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

《時代》批台灣防疫「吹牛」破功!前外交官點出關鍵字:用得很重

《時代》批台灣防疫「吹牛」破功!前外交官點出關鍵字:用得很重

2021-05-27
作者: NOWnews

▲近期台灣疫情嚴峻,不僅國人擔憂,許多外媒也十分關注台灣防疫問題。對此,前外交官劉仕傑針對先前《時代雜誌》撰文評論台灣防疫「吹牛」一事提出見解,認為大家必須以平常心看待。(圖/NOWnews,以下同)

近期台灣本土確診個案激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國三級警戒延至6/14,而台灣防疫問題最近也被外媒大幅報導。對此,前外交官劉仕傑指出,先前《時代雜誌》曾撰文評論台灣防疫,文中就以「vaunt」一詞重話批評,劉仕傑認為一定有許多台灣人看得不太舒服,但他坦言「我們對於外媒報導台灣,要盡量抱著平常心,不要得失心太重。」甚至認為全文報導內容算平實,也希望全台人民能一同對抗疫情成功。

先前《時代雜誌》曾以「虛假的安全感和私密的小茶水,如何破壞台灣對COVID-19防禦」(How a False Sense of Security, and a Little Secret Tea, Broke Down Taiwan’s COVID-19 Defenses)」為標題,撰文評論台灣防疫的問題,內容中也點名台灣防疫「吹牛」破功,而引起台灣人討論。

對此,前外交官劉仕傑就於臉書上提出看法,表示相信很多台灣人一定看了很不舒服,該篇文章的第一段甚至表明「打破全世界最被吹捧的COVID-19防線,只需要一杯私密茶(All it took to break down the world’s most vaunted COVID-19 defense was a little secret tea.)」,劉仕傑也指出文中直接使用「vaunt」一詞,算是用得相當重。

不過,劉仕傑坦言,對於外媒報導台灣,要盡量抱著平常心看待,不要得失心太重。他指出該篇若詳讀全文,內容其實還算平實,重點雖有提及「華航諾富特」、「3+11」,以及台灣疫苗不足問題,但最大問題是台灣在這波疫情前,整體鬆懈下來的心態,「其實這跟彭博新聞社之前那篇報導,用complacency(自滿)來形容台灣政府及社會過於鬆懈,兩篇意思類似。」最後,劉仕傑亦信心喊話「外媒正在觀察台灣如何對抗這波疫情,讓我們繼續一起努力吧。」

▲劉仕傑臉書全文。

廣告

疫情尚未緩和 總會發函暫停實體聚會延長

疫情尚未緩和 總會發函暫停實體聚會延長

25
(相片提供/總會)
【邱國榮採訪報導】疫情持續影響之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5月25日公告全國3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即刻發函公文給所屬全國各地教會,請各教會配合暫停室內實體聚會,改採線上直播。

總會議長徐信得牧師於5月27日受訪時勉勵全國所屬教會,在疫情3級警戒的這段期間裡遵守政府公告防疫措施規範,各地教會依據自身環境條件,用最適合的方式傳講上帝的話,可以是直播、預錄、文字傳播等方式。他也鼓勵長老教會的會友們在這段期間裡多讀聖經與靈修,在疫情嚴峻期間體會上帝話語,安定自己情緒,找到目前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例如個人防疫要確實做好;當有了明確定向,才不會盲目跟著社會上那些誇大不實的疫情相關言論起鬨。

他提醒,在這段期間,教會弟兄姊妹們要多利用電話彼此關心、代禱,尤其是許多長輩還是認為聽到電話彼端慰問的聲音,才感到親切與平安;特別是教會有獨居長者,教會要關心他們的生活起居,應定時撥電話問安,詢問生活是否一切無恙。

蘇希宗長老談教會建築與禮拜藝術

蘇希宗長老談教會建築與禮拜藝術

137
(攝影/張原境)

【張原境台南報導】台南神學院教育推廣中心辦理的「禮拜、祈禱、讀經、吟詩」課程,5月13日下午邀請邀請蘇希宗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蘇希宗長老以「教會建築與禮拜藝術」為題,在台南神學院禮拜堂進行專講,吸引許多民眾與傳道人出席聆聽。

(攝影/張原境)

蘇希宗於1967年同時考上建築師與台南神學院,從工程、建築跨領域進入專門培養傳道人的學院;當年神學院極力倡導的本土化神學帶給他相當大的衝擊,促使他開始思考神學與建築學之間的關聯與意義,最後以「道成肉身的教會建築」為題撰寫畢業論文,獲得當年畢業論文獎。畢業後他持續在教會建築有限的資料與機會中探討以服務教會的建築,數十年來遍及台灣各處。

蘇希宗首先就一些名詞定義提出看法;他認為教堂與禮拜堂不同,教堂比較像是宗教組織,禮拜堂是敬拜上帝、禮拜的空間,因此他設計的是禮拜堂,他也不喜歡說「做」禮拜,「『禮拜』即是動詞,一但變做名詞,詞語的力量就會不見了。」

接著,蘇希宗提出問題「誰最喜歡建造禮拜堂?是上帝、撒旦、牧師、長老、信徒、建築師抑或營造廠?」他提醒,或許撒旦也喜歡看人們建造禮拜堂,因為建堂過程中教會常有紛爭,甚至因而分裂。蘇希宗說,《遠見》雜誌曾在1997年曾製作專題「教堂也瘋狂」討論教會建築,接著他展示了數間別有特色的禮拜堂建物照片,包括台中中會磐頂教會、Sawalian ‘Amis(東美)中會Koladot(樟原)教會、台北中會艋舺教會、七星中會雙連教會以及有「紙教堂」之稱的Sawalian ‘Amis中會Sa’aniwan(宜灣)教會。

(攝影/張原境)

蘇希宗說明,禮拜是以上帝的話語做為核心並透過牧師傳講,因此講台很重要;若有一大一小的講台,應以傳講的內容作分別,而不是身份;即便是牧師,若要報告教會事項,就該到比較小的講台說話。而聖餐桌現多已失去原本的意義,多擺上蠟燭、聖經或美麗的花盆,靠牆而立,然而聖餐桌應是與主同桌的意義,吃飯應是圍繞在一起,「靠牆而放該如何圍繞呢?」蘇希宗認為,無法單靠建築就塑造信仰想傳達的精神,聖禮典與聖餐的儀式、禮拜的設計也很重要;蘇希宗不斷強調,應讓會友成為禮拜的中心,牧師與司會只是提詞人,而實務上過於強調建物的富麗堂皇,是現代教會界與建築界共同面臨的困境。

廣告

談到時下流行的敬拜讚美團,蘇希宗認為台上各種聚光燈的效果,使氛圍像是夜總會,講台成為表演台,而缺乏信仰的神學在其中;在建築設計手法方面,蘇希宗提出幾個要素:平面空間的安排需有彈性;空間與地板的高度也需注意;光線、材料的同質性與差異性;台上與台下的距離若能拉進,會眾更能感受到自己是禮拜的主體性,講台上裝飾性的處理也應盡量減少。關於建築音響的基本常識,蘇希宗點出,建築空間長、寬、高比例,聲音速度與建築空間音效關係,建築空間表面材料與音響關係,及殘響、聲音反射與建築材料吸音係數等,均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後,蘇希宗提出反省;他認為上帝所喜悅的,是人能夠建造一個「能夠幫助人更謙卑更願意接近上帝」的群體,起造禮拜堂不是起造聖殿,不是為了是上帝而是為了人,期盼在這裡生活的人能夠因此榮耀上帝,才是建造禮拜堂的目的,「禮拜堂只是榮耀上帝的輔具,不是終極目標,否則會陷入極大的危險。」而透過禮拜設計,將能幫助參與者擴展視覺、聽覺、嗅覺等方面的體驗,在禮拜中更豐富地經歷上帝臨在的奧秘。

(攝影/張原境)

陳煒仁傳道師分享教會禮拜預錄和直播經驗

 

陳煒仁傳道師分享教會禮拜預錄和直播經驗

258
(相片提供/陳煒仁)

【張原境採訪報導】面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來勢洶洶,美國教會比台灣教會更早面臨實體禮拜無法進行的困境,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畢業生、現任職美國聯合基督教會傳道師的陳煒仁,自5月19日開始在臉書分享禮拜直播的經驗,分為「我的天啊!怎麼辦?」「事先錄影」及「手機線上直播」等3個篇章。

陳煒仁表示,若是在完全沒有開放會友參與的情況下,可採用「事先錄影」;好處是可以避免手忙腳亂、可以進行重錄、後製等,並可重複使用過去的媒材;缺點則是需要提早準備好、講章、報告事項或是音樂等其他內容,且無法直接與會友互動,但是仍可透過文字留言互動。

若期盼讓會友有參與感,他建議用「線上直播」,優點是一次完成不用再後製,可將即時資訊納入、增加互動性,且依然可重複使用過去的媒材;然而若不熟悉操作流程時,恐怕手忙腳亂,且遇到沒影像、沒聲音、網路不穩等突發狀況會影響收看者情緒,且直播的另一項缺點就是禮拜節奏難以掌握。

廣告

陳煒仁表示,自己目前任職的教會一般情況採用有會友在場的直播方式,若遇牧師休假且同工也想休假,則偶爾採事先錄影模式。影像器材方面使用2台相機,若有聖餐時則3台;聲音方面則有講台麥克風、鋼琴麥克風、領唱麥克風、小提琴麥克風等,若有聖餐則多架一支麥克風;燈光方面各有1組LED燈照射講台與樂手;介面使用Blackmagic ATEM Mini pro (video and audio) 、Zoom F6 (audio)與OBS,直播平台則有Facebook、YouTube及Zoom,直播人力編組為2人。

陳煒仁提醒,若教會缺乏相關器材,則建議採用「事先錄影」的模式,此模式僅需手機與有線耳麥即可達良好效果。此外也不一定需要在教會的講台錄影,僅需抓住內容聲音清楚、光線足夠及步調明快等3個重點即可。

(相片提供/陳煒仁)

針對事先錄影,陳煒仁分享自身操作:先將禮拜內容分別錄製成單獨的短片,如講道、報告、代禱等,而若是要錄音樂如鋼琴的聲音,則取下有線耳麥錄製。下一步便是影片後製,短片之間可有簡單過場,如淡出、淡入等特效,提升畫面舒適感;此外也需留意各短片的音量平衡,避免有講道特別大聲,但音樂不清楚的情況;他建議可留30秒至60秒的「預備心,禮拜已經開始」字幕,讓會友有時間預備自己進入禮拜狀態。

剪輯完後,檔案的匯出大小「1280×720」就已足夠,檔案格式選擇mp4或mov均可。最後可在週六事先將檔案上傳至平台,填入標題、內容陳述、選定排程時間並設定為「首映」即可發佈,不論Facebook或YouTube,都會提供該首映的內容連結,可發送給會友,禮拜日上午即可與會友們一起收看「首映」,並用文字留言彼此互動。

(相片提供/陳煒仁)

關於「手機線上直播」,陳煒仁認為有下列狀況者適合採用此方式:第一、教會沒有網路,但是牧者的手機有4G或5G訊號;第二、教會沒有相機與其他可直播設備,但是牧者手機相機功能尚堪用;第三、直播人力資源有限;第四,弄不清楚「事先錄影」方式且已無計可施。

陳煒仁指出,若要透過Facebook直播,畫面品質720p為上限,但常常會因為手機訊號的關係,只能有480p的品質;若要透過YouTube直播,該頻道需要超過1000個人訂閱(行動裝置直播限制,其他器材則不受此限制)。直播前,先把「標題」與「內容陳述」打好,並將手機橫放、固定在手機腳架、譜架或任何平台上,開始直播即無法改變畫面方向;並將隱私設定為公開。

陳煒仁指出,環境切記光線充足、安靜,手機與拍攝對象保持距離在2公尺內,這樣畫面與收音就會乾淨、清楚,且不用納入全禮拜堂,只要拍攝到講員、司琴、樂手等重點即可;另可安排數位招待服事同工,協助回應會友即時的問題。

 

桃園牧者協力錄影 帶領會友以《新眼光讀經》靈修

3
(相片提供/曹恩華)

【洪泰陽採訪報導】大桃園教牧事工聯盟的牧者們多年前就組成了牧者讀書會小組,在今年5月份開始,讀書會成員、中壢教會牧師陳克安,邀請讀書會內7位牧者共同參與「每日靈修:新眼光讀經」影像錄製事工,依據《新眼光讀經》手冊內容,請牧者每月輪值5天,錄製一段5至10分鐘影片,陪伴會友們靈修。

陳克安受訪時表示,中壢教會在7年前就開始錄製每日靈修短片事工;剛開始是中壢教會3位牧者共同分擔,期盼利用10分鐘以內時間,簡潔扼要分享經文與訊息,並將影片放在教會YouTube頻道上,幫助閱聽大眾或會友透過網路工具,能夠落實每日靈修,建立屬靈生命。陳克安強調,牧者透過影像分享福音不只幫助台灣閱聽者,從教會專責同工那裡得知也有來自印尼、歐洲與美加各地的閱聽眾到教會頻道觀看影片。如今透過讀書會邀請更多牧長錄製影片,讓更多牧者參與,也讓更多人認識桃園地區教會,獲得不同見解與分享以提昇屬靈養分。

廣告

內壢教會彭志鴻牧師表示,《新眼光讀經》手冊重點不是解釋經文,而是利用每段經文讓個人在讀經靈修上,獲得新養分成為個人「新眼光」,進而在生活中活出聖經教導;這樣的影像讀經事工推動後,確實獲得不少會友迴響與點閱。

(相片提供/曹恩華)

參與影像錄製事工的僑愛教會牧師劉俊逸受訪時談到,今年開始僑愛教會也將《新眼光讀經》每日內容錄製成影片後放在教會臉書提供給會友使用;和陳克安牧師所推動的錄製事工不同在於,僑愛教會影片內容與《新眼光讀經》書本內容一致,把《新眼光讀經》內容影像化,便利更多閱聽大眾使用。

促成事工的中壢教會弟兄曹恩華表示,很感恩上帝有這樣的機會讓他參與在宣教事工中,雖然身兼攝影、收音與剪輯,也要在桃園地區眾教會間奔波,但能完成短片幫助會友,也能從後台知道遠方朋友們觀看,都是快樂的事。

 

嘗試線上禮拜 中中談小型教會直播設備與技巧

769
(攝影/洪泰陽)

【洪泰陽南投報導】因應武漢肺炎,台中中會各教會紛紛開始直播主日禮拜,中中教育部與庶務部特別舉辦研習會,讓不熟悉如何選擇、操作直播設備的牧長同工學習,毋須增加預算購置設備,簡單調整設定即可搞定直播。

第一場研習會4月7日於鹿谷教會舉行,由牧師莊頌偉主講,針對60人以下小型教會,分享如何選擇與操作直播工具及相關注意事項。他因曾擔任教會音控,所以有影音設備使用經驗。「當禮拜開始直播,教會該何去何從?」他表示,雖然網路科技快速進步,但直播禮拜比他想像中來得快,或許武漢肺炎帶來的效應,就是讓教會提早進入新科技運用時代。

對於小型教會使用直播,莊頌偉認為首先必須分析主堂環境。長老教會會堂傳統的音場設計重視合唱時聲音的環繞、回音與共鳴,天花板多會挑高,因此直播前要觀察音場與光源,並思考:

  1. 如何不增加設備、設定簡單、單人操作?
  2. 齊聲啟應、唸主禱文及唱詩時如何收音?
  3. 奉獻的方式?

他也建議,直播開始時先把公告的文字放置在直播版面上。

(攝影/洪泰陽)

高回音教堂設計容易使聲音分散,莊頌偉表示,可以拍手確認回音,增加麥克風低頻有助於收音,但注意如此會使現場聲音混雜不清。音響設備則要靠近喇叭,進入擴音範圍以獲得清楚的收音。此外,正確使用麥克風,可大幅增加收音效果,如將麥克風靠近下巴,微微貼住,或用拇指貼住麥克風,下巴貼住拇指。麥克風仰角越高收音越尖、放低越沉,要注意麥克風不應該對著喇叭。

關於光源,莊頌偉則說,投影機通常因為流明不夠會放在較暗的地方,直播時會變一片白亮。可以點螢幕調整亮度讓投影片清楚,投影片的字體也要力求放大。

莊頌偉表示,小型教會直播軟體可使用XSplit,用iVCam把手機鏡頭轉做電腦攝影鏡頭。至於近日頗受注目卻有資安疑慮的Zoom,他認為僅適合開會使用,因為需密碼、具封閉性,不適合禮拜。臉書操作簡單,使用的人多,容易進入,也是小型教會直播的選擇,但記得手機要開啟飛航模式,否則會因來電中斷直播

 

2021/05/28疫情新聞

全台本土破6千例!一表懂最新分佈 基隆破百、2縣仍淨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下午針對我國新冠肺炎最新疫情進行說明,新增本土加上校正回歸,共555例,自今年4月以來,我國本土確診數字激增至6073人。

 ID-3172271

▲全台本土確診數字已經突破6千人。(圖/三立新聞網製圖)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今日的記者會上指出,國內疫情趨向平坦,但沒有下降的趨勢,認為這狀況不太好,坦言社區有感染者未篩出,呼籲熱區篩檢要加快。不過新增本土確診數字也未攀高,他指出和三級防疫警戒有關。

今日也宣布新增19例死亡個案,創下新高。自疫情爆發以來,我國已累計7315例確診,其中有78例死亡。

今年疫情升溫後,《三立新聞網》也整理自4月1日以來至今各縣市的本土確診病例數,雙北仍是疫情重災區,新北市有2873例,而台北市有2369例,桃園市有248例、彰化縣有133例,而基隆市也於今日突破三位數,到了103例。本島部分,僅剩苗栗縣、嘉義縣、嘉義縣及台東縣的本土確診維持個位數,而離島部分,連江縣有3例,金門和澎湖維持0本土確診。

快訊/郭台銘出手!確定申請疫苗來台 永齡:盼少走冤枉路

郭台銘確定申請疫苗來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8)日公布疫苗專案輸入流程。永齡基金會下午就宣布將會依目前政府提供的方向準備相關內容提出申請,但也希望政府和民間彼此能合作!

 ID-2994913

永齡基金會下午宣布將會依目前政府提供的方向,準備相關內容,提出申請疫苗來台。(圖/記者戴玉翔攝影)

永齡基金會表示,關於疫情指揮中心釋出,企業和地方政府可經由專案申請方式輸入COVID-19 疫苗,永齡會依目前政府提供的方向準備相關內容提出申請,但由於COVID-19 疫苗取得及未來計劃與全國防疫政策息息相關,計劃內容有許多權責細節,需要政府釐清,指揮中心對於「專案申請」若能有更進一步的辦法,與細節制定,以及對於需求計劃、文件的標準,將對專案申請更有效率!

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受訪時也說出更進一步的規劃,她表示「永齡已成立專案小組開始規劃送申請,但仍是會找合規藥商申請。指揮中心已提供一定的項目說明,但疫情之際,政府和民間若彼此能合作、提供協助,法規適用等,避免走冤枉路,應該會更有效率!」

根據疫苗專案輸入流程,首先,申請疫苗專案輸入的對象必須是委託藥商,申請時須檢附執行計畫書、數量及計算依據、供貨時程、有效期限、藥品說明書、冷鏈及倉儲設備、原廠授權書、國外上市證明或替代文件,並交由食藥署召開專家會議審查,最後依照指揮中心防疫政策規定使用。

封城?北市「升第4級警戒」兵推 侯友宜:新北準備好了!

傳北市府近期打算進行升級第四級警戒,擴大管制的兵棋推演。至於新北市是否有相關準備?市長侯友宜今(28)日回應說明,「我們去年也都演練過,也都做好準備了」。

 ID-2482258

▲ 針對第四級警戒兵推,侯友宜證實「都做好準備了」。(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柯文哲嚴陣戒備,更傳出北市府近期打算進行升級第四級警戒,擴大管制的兵棋推演。新北市府對四級警戒是否進行相關準備?對此,侯友宜今日赴中和視察防疫物資發放情況時受訪表示,「我們去年也都演練過,也都做好準備了」。

針對即將抵台的15萬劑莫德納疫苗,侯友宜回應指出,這15萬劑的疫苗進到台灣來,我們特別拜託大家,現在全國都在缺疫苗,尤其在整個醫護同仁的量能上顯然是不足的,像昨天新北市只配發了1.8萬劑,還有1.4萬個醫護同仁沒有得到。

侯友宜說,在整個戰略的部署上,我們必須要兼顧全國的醫護同仁的疫苗的施打量,更要去調整整個在一級作戰區的部署思維,在一級作戰區的所有醫護同仁們,他們需要更充足的配備,如何把雙北這樣一個一級作戰區的疫區,能夠把它防堵住,不要讓它再蔓延出去,就要給它更充分的配備力量去守住這一塊。

因此,侯友宜強調,在疫苗的分配,應該要有作戰的整個作戰熱區的整個重新部署的觀念。

整理包/看台灣採購疫苗到貨進度表 莫德納、AZ又差異在哪?

 
台南獲AZ疫苗、永康分局員警上午前往衛生所施打。記者周宗禎/翻攝
台南獲AZ疫苗、永康分局員警上午前往衛生所施打。記者周宗禎/翻攝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全台升到第三級警戒,使疫苗需求量也急速上升,目前台灣共取得30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最新一批15萬劑莫德納疫苗也於今(28)日抵台 ,預計兩週後能夠檢驗完畢開打。聯合新聞網整理目前台灣採購到的疫苗及到貨情況,以及這些疫苗有什麼副作用,兩劑注射間隔又是多長呢?

 

 

採購3000萬劑-目前到貨88萬劑-八月底前達1000萬劑

 

台灣採購的新冠疫苗,到貨進度表。
台灣採購的新冠疫苗,到貨進度表。

 

 

統計目前我國疫苗採購計畫,分別透過COVAX(疫苗全球取得機制)平台採購476萬劑新冠疫苗,以及直接跟藥廠購買的AZ疫苗1000萬劑、莫德納疫苗505萬劑,國產疫苗則預計各採購500萬劑,總計約3000萬劑。

 

而目前這些疫苗到貨進度,截至今(28)日,國內擁有70多萬劑AZ疫苗,及即將抵台的15萬劑莫德納疫苗,到貨共計約88萬的新冠疫苗,尚還有約有2912萬劑疫苗未到貨。

 

指揮官陳時中在27日的疫情記者會中也透露未來的疫苗到貨時間表,預計6月底前將有200萬劑AZ及莫德納疫苗抵台(包含今天到貨的15萬劑),8月底含國產疫苗,總計可達1000萬劑疫苗到貨。

 

 

陳時中:6成民眾 10月可打完第一劑疫苗

至於何時能讓民眾打完第一劑,陳時中表示,這要看疫苗供應量,若要有6成民眾施打完第一劑疫苗,那大概要1400萬劑左右的疫苗,因8月底到貨的數量約為1100萬劑,可能還不足,目前預計的情況是約到9月才能有足夠的供應量,若是施打速度可以跟上,10月能施打完成。(延伸閱讀:想看更多每日最新疫情數據、疫情分布地圖與疫苗整理,請點看「台灣疫情數據圖表」專題)

 

 

 

 

新冠疫苗比較。
新冠疫苗比較。

 

副作用:AZ第一劑高過第二劑 莫德納第二劑高過第一劑

台灣採購疫苗差異:

綜觀目前3支普遍獲各國使用的AZ疫苗,莫德納疫苗、輝瑞BNT的三期臨床試驗顯示保護力達71-95%,目前台灣可以施打的疫苗品牌都為AZ疫苗,今(28)日到貨的莫德納疫苗,則預計在兩週後開打。輝瑞BNT則沒有採購到。

延伸閱讀:哪個縣市疫苗接種率最高?

 

1. 保護力

·AZ疫苗:AZ疫苗打完第一劑的22天後有71%的保護力,兩劑間隔12周保護力可達81%,但根據接種間隔時間不同,防護力差距大,相隔分別23天和28天,防護力分別為62%和90%,但都是在第1劑之後的42天,產生防疫效果。

·莫德納疫苗:2劑莫德納疫苗保護力高達94%,高於AZ疫苗的81%,但不良反應頻率也比較高。

 

2. 副作用

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COVID疫苗副作用比較表」可知:

·AZ疫苗常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發燒等,少數會出現接種部位硬塊、嘔吐;接種完成兩劑後。

·莫德納疫苗常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發燒等,少數會出現接種部位紅斑、蕁麻疹、泛紅。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副作用發生頻率,年長者發生頻率低於年輕人。 腺病毒載體疫苗(AZ)第一劑高過第二劑,mRNA疫苗(莫德納、輝瑞)第二劑高過第一劑

宗教團體開第一槍! 國際佛光會申請進口50萬劑嬌生疫苗

 
佛光山所屬的國際佛光會昨天已經正式發文衛福部疾管署,申請專案核准進口捐贈美國嬌生藥廠疫苗20萬至50萬劑。資料照/記者黃仲裕攝影
佛光山所屬的國際佛光會昨天已經正式發文衛福部疾管署,申請專案核准進口捐贈美國嬌生藥廠疫苗20萬至50萬劑。資料照/記者黃仲裕攝影
國內疫情不斷升高,疫苗採購成最防疫關鍵,繼地方政府、企業界,宗教團體已經開了第一槍,佛光山所屬的國際佛光會昨天已經正式發文衛福部疾管署,申請專案核准進口捐贈美國嬌生藥廠疫苗20萬至50萬劑,並協助與原廠對接疫苗暨物流送抵台灣作業,以建構台灣防護網及維護國人健康,進行人道關懷行動。國際佛光會致疾管署公文指出,有鑑於全台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峻,國際佛光會本著人道關懷的精神,擬請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辦理輸入許可程序,對已獲得國外查驗登記核准,具相對有效、安全且經多國使用之「美國嬌生藥廠疫苗」等經國際認證之疫苗,20萬至50萬劑,捐贈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請依實際需求優先提供國內主要醫學中心、第一線醫護人員、軍警消、宗教神職人員等國人使用,以保障並遏止疫情蔓延。

 

公文強調,依據《藥事法》第48-2條規定,中央衛生主管機關「為預防、診治危及生命或嚴重失能之疾病,且國內尚無適當藥物或合適替代療法…」或「因應緊急公共衛生情事之需要」,得專案核准特定藥物之製造或輸入。

 

公文最後指出,請疾管署考量國內疫情之需要,採取緊急使用授權機制,同意國際佛光會此項人道關懷行動。

佛光山所屬的國際佛光會昨天已經正式發文衛福部疾管署,申請專案核准進口捐贈美國嬌生藥廠疫苗。圖:讀者提供
佛光山所屬的國際佛光會昨天已經正式發文衛福部疾管署,申請專案核准進口捐贈美國嬌生藥廠疫苗。圖:讀者提供
佛光山所屬的國際佛光會昨天已經正式發文衛福部疾管署,申請專案核准進口捐贈美國嬌生藥廠疫苗。圖:讀者提供
佛光山所屬的國際佛光會昨天已經正式發文衛福部疾管署,申請專案核准進口捐贈美國嬌生藥廠疫苗。圖:讀者提供

喊話中央別管面子、政治操作 柯P:北市也可幫忙疫苗

台北市長柯文哲向中央喊話,請中央說清楚疫苗進度,將人民生命當第一考量,北市也可幫忙。(記者鄭名翔攝)台北市長柯文哲向中央喊話,請中央說清楚疫苗進度,將人民生命當第一考量,北市也可幫忙。(記者鄭名翔攝)

2021/05/27 19:26〔記者鄭名翔/台北報導〕台北市長柯文哲為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昨天嗆聲中央,又砲轟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他今天姿態則稍放緩,向中央喊話,北市府會盡量與中央合作,但請中央說清楚疫苗進度,「不要意識形態、不要政治操作、不要面子」,將人民生命當第一考量,北市也可幫忙,他說完嘆口氣,「我也不知道怎麼講。」

柯文哲指出,北市當然有錢買疫苗,但中央更有錢買,只是當前問題一樣,現靠著人民素質維持嚴格的自發性封城,但估計未來確診仍會增加,尤其死亡人數會持續上升,「重症的慢慢救不起來」,因此希望把人民生命優先看待,這時別去管面子、意識形態、政治操作,中央先講清楚計畫、疫苗何時下來,或有什麼北市可幫忙的,「唉,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講。」

柯文哲提到,也許蔡英文總統考量協助國產疫苗發展,但這個方式見仁見智,他主張採韓國戰略,一開始就用台灣強項代工,不去搶專利權或自行研發,依現實考量只有大廠才有能力拿到世界發行權利,乾脆代工台灣區自己賣,以外再繳回總公司,若現在要做自有品牌很吃力,所以才說此是將國民當賭注。

柯文哲認為,中央有其考量,並無對錯,每人想法不同、並未抱怨,只是若美國願意賣給我們,就盡量想辦法爭取;至於有媒體問到,中央配發疫苗時,高雄比新北多3000劑,柯文哲強調「別挑撥離間」,疫苗發下來按照醫學上判斷施打,讓疫苗發揮最大的效果。

基隆新增17例 疫調發現已有家庭次級傳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基隆市17例本土病例,基隆累計已有96例,基隆市長林右昌說,今天疫調發現基隆市已經有家庭次級傳播,提醒民眾在家也不能鬆懈,更要注意防疫。(圖為基隆市政府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基隆市17例本土病例,基隆累計已有96例,基隆市長林右昌說,今天疫調發現基隆市已經有家庭次級傳播,提醒民眾在家也不能鬆懈,更要注意防疫。(圖為基隆市政府提供)

2021/05/27 19:05〔記者俞肇福/基隆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公布基隆市新增17例武漢肺炎本土病例,累計已有96例,基隆市長林右昌出面說明初步疫調結果;林右昌說,今天疫調發現基隆市已經有家庭次級傳播,提醒民眾在家也不能鬆懈,更要注意防疫。

林右昌說,目前已經有數起幾乎全家人都確診的案例,形成次級傳播,因此他特別呼籲大家回到家中也要重視防疫;他提醒民眾,進到家門之前不妨先用酒精消毒,進門後儘速去洗澡,在家中也要保持距離,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他指出,成功市場攤商共匡列68人、居家隔離26人,21人完成PCR檢測,其中1人陽性反應,其餘42人快篩顯示陰性,目前沒有新增案例,如果今天採檢5人也是陰性的話,可能成功市場案例就能獲得控制。

至於果菜市場攤商案,林右昌說,目前共匡列84人,今天下午安排21人進行快篩,其餘63人將在明天快篩,日前針對較密切但未同住的家人共5人進行PCR檢測,都是陰性反應。

林右昌逐一說明今天17起病例已掌握的疫調資訊,案6171是20多歲女性,台北某金融機構的員工,因為同辦公室的主管確診,她經採檢後確診,應該是在台北工作場域被感染。

基隆市某醫院的行政人員(案5203)日前確診,今天新增的案6213是她的父親,案6626是她的母親。父親60多歲,在西門町工作。案6627是這對夫妻的朋友。

案6216是50多歲女性,兒子是案6215,兩人是小姑娘小吃店老闆娘的姊姊和外甥。案6214是40多歲女性,是小姑娘小吃店老闆娘的弟妹。

案6217是曾到萬華美金茶藝館消費男子(案2566)的朋友。案6218是70多歲女性,5月17日身體不適,自行就醫篩檢確診。

案6438的女婿是新北確診個案,她在25日出現症狀,就醫確診。案6439和案6440是中年夫妻,兩人一同在萬華青年公園賣2水果。案6628是海大學生,他的室友在台北確診。

案6629是70多歲女性,5月16日覺得身體不適,自行就醫確診。案6631是她的丈夫,案6630和案6632都是她的女兒。

台大醫院急診室的醫師 手稿…

爲了台灣
請把這封信 (incoming call)
用盡一切力量宣傳出去

台灣重要的一役!

台大醫院急診室的醫師 手稿…

這幾天
急診開始如預期般的狀況惡化

最大的問題
是在無症狀跟略有症狀
卻想來『篩看看』的病人實在太多了

醫藥崩壞
只差臨門一腳

我相信大多數的人
只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而不是故意要讓醫療崩壞的

所以
我做了一份流程圖
需要大家協助我把急診的狀況傳出去

時間不多
我先講兩個最重要的概念。
1 請把自己和所有其他人都當成無症狀感染者

因此
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
人與人的連結

口罩 洗手 社交距離最好
能做到盡量自我隔離14天

這個病毒
在無症狀和輕症患者身上
大概7~10天就會失去傳染力
一般估14天

只要我們的連結降到最低
最後一個
帶著病毒亂跑的人接觸不到下一個人14天後
它就失去傳染鏈了

2 這個病毒的重症率大概10%
換句話說
有9成的感染者
不管是無症狀或是輕症
都是在家中休息14天就好

有不舒服的
可以考慮退燒止痛藥來緩解症狀
多喝水多休息

不幸出現了重症症狀才需要到醫院就醫
有篩檢需求
可以到社區篩檢站

我們懇求
大家把醫院的資源留給重症
那也是給我們運氣不佳的重症親友甚至是自己
多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如果你不是重症
就是是在家休息

既然如此
何不一開始就躲好躲滿呢

還有很多人
是在這樣的時期不得不出門謀生的

如果我們
是幸運能夠好好自主管理或自主隔離的人

請不要浪費我們的幸運

事情可以一路惡化

我們都看過他國的慘況
的確一不留神就是我們下一步的樣子

但目前
還有機會在懸崖邊止步

一起努力好嗎

我們為你堅守崗位
請你為我們留在家中

#做好自我隔離……

如果防疫就是戰爭!那我們的心態是什麼?預備好了嗎?

(hearts)如果防疫就是戰爭!那我們的心態是什麼?預備好了嗎?
引用:【中英雙語展示 ‧ 許國榮 Alex Hui 翻譯】
Ugandan President’s address to his nation. One of the best Covid-19 speeches till now, from anyone anywhere in this world.
以下是烏干達總統對他國民的致詞。 迄今為止,從來自世界各地對於有關Covid-19的演詞來說,被公認最佳演詞之一。
Uganda President KAGUTA MUSEVENI warns against people misbehaving during this COVID-19 period, “God has a lot of work, He has the whole world to look after. He cannot just be here in Uganda looking after idiots".
烏干達總統卡古塔·穆塞韋尼(KAGUTA MUSEVENI)告誡人們不要在COVID-19時期表現不佳,「上帝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整個世界都需要祂去照顧。他不能只是在烏干達這裡照顧你們這一班白痴。」
“In a war situation, nobody asks anyone to stay indoors. You stay indoors by choice. In fact, if you have a basement, you hide there for as long as hostilities persist.
在戰爭情況下,沒有人要求任何人呆在室內。你會選擇留在室內。實際上,如果你有地下室,只要戰火持續下去,你都會一直呆在那裡。
During a war, you don’t insist on your freedom. You willingly give it up in exchange for survival.
在戰爭中,您不會堅持自己的自由。 您願意放棄它以換取生存。
During a war, you don’t complain of hunger. You bear hunger and pray that you live to eat again.
在戰爭中,您不會抱怨飢餓。你會忍受飢餓,並祈求天父你能夠生存,有機會再次吃飯。
During a war, you don’t argue about opening your business. You close your shop (if you have the time), and run for your life. You pray to outlive the war so that you can return to your business (that’s if it has not been looted or destroyed by mortar fire).
在戰爭中,你不會為商店營業而爭論。你會趕快及時關閉門戶,你會為自己的活命而禱告;並且祈求這場戰爭早日過去,以便你可以重拾若果僥倖尚存的家園。
During a war, you are thankful to God for seeing another day in the land of the living.
在戰爭中,你會感恩上帝可以存活在有生命的地上,親眼看到新的一天。
During a war, you don’t worry about your children not going to school. You pray that the government does not forcefully enlist them as soldiers to be trained in the school premises now turned military depot.
在戰爭中,你不會擔心孩子不上學。 你會禱告祈求政府不要強迫他們當兵,而這些士兵要在現已變成軍用倉庫的學校場地接受軍訓。
The world is currently in a state of war. A war without guns and bullets. A war without human soldiers. A war without borders. A war without cease-fire agreements. A war without a war room. A war without sacred zones.
世界目前正處於戰爭狀態:一場沒有槍支和子彈的戰爭;沒有人類士兵的戰爭;一場毫無國界的戰爭;沒有停火協議的戰爭;沒有作戰室的戰爭;沒有神聖地帶的戰爭。
The army in this war is without mercy. It is without any milk of human kindness. It is indiscriminate – it has no respect for children, women, or places of worship. This army is not interested in spoils of war. It has no intention of regime change. It is not concerned about the rich mineral resources underneath the earth. It is not even interested in religious, ethnic or ideological hegemony. Its ambition has nothing to do with racial superiority. It is an invisible, fleetfooted, and ruthlessly effective army.
這場戰爭中的軍隊毫不留情:它沒有任何人性。它是不分青紅皂白,它不會尊重兒童、婦女、或崇拜場所。 這支軍隊對戰利品毫不感興趣。毫無意願去改變政權,毫不關心地底下的豐富礦產資源。 它甚至對宗教,種族或意識形態霸權都不感興趣。 它的野心與種族優勢無關。它是一支看不見的,腳步輕盈,殘酷無情的軍隊。

Its only agenda is a harvest of death. It is only satiated after turning the world into one big death field. Its capacity to achieve its aim is not in doubt. Without ground, amphibious and aeriel machines, it has bases in almost every country of the world. Its movement is not governed by any war convention or protocol. In short, it is a law unto itself. It is Coronavirus. Also known as COVID-19 (because it announced its destructive presence and intention in the year of our Lord 2019).
它唯一的議程是去收穫死亡。 只有在把整個世界變成橫屍遍野的大屠場之後,它才會滿足。 它實現其目標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這支軍隊並沒有陸戰、兩棲、或空戰設備,但它的基地卻幾乎遍布世界每一角落。 它的移動並不受任何戰爭公約或協議的約束。 簡而言之,這是一支橫行無忌的軍隊。 它是冠狀病毒。 也被稱為COVID-19(因為它是在主後2019年宣布了破壞性存在和意圖)。
Thankfully, this army has a weakness and it can be defeated. It only requires our collective action, discipline and forbearance. COVID-19 cannot survive social and physical distancing. It only thrives when you confront it. It loves to be confronted. It capitulates in the face of collective social and physical distancing. It bows before good personal hygiene. It is helpless when you take your destiny in your own hands by keeping them sanitized as often as possible.
不過,值得慶幸的好訊息是:這支軍隊都有弱點,它可以被擊敗。 只需要我們的集體行動,紀律和寬容。 COVID-19無法倖免於社交和軀體上的隔離。 它只有在你刻意面對它時才能蓬勃發展;牠喜歡被迎面對抗。 但面對集體性的社交和身軀上的距離,它投降了。它在保持良好個人衛生之前先鞠躬退役。 當你通過盡可能地掌握自己的命運,清潔雙手時,它更是無奈。
This is not a time to cry about bread and butter like spoilt children. After all, the Holy book tells us that man shall not live by bread alone. Let’s obey and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of the authorities. Let’s flatten the COVID-19 curve. Let’s exercise patience. Let’s be our brothers’ keeper. In no time, we shall regain our freedom, enterprise and socializing."
現今並不是哭泣之時,像被寵壞的孩童那樣,哭泣暫時肚飢的時候。 畢竟,聖經告訴我們,「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馬太福音4:4》。 讓我們服從並遵循當局的指示。 讓我們展平COVID-19的曲線。 讓我們保持耐心。 讓我們成為兄弟互相的守護。 我們恢復自由、進取和社會交往,指日可待。
In the midst of EMERGENCY, we practice urgency of service and the urgency of love for others. God bless us all.
在緊急狀態中,好讓我們操練迫切性的互相服務,和迫切性的互相關懷。但願慈愛的天父上帝憐憫祝福各位。

The best and most intelligent public speech ever made during Covid-19.
以上是「新冠病毒」疫情中,被公認為曾經發表過的明智公開演講。

被神肯定的事奉(天堂的奧斯卡獎)

分享:

講題:被神肯定的事奉(天堂的奧斯卡獎)

講員:陳美如傳道

經文:馬可福音十二章38~44節

12:38 耶穌在教訓之間,說:你們要防備文士;他們好穿長衣遊行,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們的安,

12:39 又喜愛會堂裏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

12:40 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罰!

12:41 耶穌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有好些財主往裏投了若干的錢。

12:42 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裏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

12:43 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裏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

12:44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裏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他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

前言:基督徒的事奉,是否受到神的肯定?能否得到這份來自天堂的榮耀(天堂奧斯卡獎)是有評審原則的。 它不像樂透廣告說的「媽媽都有講」(碼碼都有獎),它是有條件的,像是環球小姐一樣「身材」「外貌」……..必須合乎評審的標準。

天上的奧斯卡獎,就是上帝的誇獎,基督徒都有機會領取,只是當那天來臨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上帝不會問:

你開的是甚麼車?(只問你載的人還有多少人沒有交通工具)

你的房子有多大?(只問你邀請多少人來過)

你的衣服有多少?(只問你幫助過多少缺衣少食的人)

你的收入有多豐厚?(是否有不義之財)

你的職位有多高?(是否已充分發揮才能)

你有多少朋友?(幫助了多少人)

你住的是甚麼社區?(左鄰右舍相處的如何)

你是哪一種膚色的人(人格特質)

你為何花長長的時間找天堂之路?(只問你為何花長長的歲月留連在地獄之門)

你讀了多少聖經?(實踐了多少)

馬可福音38~44節,就像一齣舞台劇,劇中有文士、財主、窮寡婦,耶穌就是在台下的影評人,對劇中的人物做出評審(審判)。各位,想一想,有一天我們在告別人生的舞台後,在天堂的告示板上,你希望的是甚麼,是耶穌的責備,還是像窮寡婦般的稱讚?弟兄姊妹們,我們在世的事奉,要步步為營啊!因為魔鬼不會輕易的對我們放手,他如果不能把我們推下深淵,就必會高舉我們因驕傲而滅亡。所以,如果我們要在神的寶座前面站的住,就必須常常的實踐,被神肯定的事奉。

 

一、以神為重的事奉

        猶太人在奉獻的時候,有十三個奉獻箱安置在聖殿前,每一個奉獻箱有不一樣的用途,而信徒的奉獻就是支持聖殿的事奉。

作者馬可在描寫奉獻的過程中,在四十一節用「怎樣」兩個字題醒我們瞭解把錢投入庫的狀態,而牽動出窮寡婦行為的動機。

         我們知道事奉能否得到上帝的肯定,專看人心與上帝接近的程度,耶穌大大的誇讚了窮寡婦,卻不題財主,原因就在於窮寡婦把神的事工,看的比自己的肉體更重要。

         回過頭來,看看今天的社會,莘莘學子們以考試為重,企業家們把賺錢擺在第一位,全民都在瘋樂透,有誰在乎那窮寡婦投的兩個銅錢呢?

       1973年韓國趙鏞基牧師,籌款建教會,卻遇到了世界性的通貨膨脹,教會無法蓋成。於是他的弟兄姊妹就為他發起禱告會(神奇蹟似的介入)2~3百人一齊禱告。這時,一個老太太來到牧師的面前,流著淚說「我願把這付僅有的碗筷賣幾個錢,捐出來。」她說:「這是我僅有的東西,以後我用報紙墊著吃飯」她流著淚又說:「我不能空手去見耶穌」。於是,有人用一千美元買下那付碗筷,接著又有人………….,趙鏞基的教會蓋起來了。

      台灣的宇宙光,在12年前創辦之初,有三個月發不出薪水,一個年輕的同工,勒緊肚皮,每天只吃30元,繼續為宇宙光服務。創辦人林志平說:「我有一個餓肚子的同工,我不相信有這樣的同工我的宇宙光會倒下去」。如今宇宙光正在為台灣的教會發光。

       各位弟兄姊妹,我們會去見耶穌,你準備好了沒?你要兩首空空的嗎?

二、竭盡己力的事奉

       窮寡婦受到耶穌的稱讚(拿到天堂的奧斯卡獎)是因為她愛神,毫無保留的事奉,她寧可一無所有也要竭盡己力的事奉神,因為兩個銅錢是她的所有。這樣的事奉是一條孤單的路,不見得人人欣賞,但卻是一條充滿爆炸能力的路。所以耶穌當時就頒發奧斯卡獎給她了。

       海德,在印度傳教,12年來不斷的宣揚主的道,4380天不斷的禱告,他的教區卻無一人信主。海德不放棄,12年後的某一天,上帝尊重海德的信心,奇蹟似的介入,信主的人,忽然一天一個,一天兩個,數日之間整個聚落都得救。

       曾經有一天,海德受到聖靈的感應,說他今天會收割10個人得救,結果,從日出到日落海德一無所獲,後來他看到一戶人家,海德進去,那戶人家就得救了,但那戶人家只有九人,海德就連那戶人家的僕人也讓他得救了。剛好十個人信主。海德披星戴月的回去了。

海德這樣竭盡己力的事奉,是否應得天堂奧斯卡獎?

三、倚靠交託的事奉

倚靠與交託是交互作用的。若沒有真實的交託,就不會有全心的倚靠。同樣的,若沒有真實的倚靠,就不會有全心的交託。窮寡婦是真實的交託(兩個小錢是她所有的家當)她當天的所作所為,在主寶座前已做了紀念。她雖然不像亞伯拉罕、馬利亞、但以理(做了神肯定的事奉)被神題名紀念,她在世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她,可是天堂的計分板卻紀念她的榮耀。

馬理遜傳教士,對中國有著極大的貢獻。有一天他從中國坐船回到美國,同船的還有一位美國的知名人士,當船緩緩的駛入紐約港口時,熱烈歡迎的人群圍繞著的不是他,而是那一位知名人士。馬禮遜心裡自言自語說道:「你這默默無聞的佈道家,有誰理你呢?」這時,在他背後有一個微弱的聲音說道:「亨利!你還沒有真正的到家呢?」接著又說:「如果這是天堂的碼頭,人群歡迎的就是你啊!」。

【追思】謝媽媽追思_謝謝您親自蒞臨陪伴、關懷與安慰!

建中、佳伶:

願主讓你們享受最真實的平安!想想你們這幾年的艱辛,我非常佩服,感謝神曾經愛過,也盡了很大的力量在孝順母親上。

相信這是神的帶領,在真正負起牧會擔子後,神要你們更專心服事,母親祂親自照顧,而且我們都會在天上再相聚,願神保守你們,按牧我會到,參與並要看見神的恩待。

內湖信友堂馬清璽牧師

佳伶加油!

媽媽讀書會~駱惠珠老師

求主的安慰深深摸著你和建中的心。

媽媽讀書會~謝佳紋傳道

有任何需要幫忙的一定要說啊!

媽媽讀書會~周琪琪傳道

感恩!

基督徒社區關懷協會林淑容傳道

建中及佳伶,平安:

前些日子讀中興週報,知道親愛的謝媽媽已安息主懷,讀到佳伶對謝媽媽感性的告白以及對建中遭受劇變仍忠心服事深受感動,也相信您們心中雖不捨但有美好的盼望,對眾人也做了美好的見證。

敬祝凡事興盛 主恩滿溢

南京東路禮拜堂鈕倩倪姐妹

親愛的建中、佳伶,平安:

我都不知要說什麼安慰你們,已經有一段時間你們都為了媽媽奔波….我也在禱告中紀念。感謝神保守你們出入平安、服事有力量。願我們每一天都活在神的同在與賜福當中!

蘭雅禮拜堂廖靜梅姐妹

節哀順變,靠主得力!

蘭雅禮拜堂鄭俊祥執事

親愛的建中、佳伶:

願賜平安的神親自安慰您們一家人的心

願使人有盼望的神親自賜下祂安慰的話

願神賜給我們的信心使您們仍然的堅強

願在主裡的愛讓神的兒女彼此更加親密

這期間需我們為您們作甚麼嗎

願主親自來為我們成就一切在心中的感動

敬頌以馬內利 主恩永隨 主愛永在

蘭雅禮拜堂蘇金榜長老

建中哥:

為你的事奉及關懷工作感恩,願神紀念你事奉的辛勞,也願神親自安慰你的心,特別在這段難過的時間~

蘭雅禮拜堂賴建超傳道伉儷

建中:

願神安慰您。

信望愛教會林依明牧師

建中,佳伶:

願主充滿恩典的安慰與你們家同在。為你們禱告!

浮洲里浸信會尤鵬勳牧師

謝傳道、佳伶:

在此時刻,我不知要用甚麼話來安慰你們,但我求主安慰你們的心,我相信媽媽已在主的懷抱享受永遠的安息,我會為你們代禱。我相信立恆已懂事了,可以瞭解將來會在天上與奶奶相見的…

南港浸信會郭淑華姐妹

建中校友、佳伶姐妹:

願神的恩典及保守成為您們在這苦痛中力量的泉源

願神的安慰成為您們心中的平安

中華福音神學院王貴恆副院長葉雅蓮師母

親愛的建中、佳伶:

為母親過世,我們一同難過哀悼,為她的安息主懷,我們心頭稍得安慰。感謝主!因為祂已經廢去死亡,那一日,您們全家會在天上團圓(啟示錄21章)。

中華福音神學院吳獻章老師鍾麗英師母

建中、佳伶平安:

願主親自安慰您們全家 ,親自與您們同在!

中華福音神學院張宰金老師葉旻艷師母

立恆:

聽說你奶奶過世了,我特別來安慰你。

中興浸信會兒童主日學黃以樂弟兄

謝傳道&師母:

仍然記得寒假嘉君叔叔等大家還去探望謝媽媽,結果一下聽到這個消息還是很驚訝。

辛苦了,傳道與師母,在最近幾年照顧謝媽媽的生活;也懇求神在這樣的一段時間格外給你們心裡有平安。感謝神,謝媽媽安息主懷,也為謝媽媽以及傳道一家代禱,使你們有足夠的體力與精神面對許多後續的事情。

耶和華與你們同在!

中興浸信會青少年團契蘇健榮弟兄

謝哥、佳伶姐:

我在代禱中記念一切。

中興浸信會社青團契劉書如姐妹

親愛的謝哥,佳伶姐:

請您接受我最衷心的致意,願謝媽媽安享主懷,也請您堅強。

我們會持續的為您全家禱告!

中興浸信會社青團契洪慧芳姐妹

Dear 謝哥與佳伶

我很訝異此事,請堅強,多照顧自己。

遇此事哀傷必然是人之常情,但我相信您們與我一樣相信「神安慰」;上帝父神的慈愛,將撫平您一家人的憂傷!請真的多珍重自己為先!

在過去的日子裏,您們對我靈命的啟蒙與堅定,我銘感於心!真的,請節哀,好嗎?神安慰及主的愛將會撫平這一切!

中興浸信會社青團契羅渝婷姐妹

我在中主,無意間看到了一本書《牧師的眼淚》。當接到謝媽媽安息的消息時,心中有些許的落漠,一些謝傳道提及謝媽媽的種種事情,腦海中浮現許多歷歷在目的景象,雖心中明白謝媽媽已回到天父的懷抱中,但不捨之情是傷也是痛;所以看到了書,心中淡淡的愁緒被引發。我只看到此書封面的幾個字,這書或許談牧會的甘苦,而我卻隱約看到了牧者堅強背後心中的眼淚,講台上的堅持,是多少心中淚的層積,多少落默苦的等候,多少次為別人流下傷淚,仍要安慰激勵弟兄姊妹;若不是神的安慰及同在,是我早已崩潰。如今只能說,上帝收回的,祂必親自代替;如今,若苦也要為自己找一個宣洩的缺口,大聲的哭一場,那是為自己流的眼淚,其他的,分一點給我們,為你承擔一些,因為你是我們的牧者,要繼續帶我們往前走。要告訴我們謝媽媽後事的安排,我們好告訴其他的家人,因為,謝媽媽也是我們的家人。

再一次深深說,加油!

中興浸信會教育部同工蔡嘉君弟兄

願神親自安慰扶持你們,並加添你們力量度過這段難過的時間。

你們已盡力,並留下孝順的榜樣。願神在安息禮拜中得著榮耀!

亞特蘭大華人浸信會毛恩賜牧師及師母

李前總統追思告別禮拜:禱告文

李前總統追思告別禮拜:禱告文

蔡慈倫牧師

        創造宇宙萬物、並掌管人類歷史的全能父上帝,我們感謝祢的救恩,差遣祢 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而死,並復活,使我們有永生的盼望。今天我們 聚集,是因為祢恩召了我們的弟兄,也是我們所敬愛的李前總統,在此我們要舉 行追思告別禮拜。

        天父上帝,我們感謝祢恩待台灣,在台灣近代最巨變、嚴峻考驗的時候,祢 揀選、呼召了李前總統。他敬畏上帝,認識上帝慈愛與公義的本質,明白祢在人 類歷史中的作為,堅持以民主及和平改革台灣,讓台灣在面臨最重要的轉型時 刻,能夠免除流血的政變與傷亡,為台灣立下民主的基石。在他擔任總統的職位 期間,勇敢面對台灣過去歷史的悲劇,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向二二八罹難的家屬 道歉,讓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的陰霾逐漸散去,讓台灣人民開始看見曙光。

        主啊,我們感謝祢,讓李前總統因為認識祢,一生在祢的引導下,為台灣國 家、社會、人民做出有貢獻的作為。我們也祈求上主,繼續恩待台灣、憐憫台灣, 讓執政者與台灣人民,能夠繼續追隨李前總統的腳蹤,「行公義、好憐憫,存謙 卑的心與上帝同行」。

        天父上帝,如今李前總統已經完成了祢在地上所託付他的使命,回到了天 家,安息在主的懷抱中。雖然我們悲慟不捨,李前總統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所 愛的台灣,但我們相信,那美好的仗他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他已經跑盡了,所 信的道他已經守住了。 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他存留。

       全能的上帝,祢就是生命的源頭,我們從祢而來,也要回到祢那裏去,祢是 我們永遠的居所。這個時候求祢賜福,使我們的心靈得著安慰。我們要特別為李 前總統摯愛的家人禱告,求親愛的聖靈運行在每一位的心中,安慰他們、擦乾他 們的眼淚。

        在這個時刻,我們懇求天父上帝臨在我們的當中,並引導我們。透過今天的 禮拜,以及李前總統生命的見證,幫助我們思想生命的意義與結局。求祢開我們 的眼睛,使我們能看透世上萬事,並看見真理的亮光,使我們無論處境如何,都 能得著祢恩典的救贖與幫助。如此禱告,是奉靠我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

禱告

醫療人員荒!全球逾11.5萬醫護染疫亡 台灣近800名醫療夥伴離職

2021-05-25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醫療人員荒!全球逾11.5萬醫護染疫亡 台灣近800名醫療夥伴離職

 記者 曾雪瀅 追蹤
全球醫療體系一年多下來持續拉起警報,讓前線醫護深感疲憊。(Flickr by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連日來各大社群媒體也出現不少醫護人員奮力抗疫的身影。救護人員在執行新冠肺炎疑似或確診病人相關勤務時,必須穿著全套防護裝備,一旦著裝往往2-8小時才能脫除,換下防護衣後,只見到汗流浹背的背影。
【記者曾雪瀅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全球至今已超過十萬名醫療及照護人員染疫死亡。而在這場漫長及艱巨的疫戰中,原本護理人力便已吃緊的台灣,短短四個月就減少了795名護理人員,讓醫療資源及醫護人手方面更顯緊張。WHO秘書長譚德塞24日在瑞士世界衛生大會(WHA)線上會議上表示,新冠疫情來襲的近18個月中,至少已有11.5萬名醫護人員死於這一全球大流行疾病,感染病毒的醫護人數則更多,然而他們的犧牲卻得到極少關注。

保護醫護為全球緊急事項

他先是讚揚這些一線醫護人員,為對抗新冠肺炎所做的犧牲,「他們挽救了無數的生命,且為其他人奮鬥,儘管他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但還是在生死邊緣離開人世。」

譚德塞表示,自新冠危機爆發以來,許多醫療工作者感到「沮喪、無助和缺乏保護,無法獲得個人防護裝備和疫苗」,對此他呼籲各國,應保護站在抗疫前線的眾醫護人員,並敦促所有國家大幅度擴大疫苗接種規模。

他指出,目前超過75%的疫苗集中在十個國家,但仍有130個國家,就連一劑新冠疫苗都沒有。他並批評當前疫苗危機為「可恥的不公平現象」,呼籲擁有大量庫存疫苗的國家應分享疫苗。他說:「如果疫苗能平均分配,全球施打的劑量足以覆蓋所有醫護人員和老年人。」

 

近八百人離職 台灣醫療人手吃緊 

一年多下來,全球醫療體系持續拉起警報,台灣也不例外。自五月15日起全台每天確診數破百,而在上週便爆增1827例確診病例,數字已超過一年的病例總量。然而在國內確診連日激增之下,基層護理人力卻明顯吃緊。

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護師工會)在臉書上引述衛福部、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的統計數字表示,自二月至五月期間,護理人員執業率從59.7%下降至59.2%,並已有795位醫療夥伴離職。

於是連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在19日發出退離醫護徵召令,希望徵求退休、退職醫護人員進駐檢疫所支援,讓防疫能量更多一些。

另一份「2018-2024年推估護理人力缺口」的報告顯示,自2018年的短缺推估值為5,571-15,027(人),大幅耀升至今年的10,338-19,203(人),估計2024年數字將持續遞增,達15,964-24,447(人)。

紀念前線醫護辛勞

嘉義基督教醫院院牧部在臉書上寫下:「每個上班日,院長和主管們針對疫情最新狀況,召開防疫會議,檢視、討論各項流程、人員、物資……等需求及應變措施。」同時也張貼一張在中午時分,正值36度高溫下,醫護、警衛同仁們全副配備緊守崗位的照片,希望民眾顧念前線人員的辛勞。

連日來各大社群媒體也出現不少醫護人員奮力抗疫的身影。救護人員在執行新冠肺炎疑似或確診病人相關勤務時,必須穿著全套防護裝備,一旦著裝往往2-8小時才能脫除,換下防護衣後,只見到汗流浹背的背影。

醫護人員工作環境本屬高風險,尤其現在疫情越來越嚴峻,他們每天都處於過勞狀態,並在高危環境下工作。然而不少醫護反映,他們並沒有得到足夠的後備資源,如安全設備及休息住宿隔離場所。

本身為基督徒的新竹馬偕醫院急診部主任白永嘉醫師不定期在臉書更新醫院狀況,他於24日發文表示:「雙北的醫療夥伴們,已經累到極限邊緣……醫療照護體系下的每一個人,都擔心自己不小心會被傳染,害到自己最親的家人,但還是要堅守自己崗位,盡力去拯救每一個病人……。」

他呼籲民眾盡量減少暴露在危險中,並引述出自以賽亞書四十章31節的經文,對台灣民眾說:「讓辛苦危險的醫療夥伴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累得才有價值。」才能降低前線醫療人員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