如何才能算是在基督裡呢?這一句在基督耶穌裡就引起了很多不同的解釋,大多數人所同意的就是和約翰福音3章16節放在一起的解釋,也就是要「信」他;我相信保羅也是一樣是同意的,然而我們應該要注意的是,保羅在此處也一併講了這些不被定罪的人應該會怎麼樣;

從第一節的「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到後面2、3、4節所講的乃是同一種人,那就是不被定罪的人,第四節告訴我們這些不被定罪的人乃是「我們」、也就是說是和保羅一樣的人,就是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而5到第11節又再解釋何謂「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

聖經是有很好的連貫性的,如果我們僅從其間拿出一節出來解釋,例如此處的「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然後再從約翰福音三章處找到「信」他的人就不被定罪了,那我們就此簡單的達成結論,我們只要「信他」就是在基督裡了,教會再擴充解釋:只要受洗了就是在基督裡了,於是就變成「只要受洗成為基督徒就不被定罪了」,這樣的解釋就大有問題了;

為什麼?首先我們自己擴大解釋了什麼叫做「信」,到底是信還是不信,或是我們是否是在基督耶穌裡,並非是人能夠定義的;我們算不算得是信他,或者是否算得是在基督耶穌裡,自然要是主自己說了才算;這就好像是我們自己說是一個某某俱樂部的會員,那不一定是真的;但是當那個俱樂部也說你是屬於他們的會員,那麼這就是真的了;

聖經都是聖靈所默示的,默示第一節的聖靈也同時默示了後面的經節;那麼若是有人自己稱自己是「在基督耶穌裡的」,但是觀其生活,卻是隨從肉體而不隨從聖靈;那麼我想我們不能懷疑聖經的啟示,因此是誰在說不實的話也就一目瞭然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單獨的解釋這一節,而要和後面的經節來聯合分部一起來解釋,願上帝保守我們活出基督的生命,感謝讚美我們的主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