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仁傳道師分享教會禮拜預錄和直播經驗
【張原境採訪報導】面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來勢洶洶,美國教會比台灣教會更早面臨實體禮拜無法進行的困境,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畢業生、現任職美國聯合基督教會傳道師的陳煒仁,自5月19日開始在臉書分享禮拜直播的經驗,分為「我的天啊!怎麼辦?」「事先錄影」及「手機線上直播」等3個篇章。
陳煒仁表示,若是在完全沒有開放會友參與的情況下,可採用「事先錄影」;好處是可以避免手忙腳亂、可以進行重錄、後製等,並可重複使用過去的媒材;缺點則是需要提早準備好、講章、報告事項或是音樂等其他內容,且無法直接與會友互動,但是仍可透過文字留言互動。
若期盼讓會友有參與感,他建議用「線上直播」,優點是一次完成不用再後製,可將即時資訊納入、增加互動性,且依然可重複使用過去的媒材;然而若不熟悉操作流程時,恐怕手忙腳亂,且遇到沒影像、沒聲音、網路不穩等突發狀況會影響收看者情緒,且直播的另一項缺點就是禮拜節奏難以掌握。

陳煒仁表示,自己目前任職的教會一般情況採用有會友在場的直播方式,若遇牧師休假且同工也想休假,則偶爾採事先錄影模式。影像器材方面使用2台相機,若有聖餐時則3台;聲音方面則有講台麥克風、鋼琴麥克風、領唱麥克風、小提琴麥克風等,若有聖餐則多架一支麥克風;燈光方面各有1組LED燈照射講台與樂手;介面使用Blackmagic ATEM Mini pro (video and audio) 、Zoom F6 (audio)與OBS,直播平台則有Facebook、YouTube及Zoom,直播人力編組為2人。
陳煒仁提醒,若教會缺乏相關器材,則建議採用「事先錄影」的模式,此模式僅需手機與有線耳麥即可達良好效果。此外也不一定需要在教會的講台錄影,僅需抓住內容聲音清楚、光線足夠及步調明快等3個重點即可。

針對事先錄影,陳煒仁分享自身操作:先將禮拜內容分別錄製成單獨的短片,如講道、報告、代禱等,而若是要錄音樂如鋼琴的聲音,則取下有線耳麥錄製。下一步便是影片後製,短片之間可有簡單過場,如淡出、淡入等特效,提升畫面舒適感;此外也需留意各短片的音量平衡,避免有講道特別大聲,但音樂不清楚的情況;他建議可留30秒至60秒的「預備心,禮拜已經開始」字幕,讓會友有時間預備自己進入禮拜狀態。
剪輯完後,檔案的匯出大小「1280×720」就已足夠,檔案格式選擇mp4或mov均可。最後可在週六事先將檔案上傳至平台,填入標題、內容陳述、選定排程時間並設定為「首映」即可發佈,不論Facebook或YouTube,都會提供該首映的內容連結,可發送給會友,禮拜日上午即可與會友們一起收看「首映」,並用文字留言彼此互動。

關於「手機線上直播」,陳煒仁認為有下列狀況者適合採用此方式:第一、教會沒有網路,但是牧者的手機有4G或5G訊號;第二、教會沒有相機與其他可直播設備,但是牧者手機相機功能尚堪用;第三、直播人力資源有限;第四,弄不清楚「事先錄影」方式且已無計可施。
陳煒仁指出,若要透過Facebook直播,畫面品質720p為上限,但常常會因為手機訊號的關係,只能有480p的品質;若要透過YouTube直播,該頻道需要超過1000個人訂閱(行動裝置直播限制,其他器材則不受此限制)。直播前,先把「標題」與「內容陳述」打好,並將手機橫放、固定在手機腳架、譜架或任何平台上,開始直播即無法改變畫面方向;並將隱私設定為公開。
陳煒仁指出,環境切記光線充足、安靜,手機與拍攝對象保持距離在2公尺內,這樣畫面與收音就會乾淨、清楚,且不用納入全禮拜堂,只要拍攝到講員、司琴、樂手等重點即可;另可安排數位招待服事同工,協助回應會友即時的問題。
桃園牧者協力錄影 帶領會友以《新眼光讀經》靈修
【洪泰陽採訪報導】大桃園教牧事工聯盟的牧者們多年前就組成了牧者讀書會小組,在今年5月份開始,讀書會成員、中壢教會牧師陳克安,邀請讀書會內7位牧者共同參與「每日靈修:新眼光讀經」影像錄製事工,依據《新眼光讀經》手冊內容,請牧者每月輪值5天,錄製一段5至10分鐘影片,陪伴會友們靈修。
陳克安受訪時表示,中壢教會在7年前就開始錄製每日靈修短片事工;剛開始是中壢教會3位牧者共同分擔,期盼利用10分鐘以內時間,簡潔扼要分享經文與訊息,並將影片放在教會YouTube頻道上,幫助閱聽大眾或會友透過網路工具,能夠落實每日靈修,建立屬靈生命。陳克安強調,牧者透過影像分享福音不只幫助台灣閱聽者,從教會專責同工那裡得知也有來自印尼、歐洲與美加各地的閱聽眾到教會頻道觀看影片。如今透過讀書會邀請更多牧長錄製影片,讓更多牧者參與,也讓更多人認識桃園地區教會,獲得不同見解與分享以提昇屬靈養分。

內壢教會彭志鴻牧師表示,《新眼光讀經》手冊重點不是解釋經文,而是利用每段經文讓個人在讀經靈修上,獲得新養分成為個人「新眼光」,進而在生活中活出聖經教導;這樣的影像讀經事工推動後,確實獲得不少會友迴響與點閱。

參與影像錄製事工的僑愛教會牧師劉俊逸受訪時談到,今年開始僑愛教會也將《新眼光讀經》每日內容錄製成影片後放在教會臉書提供給會友使用;和陳克安牧師所推動的錄製事工不同在於,僑愛教會影片內容與《新眼光讀經》書本內容一致,把《新眼光讀經》內容影像化,便利更多閱聽大眾使用。
促成事工的中壢教會弟兄曹恩華表示,很感恩上帝有這樣的機會讓他參與在宣教事工中,雖然身兼攝影、收音與剪輯,也要在桃園地區眾教會間奔波,但能完成短片幫助會友,也能從後台知道遠方朋友們觀看,都是快樂的事。
嘗試線上禮拜 中中談小型教會直播設備與技巧
【洪泰陽南投報導】因應武漢肺炎,台中中會各教會紛紛開始直播主日禮拜,中中教育部與庶務部特別舉辦研習會,讓不熟悉如何選擇、操作直播設備的牧長同工學習,毋須增加預算購置設備,簡單調整設定即可搞定直播。
第一場研習會4月7日於鹿谷教會舉行,由牧師莊頌偉主講,針對60人以下小型教會,分享如何選擇與操作直播工具及相關注意事項。他因曾擔任教會音控,所以有影音設備使用經驗。「當禮拜開始直播,教會該何去何從?」他表示,雖然網路科技快速進步,但直播禮拜比他想像中來得快,或許武漢肺炎帶來的效應,就是讓教會提早進入新科技運用時代。
對於小型教會使用直播,莊頌偉認為首先必須分析主堂環境。長老教會會堂傳統的音場設計重視合唱時聲音的環繞、回音與共鳴,天花板多會挑高,因此直播前要觀察音場與光源,並思考:
- 如何不增加設備、設定簡單、單人操作?
- 齊聲啟應、唸主禱文及唱詩時如何收音?
- 奉獻的方式?
他也建議,直播開始時先把公告的文字放置在直播版面上。

高回音教堂設計容易使聲音分散,莊頌偉表示,可以拍手確認回音,增加麥克風低頻有助於收音,但注意如此會使現場聲音混雜不清。音響設備則要靠近喇叭,進入擴音範圍以獲得清楚的收音。此外,正確使用麥克風,可大幅增加收音效果,如將麥克風靠近下巴,微微貼住,或用拇指貼住麥克風,下巴貼住拇指。麥克風仰角越高收音越尖、放低越沉,要注意麥克風不應該對著喇叭。
關於光源,莊頌偉則說,投影機通常因為流明不夠會放在較暗的地方,直播時會變一片白亮。可以點螢幕調整亮度讓投影片清楚,投影片的字體也要力求放大。
莊頌偉表示,小型教會直播軟體可使用XSplit,用iVCam把手機鏡頭轉做電腦攝影鏡頭。至於近日頗受注目卻有資安疑慮的Zoom,他認為僅適合開會使用,因為需密碼、具封閉性,不適合禮拜。臉書操作簡單,使用的人多,容易進入,也是小型教會直播的選擇,但記得手機要開啟飛航模式,否則會因來電中斷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