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

2021/05/31網路新聞

耶和華上帝的曉諭如下:

閒話家常的牧者?——服事的藝術從生活開始

疫苗討論




 

 

耶和華上帝的曉諭如下:


自從今年5月1日主耶和華上帝藉著周瑜家(周天助)使女頒布凡屬中華民國國籍的基督徒子民不可擅自介入我在印度的作為,但是有非常不少的基督徒教友被克安通、周神助、楊寧亞、夏忠堅以及章啟明牧者使徒們帶領不斷地為印度的新冠疫情大爆發,旱災,缺水等各種災禍代禱。關鍵是很多人不瞭解這是主耶和華上帝惠賜給兩岸中國人和好和活命的機會,能夠同心合意處理被印度搶掠的本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所共有的邊疆地區。

 

因為台灣地區的政治和基督教界的領導人物同時悖逆了主耶和華的心意,立刻回歸大陸、兩岸聯合,以免外敵入侵。並且基督教界首領群們漠視了主的心意和主的嚴重警告話語:若不悔改,台灣即將會有幾個震驚世界的事件發生,很多人會無家可歸,生活貧困。導致早自去年底開始,主耶和華便任憑一連串的不幸事件發生在台灣、香港和大陸地區。因為華人民族的中國基督徒教友,不斷地為對中國不友好,侵略中國領土的國家祈禱祝福多多,殊不知一但哪一個國家想要發動軍事力量搶掠中國,那一個國家便發生了大瘟疫和其他天災人禍,例如這次的印度。台灣陸續發生震驚世界的事件如下:

 

  1. 5月12日台股下跌重挫1400點,創下歷史上新高;又因新冠疫情爆發,5月20日金管會命令自5/24 – 6/30止,停止召開股東會,受影響的上市及興櫃公司達1931家。(英國金融時報、日本經濟新聞有報導)

    2.自5月7日開始接連三家公司,燁聯鋼鐵生產線起大火,約7萬公升油槽燃燒;聯成化工公司發生製程悶燒產生大量黑煙,很多有毒氣體被釋放,危害人體健康;5月20日生達生泰藥廠發生大火災。玉山森林大火延燒八天才熄滅。(台灣英文新聞媒體,Steel News均有報導)

    3.  5月13日高雄興達電廠全場跳機,導致全島輪流停電,400萬戶停電受波及;5月17日另外又一組機組故障,200萬戶停電受影響。為何缺電?豫表漆黑一片,台灣未來會陷入大混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很多的外媒報導)

    4.  
    經濟生產因為持續乾旱,以至於半導體產業用水大受影響,石化產業生產也受到影響。又因為新冠疫情延燒,許多店家面臨倒閉、解雇、資遣員工的困境。(很多外媒報導)

    5.  
    5月初新冠病毒瘟疫開始爆發,確診病例急速上升,迄今仍居高不下。5月19日台灣全面進入三級警戒!醫療資源緊缺!沒有足夠病床和病房供確診者使用!第一線醫護人員面臨極大壓力,民眾生活大受影響!(紐約時報和很多外媒都有報導)
  2. 百年大旱!自2020年4月起,台灣國度禱告網所連結的眾教會即持續地為印度的新冠疫情和缺水代求祝福,導致台灣5月新冠疫情爆發和缺水至今。(BBC新聞、紐約時報及維基百科等都有報導,稱為百年大旱。)

親愛的牧長們平安,如果您不想收到我們的訊息,
懇請您回覆告知,對於造成您的困擾,
我們深表歉意!並請您原諒!


閒話家常的牧者?
——服事的藝術從生活開始
畢德生(《靈魂的牧者》作者)

在過去,如果可以在熱烈討論救贖理論和即將來臨的小聯盟球季作選擇的話,我從來不會猶豫;每一次,都是救贖理論勝出。畢竟,我所委身的可是拯救和永恆的偉大信息,哪有時間跟人閒話家常?當有「炭沾我的口」,又怎能還去跟人聊天氣和政治的八卦?

我知道,自己並不是惟一一個對於閒話家常感到不安又沒耐性的牧師;我也知道,並不是只有我會藉著高舉講道、護教和協談的優先和重要性,來合理化自己的缺乏耐性。

閒話家常:牧師該懂的藝術

靈魂的牧者
線上試讀

「主啊,祢知道我有多麼討厭那些重大議題!」這句出自魯益師(C. S. Lewis)信裡的話,我抄了下來提醒自己。面對許多眼裡只有頭條新聞,除此之外其他都看不上眼的人,魯益師做出了這樣的回應。他警告我們,這種鼻孔朝天的自負和自大,往往無法留意那些日常家裡發生的點點滴滴,也因此錯過了真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豐富和精彩。

特別是牧師,更應該注意這一點。正因為我們處理的往往是關乎宇宙的真理,是神聖而偉大的奧祕,反而需要在話語上變得更謙卑。謙卑意味著要貼近地面,要日復一日地跟尋常的人生活在一起,要注意每一個腳踏實地所發生的事。

請不要誤會,我的意思並不是說牧師講話可以不用大腦,滿嘴的陳腔濫調也沒關係。我的意思是,牧師應該好好地陪在會友的身邊,留心談話的內容,以對待重大事件的方式,看待每一天所發生的事情。有些洞見,只會在談笑風生的時候出現;另有些領悟,則只會在不著邊際的閒聊中得到。

這就牽扯到藝術了。藝術,意味著我們把自己交託給每一次的相遇,在任何的場合中,既不居高臨下,也不卑躬屈膝,而是維持著創造的熱忱。我們並不是要讓什麼事情發生,而是要成為已發生事情的一部分;不是要操控,也不會官腔官調。

只有當牧師相信,聖靈早已「預先」參與在所有的會面和談話中,我們才能把這樣的藝術發揮得更好。當年,耶穌曾經因為把小孩抱在懷裡,而引起追隨者的驚訝和反感;如果有人說,耶穌其實會滿心歡喜地接納我們的閒話家常,你會認為太過誇張嗎?我可不這麼想。

我們作牧師的,每個禮拜站上有如西奈山的講台,多少都會期待,自己可以帶著足夠的權威,用「有如藝術般的雷聲」〔語出愛默生(Emerson)〕來宣揚福音。然而,當我們走下講台,回到會友中身處的平原,需要的卻是另外一門藝術,也就是閒話家常的藝術。

(摘自本書第十章〈閒話家常的服事〉)


 


疫苗討論

原本很多修養好,學識飽的朋友,包括醫護人員,博士碩士,專業人士…最近超怒超不爽,成天傳一些仇恨滿滿,似是而非的網路謠言。

我試著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一下 (有錯請糾正)

第一:「藥證」
人,進口台灣,叫簽證
貨,進口台灣,叫憑證
藥,進口台灣,叫藥證

(一直喊進口,卻從沒去申請,那就是造謠!)

第二:「原廠證明。」

你老車要轉賣,即使所有引擎號碼,車身碼之正確無誤,少了「原廠證明」那張紙,直接扣五萬。

(更別說打到你身上的救命藥!那是一整串的生死責任鏈!)

第三:

「冷鏈」+「保存期限。」

好市多的鮮奶,繞了一圈,又被放回貨架上,你偏偏拿到了這一批,然後,花三十分鐘開車回家,又花十五分鐘卸貨上樓放冰箱。

這就是「冷鏈」被破壞

牛奶你一打開,酸了結塊,那還好,至少看得到。
不小心喝了,拉肚子一兩天!

保存期限?
只要冷鏈一旦被破壞,立刻失去意義了 !
買過海鮮都知道,不必我多說

(然後,港澳才多少人打疫苗,卻死了23人?死得有夠冤枉!偏偏有人硬要進口打同一批疫苗?)

有事嗎你?

——————

我書讀不多,寫這三點,希望可以解大家疑惑。

事事罵政府,自己卻成天亂跑亂幹譙,講些沒營養的鬼話,擾亂民心,這樣對疫情改善並沒有幫助。

也請您記得…
所有為疫情付出工作人員及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辛苦!

某些東西,世上並不存在

第一,「穿了不熱的防護衣/防彈衣」

第二,「打了無副作用的任何疫苗」

第三,「擋了比台灣更久沒社區感染的國家」

結論:

戴好口罩 + 勿摸眼鼻口 + 相信指揮中心
好好的在家,保護好自己與家人!

我們會撐過去的
🙏🙏🙏🙏🙏

廣告

BBC人口與生育:政府如何才能說服人們生小孩

人口與生育:政府如何才能說服人們生小孩

  • 斯蒂芬妮·赫佳蒂(Stephanie Hegarty)
  • BBC人口事務記者
中國如今面臨人口下降壓力,需要出台更多政策鼓勵生育。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中國如今面臨人口下降壓力,需要出台更多政策鼓勵生育。

過去兩週以來,全球兩個超級大國都不得不面臨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美國與中國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兩國的人口縮減局面可能較預期提早到來。

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生育率迅速下降。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局面出現,這可能會阻礙經濟增長。通常,各國政府均希望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

中國與美國尚未走到這一步。而有些國家已經在考慮提高生育率的問題了,中美兩國可以從它們身上吸取一些經驗。

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它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法。有的國家,比如俄羅斯,嘗試過在這上面投入大量金錢,向父母提供大筆現金鼓勵他們生育。但這種政策很少單獨奏效,家長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提供更多支持的系統。那麼,作為政府,可以如何說服大家生小孩呢?

1. 向家長提供可負擔的幼托服務

在人口正在減少的日本,小鎮奈義町是個快樂的例外之地。在過去九年間,這裡的出生率實現了翻倍增長,從每名育齡女性平均生育1.4名子女增長到2.8名,這得益於一個覆蓋範圍廣、對家庭友好的政策計劃。

在當地,每個家庭不僅可以得到生育獎金和育兒津貼,送小孩進托兒所的開銷也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已。不過,雖然奈義町的成功令人驚嘆,但它只是一個鄉村小鎮。在東亞其他地區,殘酷的職場文化使得母親或父親們很難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實現平衡。

韓國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為了鼓勵家庭生育,該國已支出超過1300億美元。其中一些項目是比較容易想到的,比如免費幼托、房屋福利或對試管嬰兒項目的支持。還有一些更有創意,比如向公務員提供假期,以便他們回家生小孩。然而,其中似乎無一奏效。

如今一些韩国公立幼托中心的等待名单已经有数年之长。

圖像來源,AFP

圖像加註文字,如今一些韓國公立幼託中心的等待名單已經有數年之長。

金智藝(音譯)在首爾有一份繁忙的工作,負責銷售與市場營銷。她對生小孩本沒有任何興趣,迫於父母壓力,她還是生下了一個孩子。如今,她的兒子已經三歲。雖然她拿著政府提供的“嬰兒支持護理”資金,但她覺得現金獎勵對自己的決定並未起到任何作用。

“我從未想過再生一個孩子,”她說。“養一個都已經十分困難了,所以我只想把精力集中在他身上。”這些政府的政策倡議中,沒有一項成功解決東亞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即不利於家庭生活的職場文化。

“在韓國我們有合法工作時長,產假和陪產假也很充足,”首爾大學研究該地區生育問題的助理教授金惠媛(音譯)表示。“但使用率卻很低,尤其是陪產假。這其實是執行層面的問題。”

2. 讓工作更靈活

韓國、中國與日本是極端示例,但在大多數發達國家,職場文化也與家庭生活有衝突。

各國政府可以採用的一個選項是,試著增加更多兼職工作職位。從數字上來看,兼職率更高的國家的確傾向擁有更高的生育率。然而,接受這些兼職職位的人通常是女性。這不利於促進性別平等,且由於會進一步減少勞動力,對於有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國家而言這也並不是理想選擇。

在女性保有工作的情況下提升生育率是可以做到的事情。瑞典經常因其對家庭有利的政策而得到褒獎,這些政策不僅來自於政府,也來自於企業。

疫情期间,在欧洲不同国家,妈妈们的在家办公体验大相径庭。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疫情期間,在歐洲不同國家,媽媽們的在家辦公體驗大相徑庭。

“我們了解到,在女性和男性一生中的一段時間內,他們會有年紀尚小的子女,有時不得不為此早點下班回家,”斯德哥爾摩大學人口統計部門主管安德生(Gunnar Andersson)表示。

有一些方法可以在不減少工作時長的同時,讓工作變得更加靈活。

2017年一項研究顯示,在德國,寬帶接入率的提升與高學歷女性生育率的提升之間存在聯繫。在家工作的女性發現,她們可以花更多時間陪孩子,且她們也會選擇生育更多子女。而在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女性或男性中間,同樣的效果並未出現。

图片

研究家庭人口的教授安娜·羅特基希(Anna Rotkirch)表示,類似的情況可能也正在芬蘭出現。去年在全球大流行期間,芬蘭呈壓倒性下降趨勢的出生率得到扭轉,實現小幅增長。

羅特基希教授是芬蘭政府在生育問題上的顧問,她認為,芬蘭的教育系統對出生率增長起到了一定作用。去年,芬蘭十分順暢地轉為線上教學。

但她同樣注意到另一情況。在歐洲不同地區,女性在討論與孩子一同在家辦公時,她們的體驗大相徑庭。

“我從英國得到的信息是,女性對於孩子在家上課十分絕望,丈夫沒有幫忙,以及其他在性別平等問題上倒退的聲音。”同樣身為一名母親,她在芬蘭並未聽說過這麼激烈的情況。

3. 讓男性在家辦公

在每一個進行研究的國家,調查數據均顯示,女性的自由時間少於男性,因為她們在家裡要做更多的無薪工作。

首爾大學的金惠媛發現,當男性在家中承擔更多任務時,生育率會上升。她在研究一胎家庭後發現,當男性每週做家務的時間超過一小時,這個家庭生育第二名子女的機會就明顯上升。

這與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多年以來的實踐相吻合。在瑞典,該國生育率一度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間出現增長,這部分要歸功於對兒童託管的大幅補貼。

但同時,該國政府還向父母們提供豐厚的產後假期。現在,父親們的陪產假是母親產假時長的大約30%。“他們深度參與其中,這不僅僅是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安德生教授說。“在孩子出生的一年半期間,他們會在一段時間內承擔起主要職責。”

瑞典政府还向父母们提供丰厚的产后假期。现在,父亲们的陪产假是母亲产假时长的大约30%。

圖像來源,AFP

圖像加註文字,瑞典政府還向父母們提供豐厚的產後假期。現在,父親們的陪產假是母親產假時長的大約30%。

而伴隨孩子年齡的增長,在早期建立起來的育兒或家務模式通常會持續下去。在瑞典,有73%的女性,以及56%的男性每天會至少花一個小時在家務或做飯上,而歐洲的平均水平是74%的女性及34%的男性。

“我認為你發出的信號很重要,”羅特基希教授稱。“社會上的信號和政治上的信號,告訴大家我們會幫助你,你不是一個人,你可以做到。”

過去多年來,北歐國家似乎一直在發出正確的信號,但如今卻不再如此。

在過去10年間,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生育率直線下降。瑞典的下降趨勢趨於穩定,但挪威和芬蘭的趨勢十分顯著。

“由於我們位列地球上最快樂、最關愛家庭的國家名單之列,這讓人十分難以理解,”羅特基希教授表示。

這重要嗎?

“從人口學角度來看,這些其實都可以不是問題,”牛津大學人口老齡化研究所教授里森(George Leeson)表示。

自20世紀70年代起,西歐國家的生育率一直低於生育更替水平(replacement level),但這一地區的人口卻一直在增長。“移民使得人口剛好可以得到更新與補充,”他表示。

如果老齡人口願意,勞動力萎縮的情況可以通過讓年紀大的人群繼續工作得到緩解。

首尔大学的研究发现,当男性在家中承担更多任务时,生育率会上升。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首爾大學的研究發現,當男性在家中承擔更多任務時,生育率會上升。

而下降的人口可以對氣候變化問題起到積極作用。“目前的實際情況是,我們生育的子女不像我們的父母或祖父母一輩那麼多,這給了地球村一點喘息的空間,”里森教授表示。

如果各國政府以全面的視角處理生育問題,他們可能會得到意料之外的收穫。當韓國政府推行定量工時法律之後,工作時間從每週44小時下降到40小時,金惠媛發現,這時韓國男性會花更多時間拜訪及照顧他們的年邁父母。

羅特基希教授表示,所有的政策最終都應指向幫助人們按照他們希望的子女數量構建家庭。

“它們影響到子女和父母的幸福感。而這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事情,讓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們擁有好的生活。”

視頻加註文字,中國“獨生子女”一代想生更多的孩子嗎?

🎵《讀你》蔡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nV1zDfhAyQ
《讀你》這首歌,在其背後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在2014年的時候,蔡琴親自揭開了這首金曲不為人知的秘密。雖然蔡琴憑藉《讀你》這首走紅了中國的大江南北,但是她卻不知道這首歌原來寫的是《聖經》。
當時她還很納悶:寫歌詞的這個人有毛病吧,明明寫的是一本書,怎麼能稱為《讀你》呢?後來這首歌的歌詞作者梁弘志在即將離開人世之前,告訴了她《讀你》的真正隱含的意義。
原來《讀你》讀的不是情人,而是《聖經》。因為只有讀《聖經》,才能「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後來蔡琴表示「當你愛上上帝的時候,哪怕是讀 一千遍聖經也會很樂意的。」
「你是我的詩篇,讀你千遍也不厭倦。」這首看似動人心弦的情歌,竟不是唱給某個情人聽的,而是在歌頌《聖經》的奇妙。因為《聖經》是上帝愛的話語,像一封給人的愛的情書,所以讀上千遍也不會厭倦,這是人世間最美的愛情。

 

好消息 台灣國產疫苗來了 和美國莫德納疫苗一樣 台灣高端疫苗 美國暗中提供莫德納孿生兄弟疫苗的技術…:https://youtu.be/-7BYN_rZ6vo

今天早上聽到這群醫護人員的歌聲,真的很感動!
在此艱難時刻,辛苦的第一線醫護人員還以此天籟般歌聲鼓勵大家,感謝你們!

願主 保守所有無私奉獻的第一線服務人員!

 

男歌手喬許葛洛班和席琳狄翁合唱The Prayer 禱告這首歌,而成為現今最最有名的男高音超級歌星,這是他的第一場演出!讓我們在疫情當下,共同祈禱主看顧我們每個人! https://youtu.be/8ESVDaluJO0

 

佛光會:請政府但念蒼生之苦

 
佛光山所屬的佛光會表示將捐出50萬劑嬌生疫苗。  圖/路透
佛光山所屬的佛光會表示將捐出50萬劑嬌生疫苗。 圖/路透
關心台灣的疫情者不只台灣人民而已,還有無數海外華人,無時無刻不在關切著他們的家人。
佛光會自從啟動「佛光防疫救護專案」後,針對第一線醫護人員、警消、基層檢疫工作者,提供了防疫物資,短短不到一星期,感謝通盈貨運的司機大哥們,冒著風險卻願意無條件運送防疫物資到十三個縣市政府,廿個大小醫院,近卅個警消局等。從照片中,看到滿頭大汗在前線的值勤者,面對未知確診的老百姓,無不感到對他們的尊敬、佩服!可是,他們欠缺防疫物資,亟需防護衣,N95口罩,亟需防護鏡、防護罩…我們杯水車薪的送去手上僅有的,同時又不斷尋找廠家調度購買,在日夜忙碌中,心中滿是疑惑:「為什麼在防疫配備都不足下,卻要他們替人民把關?」就好像戰士到前線去了,卻沒有配給子彈,真是情何以堪!別忘了:這些勇者,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是多少人的子女,他們是站在第一線保護人民的菩薩。

廿七日佛光會在全球的期待下,正式遞出了向政府申請輸入疫苗的許可文件,次日全台媒體報導始料未及,我們無意讓政府難堪,只考慮蒼生性命的安危,只希望政府儘快讓「非政府組織」協助台灣當前的窘況。我們不懂政治,只知道看著死亡人數的激增,心在淌血….人民的驚慌,不知道政府感受到了沒有?

廿九日守在電視機前,盼著陳指揮官給民間一個可以即刻救人的答覆,結論是「由中央和原廠簽約採購,由中央政府統籌分配…」,心中不免充滿問號:「既然中央希望自己簽約,為何遲遲不去簽約呢?」「難道是沒有原廠的管道嗎?還是原廠不賣台灣政府嗎?」「如果原廠不賣政府,是基於各種客觀政治因素,此時政府更應該感到『非政府組織』出面可得到解套的機會,更應該樂觀其成,不是嗎?」陳指揮官基於對民間採購的安全性有所疑慮,我想這是對的,畢竟每一劑都是要使用在人體上,但是如果佛光會取得原廠疫苗,給政府的公文內,亦表示「儘快協助與原廠對接疫苗暨物流送抵台灣…」也就是由政府至原廠取貨,請問這樣的流程,政府還顧忌什麼?擔心什麼?這是人命關天的一場戰役,我們能搶時間就是搶回人命,如果政府有能力與原廠簽約,為何不及時購買,非要等到人民自救?

台灣是一個民主的社會,傾聽民意是政府公僕基本的涵養,如今的台灣人民處在極度不安的環境,政府聽到了嗎?台灣是一個自由的社會,人民有免於恐懼的自由,如今人民驚慌恐懼的心情,政府聽到了嗎?但念蒼生之苦啊!

 

 

 

 

2021/5/31指揮中心疫情報告

⚠️市民朋友請注意⚠️
新北市5/30新增本土病例126例,校正回歸67例,其中新莊20例最多。截至5/29,居家隔離4,496人。

🔴本日最新防疫進度:
1️⃣截至5/29,總篩檢18,525人,陽性率3.1%。
2️⃣新莊和五股確診個案數提升,請市民朋友注意。
3️⃣高風險熱點地區共11區、160里,31日將增樹林第一區9里、汐止第一區7里、五股第二區7里;擴大執行土城6里、土城清水區14里。
4️⃣引進全自動整合檢測系統,全市檢驗量能從疫情前每日2,460件提升至1萬844件。
5️⃣第二階段清空計畫1,043間專責病房,已清空956床,預計開出1,330床。增加專責收治ICU共127間。
6️⃣傳統市場足跡最多,呼籲市民減少外出,一次買齊、不要逗留。目前執行市場全面稽查防疫作為,無法做到實聯制等防疫措施的攤商,一律停業。
7️⃣失聯確診者迄今508人,已全數尋獲。
8️⃣新北市好日子愛心大平台防疫基金捐贈達1億8,382萬元,感謝台新金控捐贈1千萬及各界善心人士。

新北市檢疫隔離關懷中心
– 時間:每日7時至23時
– 專線:(02)8953-5599分機1520

台灣本土疫情危機:前線醫護人員的心聲及觀察

台灣本土疫情危機:前線醫護人員的心聲及觀察

  • 呂嘉鴻
  • BBC中文

.

圖像來源,EVELYN CHEN

圖像加註文字,台北萬芳醫院急診科的護理人員

台灣自五月爆發的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疫情至今尚未平息,五天內已經累積了上千個確診案例,社會氛圍緊張。而且,台灣各地已有若干醫院有新冠肺炎院內感染案例,醫護人員承受巨大壓力。

BBC中文採訪了幾位在台灣防疫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了解他們目前的工作情況以及他們對這場本土疫情的觀察。

台灣疫情危機

「我定睛注視這張照片,不超過三秒便移開目光,怕自己落淚。或許是因為這幾年進出萬芳醫院太多次,或許是進出急診室好幾次,這其中一定有幫助過我的醫護人員。在我眼中,他們不過是孩子,卻扛負著巨大的身心壓力,站在最前線,為保護我們而戰。他們也是別人的兒女、兄弟姐妹、配偶和父母。」

這是台灣作家及學者張曼娟在臉書前日的一則發文。張曼娟轉貼了台北市萬芳醫院急診室護理師的工作現場照片,引起許多台灣網友呼應,她在文中向在第一線抗疫的急診室護理人員表示感激,並回應護理師針對台灣民眾「減少不必要外出」等呼籲,祈願深陷本土疫情風暴的民眾能夠自律團結,度過危機。

但壓力不僅來自新冠病毒,醫護人員也因為職業面臨一些人的排斥,譬如鄰居或親友,台北甚至傳出有些餐飲業者不願送餐到醫院,深怕被間接感染。

據台媒報導,即便如此,已經有上千位退職醫護人員響應台北市長呼籲,願意重回工作崗位,團結「抗疫」。此次疫情正考驗著台灣社會。

來自急診室的聲音

今年30多歲的Evelyn擔任護理工作十多年,在台北市萬芳醫院急診室工作也有多年。今年初剛生產完的她,在忙碌的育兒與工作途中,遇到了來勢洶洶的這一波本土疫情,與同事們幾乎是沒日沒夜地忙碌著。

她告訴BBC中文說,目前工作時間都是8小時,一天有三班。「就像很多人知道的,穿上全套的兔寶寶(防護衣),無法喝水也無法上廁所,而我們急診室就是第一關。許多同事因為體質的關係,比較難排汗,十分需要喝水,就特別辛苦,勉強在途中可以找到空檔喝口水,但穿脫防護衣,又要重來一次SOP(標凖作業)流程」。

.

圖像來源,EVELYN CHEN

圖像加註文字,忙碌的醫院現場

Evelyn表示,如同在前線的每一位醫療人員及檢測人員,他們每天上下班都要嚴格地按照程序穿脫防護衣,全身上下都清潔及消毒才離開崗位,再把工作日誌完成後才下班。但是,她們確實也有擔憂,怕染上病毒,傳播給親人,因此,為求安全起見,許多醫護人員最近都跟家人分房就寢。

意外或不意外?

Evelyn告訴BBC,這次變種病毒帶來的危機並不好應付,但她說其實自從去年初疫情開始席捲全球,就算台灣疫情控管很好,但工作單位還是每天看台灣指揮中心(CDC)的每日記者會,所以其實急診室中,大家都有心理及專業的凖備。

她表示,多年來的職業訓練,也讓大家能夠在專業上保持冷靜。她強調:「過去台灣像活在平行世界,確實大家也有防疫鬆懈的情況,加上這次變種新冠病毒傳播速度更強更大,疫情爆發才會如此之外。但我們一直都有心理凖備,沒有當作這次疫情是純粹意外」。

住院醫師陳亮甫是Evelyn在萬芳醫院的同事,據他觀察,最近因為擔憂自己染疫的民眾很多,篩檢量爆增,但他也看到其他類型的輕症,包括車禍外傷來就診的民眾減少了許多。他說,這「代表民眾其實具有基本照護的知能,可以顧好自己的健康,把醫療資源留給需要的人。」

陳醫師對BBC表示,若大家「真的很焦慮」其實沒關係,「雖然我們很忙很熱很累,也還是願意替你解決擔憂,但可能語氣不會很溫柔,表情沒辦法充滿笑容。這都是在「考驗我們有多願意彼此體諒、信任、鼓勵。」

Evelyn說,醫院的同事讀到張曼娟教授的文章,跟許多網友的打氣,都很感動,「我們的付出還是有被看到的」,她說。

.

圖像來源,EVELYN CHEN

圖像加註文字,台灣此次陷入本土疫情危機,也引起過去一年多來,台灣作為全球防疫楷模背後,全民防疫意識是否開始鬆懈,政策是否有所疏漏的種種辯論。

「大破大立」的機會

事實上,台灣此次陷入本土疫情危機,也引起台灣過去一年多作為全球防疫楷模之一的背後,全民防疫意識是否開始鬆懈,政策是否有所疏漏的種種辯論。

譬如,據彭博社報導,台灣此次是「自滿」導致危機的說法,就引起台灣輿論延燒。文章提到台灣新冠疫苗接種率極低,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僅有1%,雖然這與台灣在國際衛生組織遭邊緣化有關,但整體來看,台灣新冠檢測也不夠廣。

BBC記者陳煒斯(Yvette Tan)此前報道說,台灣透過嚴格管控邊境,在民眾生活如常,罔若居於與世隔絶的烏托邦時,對於加強檢測或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似乎警覺不夠。

這次疫情爆發在台北萬華區的一處,與情色產業有關,許多相關人士不願透露病情或前往檢測,也讓疫情蔓延迅速。

當下,在疫情嚴峻的新北市,防疫關鍵的快篩站被批評仍然不夠,在南部大城高雄,也傳出許多民眾仍違反規定,在公園群聚跳廣場舞等;就醫護人員來說,許多輿論也開始檢討,疫情爆發初期,確診者有發燒症狀就診時,一些醫生對於疑似感染者似乎不夠警覺,沒有及時建議病患檢測,加上此次變種病毒感染力更強,疫情迅速傳播。

Old red light district in Wuan Hua area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這次疫情爆發中心的處所,與情色產業有關,許多相關人士不願透露病情或前往檢測,也讓疫情蔓延迅速。

蜂擁而至的批評,在疫情危機下,讓前線的醫護員承受更多壓力。不過,根據台灣華視報導,今日仍有上千位退職護理師志願重回工作崗位,協助抗疫。萬芳醫院的王樂明醫師與團隊,周四(20日)在疫情危機下為一位確診的婦女緊急分娩,受到眾多當地民眾的感謝。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的顧文瑋醫師對BBC中文表示,此次危機可以說是給予台灣防疫「大破大立」的機會。

任職感染科主任的顧文瑋說,雖然目前台灣已建立了一些快篩站,但是人力與檢驗能量確實不夠,分流輕重新肺確診病患的工作也需加快速度。「這一波疫情已經進入社區感染了,而且這把火已燒到大台北之外了,面對日益增加的病患,接下來的兩到四周如何減災與圍堵是關鍵。」他強調。

.

圖像來源,STEPHANE KU

圖像加註文字,任職感染科主任,顧文瑋說雖然目前台灣已建立了一些快篩站,但是人力與檢驗能量確實不夠,分流輕重新肺確診病患的工作也需加快速度

顧醫師認為,這次的台灣的本土疫情危機也可以視為轉機。因為,他觀察到,過去對於疫苗接種不夠積極,這次挑戰,反而讓民眾加強警覺心:「過去一年,大家都活在泡泡裏,與全球疫情相比是平行時空,對防患疫情不夠積極,但這次危機或許也是個大破大立之機會。中央與地方政府防疫政策與資源調度可以更快修正更有彈性,民眾的警覺心與打疫苗的意願也應該升級。」

顧醫生解釋,現在他在前線的工作,就是統籌醫院的防疫政策與及時「滾動式調整」,整合各科室的資源,盤點病牀,作為醫院的單一窗口,根據病患病情嚴重程度來分流並分派有限的牀位,並與其他檢疫所和災害應變中心保持聯繫,「上轉或下轉」病患。

「其實就我的觀察,我們同事現在的心情比去年篤定。因為,比起去年來說,疫情剛從武漢爆發時,大家對於Covid-19不熟悉,比較恐懼慌張。我們感染管制室去年花了很多心思與時間製作了各種標凖流程,讓大家可以按圖索驥。」他分析說。

音頻加註文字,台灣緊急接收40萬劑AZ疫苗 但有市民拒絶接種稱「我不想當白老鼠」

顧醫師告訴BBC,醫護同仁們真的很累,壓力也很大,同樣害怕傳染給一起住的家人,比起去年的焦慮及不了解,現在的疫情比去年嚴峻很多,這一次疫情來得又快又急,大家反而反應很快,態度也很正面。但是顧醫生也提到,最近有鄰居向他開玩笑稱:「你是感染科的醫師,不要把病毒帶回公寓喔,」令人感到無奈。

萬芳醫院的Evelyn也說,在急診室如果再遇到不耐久候的病人抱怨、咆哮時,會讓醫護人員感到難過及沮喪,希望民眾共體時艱,有症狀才去檢測,沒必要盡量待在家裏;這些在前線的醫護人員都告訴BBC,台灣民眾各行各業,若能團結還是能度過此次危機。「台灣大家都在說挺醫護,挺醫護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先盡量待在家 ,非必要不要出門。」顧醫師補充。

中國國藥疫苗 你可能想了解的三個問題

國藥疫苗

圖像來源,REUTERS

中國國藥研發的兩隻新冠疫苗III期臨牀試驗數據發表,兩劑接種14天後保護效力超過70%。

這是全球首次公開發表新冠滅活疫苗III期臨牀數據,也是國際醫學期刊上首次發表的中國新冠疫苗III期臨牀數據。

其中一隻疫苗5月7日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緊急使用授權清單

試驗報告包括國藥兩隻疫苗的數據,5月26日在國際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發表。

關於國藥生物滅活新冠疫苗,下面梳理三個你可能想了解的問題。

line

有什麼特點?

中國國藥集團有兩隻滅活疫苗,分別由國藥集團在北京和武漢的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先獲WHO批准使用的是北京所的疫苗。

這是中國最早獲准緊急使用、國內供應和接種量最大的疫苗,也是全球範圍內獲批使用最廣泛的中國疫苗。

列入WHO授權清單可以為疫苗進入世界各國開闢一條加速通道,更快在全球推廣使用。現在清單上有輝瑞、阿斯利康、強生/楊森、印度血清研究所Covishield疫苗、國藥和莫德納共六種疫苗。

另一隻國藥疫苗由國藥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目前一直數據顯示效力略低於第一隻。

兩款國藥疫苗都屬於滅活疫苗,需要接種兩劑,常規低溫冷藏。

目前其他中國疫苗包括另一隻國藥疫苗、科興、康希諾和安徽智飛龍科馬疫苗。

滅活疫苗是傳統技術,已很成熟。根據III期臨牀試驗報告,兩隻國藥疫苗安全性好,不良反應主要是注射部位輕微疼痛。

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迄今為止國內接種一億劑次國藥疫苗,沒有發現與疫苗有關的嚴重不良反應案例。

疫苗還在印尼、伊朗、巴基斯坦等幾十個國家獲得緊急授權使用。

疫苗對比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首席科學家張雲濤2021年春接受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採訪時表示,兩種新冠滅活疫苗「總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於甲型肝炎、EV71手足口病和流感等滅活疫苗」。

巴西和秘魯都曾因為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病例一度叫停國藥疫苗接種。

由於國藥疫苗臨牀測試在中東國家展開,目前無法提供疫苗對變異病毒效力如何的數據。

.

圖像來源,REUTERS

line

效力如何?

不同種類的疫苗之間,其功效、效果和效益很難做簡單的優劣對比,涉及對輕症、重症、需住院治療的重症、儲存要求、注射次數、常見和罕見副作用、成本,等等。

世衛組織評估疫苗的主要標凖包括有效率至少50%,以及生產製造達標。

世衛組織免疫戰略諮詢專家組3月31日說,中國國藥集團和科興公司提交的兩款新冠疫苗的相關數據顯示,其保護效力符合世衛組織要求,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英國醫學雜誌》(BMJ)網絡版2021年4月9日報道說,北京國藥疫苗臨牀III期試驗結果到截稿時尚未在任何經過同行審評的專業期刊上公布。現在已知的數據基本上都來自藥廠和正在使用這只疫苗的國家。

2020年12月,國藥集團發表聲明稱臨牀III期中期數據顯示疫苗對預防新冠症狀有效率為79%。

來自巴西、土耳其和印尼的試驗結果顯示其免疫效力在50.7%至83.5%之間不等。

批准使用國藥疫苗的大約有30個國家,包括阿聯酋、巴林、圭亞那、匈牙利、塞爾維亞等。

匈牙利是第一個批准國藥疫苗的歐洲國家。阿聯酋正在首都阿布扎比與國藥合資新建疫苗生產基地。

阿聯酋接種的大部分是國藥疫苗,塞爾維亞、柬埔寨和埃及的國藥疫苗訂單也都較大。

疫苗接種一覽

疫苗外交?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3月底曾對媒體表示,疫苗供應稀缺正在助燃「疫苗民族主義」和「疫苗外交」現象。為此,世衛組織與合作伙伴正在設法通過多種渠道加速疫苗生產和供應。

渠道之一是通過快速評估批准更多疫苗緊急使用。當時他提到中國的國藥和科興疫苗。

香港城市大學全球公共健康安全副教授唐寧思(Nicholas Thomas)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提到,中國疫苗參與國際疫苗分享計劃COVAX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在滿足COVAX供應需求的同時還能生產足夠的疫苗保證本國普及接種疫苗所需。

中國政府的目標是在2021年6月底之前為40%的人口接種疫苗。

據官媒《人民日報》報道,中國國內目前累計各種疫苗接種超過2億劑,其中一半是國藥疫苗。

該報還引述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數據稱,「從4月起,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實現月產能1億劑。截至4月6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累計生產新冠疫苗原液超過2億劑,生產分裝新冠疫苗突破2億劑。」

阿聯酋接種疫苗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阿聯酋接種的絶大部分是國藥新冠疫苗

COVAX的目標是在2021年底前向全球給地提供20億劑疫苗,包括國力無法承擔採購疫苗開支的國家。

向全球疫苗分享計劃COVAX提供的疫苗必須在世衛組織的EUL清單上。

COVAX目前面臨疫苗供應緊缺困境,疫苗產能擴大則受到原材料供應瓶頸的限制。產能和供應是世衛組織考評疫苗能否列入緊急使用授權清單的一項指標。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向非洲提供價值20億美元的疫苗援助,向拉美提供10億美元轉向貸款用於採購新冠疫苗,具體條款和操作細則目前尚不清楚。

歐美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北京會抓住這個機會,以拯救生命的技術換取商業和外交上的利益。

國藥集團已經向海外提供了超過2.2億劑疫苗,各國採購條款不同,有些沒有公布,但《紐約時報》曾披露匈牙利為每劑國藥疫苗支付36美元,非洲塞內加爾則以每劑19美元的價格購買20萬劑疫苗。

音頻加註文字,一般疫苗從研發到推出市場需時十年,但新冠疫苗卻在一年內就面世,到底哪些程序加速了?

中國科興疫苗 你可能想知道的四個問題

科興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科興疫苗(CoronaVac)是中國最早問世的新冠疫苗之一,自2021年元月起陸續獲至少7個國家批准緊急使用。

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在評估是否將科興疫苗列入緊急使用清單。這個清單的目的是為疫苗進入世界各國開闢一條加速通道,使得列入清單的疫苗可以更快地在全球推廣使用。截止5月7日,這個清單上有六隻疫苗:輝瑞、阿斯利康、強生/楊森、莫德納、印度血清研究所Covishield和中國國藥。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5月初將科興疫苗納入快速審批程序,滾動評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這是疫苗在歐洲普及接種的前提條件。

有關科興疫苗,下面梳理四個你可能想了解的基本問題。

line
疫苗比較圖

有什麼特點?

中國科興生物研發的克爾來福是一種滅活疫苗,由已殺滅的病原體製成,主要通過其中的抗原誘導細胞免疫的產生。

另外幾種疫苗,例如莫德納和輝瑞的疫苗都屬於核糖核酸疫苗,使用的是RNA疫苗原理,抽取病毒內部分核糖核酸編碼蛋白製成疫苗。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感染與免疫副教授羅大海對BBC表示,「克爾來福是用比較傳統的方法製成的(滅活)疫苗,滅活疫苗使用廣泛而且非常成功,例如狂犬病疫苗。」

理論上,科興疫苗主要的優勢在於它能夠在常規冰箱溫度下(2至8攝氏度)保存,這一點和牛津/阿斯利康研發的病毒載體疫苗有相同優點。

莫德納的疫苗必須存放在攝氏零下20度,而輝瑞疫苗必須存放在攝氏零下70度。

這意味著科興和牛津/阿斯利康這兩種疫苗,更能有效地在發展中國家使用,因為那些地方可能沒有足夠的低溫儲存設備供疫苗保存。

但是,相對於最新加入接種行列的單劑疫苗 — 美國強生/楊森和中國康希諾 — 而言,科興疫苗仍需注射兩針。

line
An illustration of a needle and a vaccine dose

效果如何?

科興疫苗三期臨牀試驗在多國展開,各國試驗結果相差較大,有效性從50% – 90%不等。從2021年1月以來,至少有7個國家先後獲准緊急使用。

不過到目前為止它的三期臨牀整體有效性數據仍未公布。

2021年1月13日,科興董事長在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給出一組數據:土耳其中期分析結果顯示該疫苗保護率91.25%;印尼三期臨牀試驗保護率65.3%;巴西三期臨牀試驗從2020年10月開始,試驗結果顯示重症保護率達100%,對高危人群總體保護率達50.3%。

路透社2021年4月報道稱科興疫苗在智利的3期臨牀試驗顯示了67%的總體保護率,重症保護率為85%,接種者中沒有出現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的現象。

截止3月8日,香港有10多萬人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曾引起關注的三例接種後死亡病案經調查確定與疫苗無關。

疫苗接種一覽5/24

2020年10月初,這款疫苗在當時新冠病死人數第二高的巴西開始三期臨牀測試。巴西是新冠病毒疾病死亡人數第二高的國家,11月發生一名志願者死亡導致測試暫停,但後來發現死因和疫苗無關而恢復。

醫學期刊《柳葉刀》2020年12月發表克爾來福疫苗一期和二期試驗報告,作者之一、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鳳才表示,根據一期144名參與者和二期600名參與者的臨牀試驗顯示,該疫苗是安全的,適合緊急接種。

供應狀況如何?

中國官方新華社曾引述科興公司董事長尹衛東稱,二期生產線建成投產後,2021年年產量有望突破10億劑。

批准緊急使用科興疫苗的國家2021年逐漸增加,最早收到付運疫苗的國家包括印尼、土耳其、巴西和智利。

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會利用疫苗做外交。

據媒體報道,中國承諾向非洲國家提供20億美元貸款,提供拉美和加勒比海國家10億美元貸款購買疫苗,但不清楚貸款的條件。

疫苗的價格各國不同,也取決於訂購量。2020年浙江烏義啟動緊急接種計劃,疫苗價格大約在400元人民幣(60美元,45英鎊)左右。印尼國有生物製藥公司Bio Farma表示,科興疫苗在印尼約20萬印尼盾(13.6美元,10英鎊)一劑。

和定價 4美元的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相比,科興疫苗價格較高,但低於每劑25 – 33美元的莫德納疫苗。

音頻加註文字,一般疫苗從研發到推出市場需時十年,但新冠疫苗卻在一年內就面世,到底哪些程序加速了?

中國還有哪些疫苗?

截至2021年3月,中國有三款新冠疫苗在國內外獲准使用,除了科興,還有國藥和康希諾(CanSino)。

國藥集團的滅活疫苗2020年最早獲批緊急使用,三期臨牀試驗在全球10個國家展開,去年底公司發佈階段性試驗結果稱有效率79%。截至今年2月中旬,中國國內有超過100萬人在緊急使用條件下接種了這款疫苗。

康希諾是三者當中唯一的單劑疫苗,即只需注射一針,採用腺病毒載體技術,2-8攝氏度保存。三期臨牀試驗在5個國家展開,接種人數超過4萬,試驗結果目前還沒有正式公布。

2020年年底前,中國有將近100萬人根據緊急接種計劃注射了國藥集團的新冠疫苗;當時國藥疫苗三期試驗結果尚未公布。

新冠疫苗:世界各地和你所在地方接種進展程度(更新中)

新冠疫苗:世界各地和你所在地方接種進展程度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6084055

新冠病毒:「人體挑戰」可以告訴我們什麼?為什麼有爭議?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7142067

 

 

 

 

 

接種疫苗

新冠疫苗群體接種正在世界各地展開。這是人類歷史上前無古人的壯舉,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創歷史紀錄。

這也是個複雜的過程,涉及到科學研發、生產、儲存、運輸和接種能力、國際機構、各國政府和跨國公司的努力。

世界各地的疫苗接種進展有顯著差別,速度最快的國家已完成大部分人口的接種,而最慢的國家還在等待疫苗到貨。

什麼時候輪到我?

全球疫苗接種進程

滾動圖表
圖表選擇:
全球
非洲
亞洲
歐洲
中東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
北美
大洋洲
地點 每100人接種劑數 總劑數
全球
23.2
1809046854
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
40.5
586769737
美國
86.9
290724607
印度
14.6
201203166
巴西
30.7
65268576
英國
93.8
62658639
德國
57.8
48385907
法國
50.7
34267697
意大利
54.5
32958928
土耳其
33.9
28605453
俄羅斯聯邦
19.0
27739956
墨西哥
21.5
27709853
印度尼西亞
9.4
25782177
西班牙
55.1
25745178
加拿大
59.2
22347313
波蘭
50.7
19175171
智利
94.3
18018443
沙特阿拉伯
39.0
13583574
摩洛哥
35.7
13165669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126.7
12531970
阿根廷
25.5
11503476
日本
8.8
11176328
以色列
122.2
10573587
孟加拉國
6.0
9901717
哥倫比亞
17.4
8842360
荷蘭
51.6
8840874
匈牙利
88.3
8530199
羅馬尼亞
39.1
7526513
韓國
13.2
6757397
比利時
54.1
6267216
巴控喀什米爾
2.8
6130509
葡萄牙
53.0
5405830
希臘
50.9
5305355
捷克共和國
47.0
5033399
瑞典
48.6
4910807
奧地利
54.0
4865100
菲律賓
4.1
4495375
塞爾維亞
65.2
4437750
瑞士
49.2
4261552
柬埔寨
25.2
4219733
多米尼加共和國
37.3
4041312
澳大利亞
15.3
3906668
新加坡
63.7
3728869
秘魯
10.5
3452784
泰國
4.6
3208882
丹麥
55.3
3202613
伊朗
3.7
3141577
哈薩克斯坦
16.5
3097941
緬甸
5.5
2994900
蒙古
87.6
2872572
馬來西亞
8.8
2859864
芬蘭
50.7
2810669
尼泊爾
9.4
2741964
烏拉圭
77.9
2707032
挪威
46.4
2513951
斯洛伐克
45.2
2469258
卡塔爾
84.7
2440930
愛爾蘭
47.6
2349207
埃及
2.1
2128164
阿塞拜疆
20.3
2055986
厄瓜多爾
11.5
2025156
尼日利亞
0.9
1939737
約旦
18.4
1879809
薩爾瓦多
28.2
1832228
科威特
42.6
1820000
斯里蘭卡
8.4
1790688
巴林
97.3
1655790
埃塞俄比亞
1.4
1655244
克羅地亞
40.1
1645332
烏茲別克斯坦
4.9
1642744
玻利維亞
13.4
1564349
立陶宛
57.2
1558393
哥斯達黎加
28.6
1457802
保加利亞
19.0
1321786
烏克蘭
2.6
1116006
越南
1.1
1034867
斯洛文尼亞
49.8
1034827
巴拿馬
23.2
1001690
肯尼亞
1.8
960379
津巴布韋
6.2
927990
安哥拉
2.6
859979
加納
2.7
847871
突尼斯
7.0
831824
古巴
7.1
798655
阿爾巴尼亞
26.4
759043
老撾
10.3
750783
黎巴嫩
10.6
725333
白俄羅斯
7.5
710922
南非
1.2
700904
愛沙尼亞
51.3
680857
拉脫維亞
35.4
667827
阿富汗
1.5
590454
塞浦路斯
65.4
572426
新西蘭
11.7
562149
伊拉克
1.4
549969
烏干達
1.2
541569
塞內加爾
3.1
513332
馬爾他
113.0
498726
科特迪瓦
1.9
496319
巴勒斯坦地區
9.6
489698
不丹
62.6
482716
馬爾代夫
86.8
469381
危地馬拉
2.4
429959
盧旺達
3.1
400096
莫桑比克
1.3
393105
摩爾多瓦
9.3
376969
馬拉維
1.8
347638
台灣
1.4
333716
盧森堡
52.6
329390
委內瑞拉
1.1
316000
巴拉圭
4.3
304725
多哥
3.7
304630
阿曼
5.8
296894
蘇丹
0.7
290500
幾內亞
2.2
285924
北馬其頓
13.4
278619
圭亞那
31.2
245614
冰島
71.5
243924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7.1
232706
毛裏求斯
17.3
220646
洪都拉斯
2.1
208843
赤道幾內亞
14.7
206625
黑山共和國
28.8
180839
尼加拉瓜
2.5
167500
牙買加
5.6
164703
尼日爾
0.7
159525
贊比亞
0.8
146129
格魯吉亞
3.5
138781
巴巴多斯
46.4
133214
塞舌爾
134.4
132161
索馬裏
0.8
125582
利比亞
1.6
106559
澤西島
102.0
103044
斐濟
10.4
93000
馬里
0.4
87525
曼島
102.9
87476
科摩羅
9.2
80023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5.7
79461
開曼群島
120.7
79344
蘇里南
13.4
78542
直布羅陀
226.1
76189
阿爾及利亞
0.2
75000
塔吉克斯坦
0.8
74403
納米比亞
2.9
72533
伯利茲城
18.1
71916
博茨瓦納
3.0
71500
百慕大群島
110.5
68822
塞拉利昂
0.8
64966
喀麥隆
0.2
64829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
4.8
63753
根西島
94.1
63091
利比里亞
1.1
55690
科索沃
0.000
55237
吉爾吉斯斯坦
0.8
54101
巴哈馬群島
12.8
50242
聖盧西亞島
25.0
45986
聖馬力諾
125.1
42448
土庫曼斯坦
0.7
41993
安提瓜和巴布達
40.4
39519
剛果
0.7
38268
萊索托
1.7
36759
斯威士蘭
3.0
35227
多米尼加島
47.5
34219
文萊達魯薩蘭國
7.7
33850
安道爾
41.8
32317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79.4
30760
法羅群島
62.9
30719
摩納哥
73.0
28663
薩摩亞
14.3
28443
毛里塔尼亞
0.6
28382
岡比亞
1.1
26893
湯加
24.6
25970
佛得角
4.4
24382
馬達加斯加島
0.079
21912
聖基茨和尼維斯
40.3
21459
格陵蘭
36.8
20910
剛果民主共和國
0.022
19597
格林納達
17.3
19519
亞美尼亞
0.6
19249
列支敦士登
50.0
19078
也門
0.062
18555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島
16.6
18417
加蓬
0.8
17272
所羅門群島
2.4
16581
英屬維京群島
49.7
15031
吉布提
1.5
14943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6.6
14509
安圭拉
88.2
13235
貝寧
0.1
12934
巴布亞新幾內亞
0.1
11537
南蘇丹
0.077
8606
瑙魯
68.2
7392
聖赫勒拿
116.8
7091
幾內亞比紹
0.3
5889
福克蘭群島
126.5
4407
叙利亞
0.014
2500
蒙特色拉特島
48.6
2428
圖瓦盧
20.4
2400
中非共和國
0.014
667
皮特凱恩群島
100.0
47
乍得
0
0
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
0
0
厄立特里亞國
0
0
坦桑尼亞
0
0
基里巴斯
0
0
布基納法索
0
0
布隆迪
0
0
庫克群島
0
0
托克勞
0
0
朝鮮
0
0
梵蒂岡
0
0
海地
0
0
瓦努阿圖
0
0
紐埃
0
0
英屬印度洋領地
0
0
顯示更多

新冠病毒:「人體挑戰」可以告訴我們什麼?為什麼有爭議?

病毒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新冠疫情和歷史上其他呼嘯而來又悄然而去的疾病大流行一樣,如果不出意外,最終將降伏於人類,被疫苗和藥物制服,而這通常意味著在資源有限而時間緊迫的設置下,針對當下流行的病毒研製出多種安全有效的疫苗、特效藥,以及妥善的治療方案。

2021年2月,英國政府批准啟動一項新冠病毒人體挑戰(human challenge)試驗,目的是確定導致感染的最低限度病毒量,人體免疫系統對病毒的反應,由此揭示新冠病毒對人體的攻伐細節,為新冠疫苗和特效藥物的研發提供線索和依據。

戰場上要知己知彼,對付病毒也一樣,主持項目運作的帝國理工大學傳染病專家邱克讓(Chris Chiu)如此解釋。

人體挑戰是多種醫學研究手段之一,有兩百多年歷史,曾經在瘧疾、傷寒、霍亂和流感的治療和疫苗研發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也一度飽受詬病,至今仍富爭議。

Banner

什麼是人體挑戰?

人體挑戰,簡單說就是在設計縝密的環境下讓健康的志願者感染一種病毒,觀察感染情況和免疫反應。

這類試驗要解答的問題,通常在常規條件下極難找到答案,或者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各種資源。

倫敦的新冠人體挑戰試驗中,通過各項評估甄選出來的志願者經過交談、簽署知情同意合約,入住醫院隔離病房,三天後從鼻孔注入含活病毒的液體。然後住院觀察至少兩周。觀察期結束後,如果病毒測試陰性,就可以出院回家,但需接受為期一年的追蹤觀察。

邱克讓2021.5
圖像加註文字,英國新冠人體挑戰試驗負責人邱克讓說,如果對病毒、風險和潛在影響力沒有足夠了解是不會貿然投入這種試驗的;新冠疫情剛開始時誰都不會想做這個試驗

這項試驗試圖解答三個主要問題:

1)感染人體至少需要多少病毒?2)人體免疫系統對病毒的初始反應是怎樣的?3)哪些人感染後會發病,哪些不會?

掌握了新冠病毒的這些關鍵「秘密」,制服它的希望就更大。

為什麼要做人體挑戰試驗?

因為這種工具有獨特的優勢,還有速度快效率高的優點。

要掌握病毒入侵後與人體免疫系統第一次「交戰」的情況,人體挑戰試驗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帝國理工的邱克讓博士對BBC中文網解釋說:

「在出現症狀前,人們很難確定自己是否感染了病毒,而出現症狀時,已經過了潛伏期,感染病毒其實發生在這之前的某個時間,而出現症狀時已經不可能看到病毒侵入人體時的初始狀況,包括病毒的數量和引發的人體反應。」

這些「病毒入侵初始狀態」信息可以用來推動疫苗研發,測試第二代、第三代……疫苗的安全性和功效和效率;也可以用於新冠藥物測試,或者用來開發升級版的病毒檢測方式。

以新冠病毒為例,現在用於人體挑戰的病毒是2020年夏季流行的那種,假以時日,將來有可能用這種方式來檢測第一代疫苗對那以後出現的變異毒株是否有效。

據統計,目前全球150多個國家三萬多名志願者參與了各種新藥和疫苗研發的人體挑戰試驗。

針管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在疫苗和檢測產品研發方面,人體挑戰的最主要優點是範圍較小、進展可控、速度最快,效率較高。

衡量疫苗功效的傳統方法是疫苗研發到了臨牀試驗階段,就必須為每一隻候選疫苗找到成千上萬志願者參與測試,注射疫苗後讓他們回到社會,跟蹤觀察,等其中一些人感染病毒,再與未接種疫苗群體的感染率做對比。

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耗時間,也有各種風險和意外。

如果結論是這只候選疫苗在效力和安全兩個層面都符合要求,則進入下一階段,否則淘汰出局。

但如果事先做了小規模人體挑戰試驗,那些注定會被淘汰的選手就可以擱置,省下的資源可以投入更有希望的候選疫苗。

邱克讓說,即使已經有多種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無論種類和數量都需要更多,研發和改良都要繼續,另外,現有疫苗並不能阻止病毒感染和傳播。在這些方面人體挑戰試驗就很有用:測試新疫苗、不同疫苗的組合、不同劑量、種類和間隔時間的搭配,等等。

「真正的優勢在於, 因為我們知道感染率,所以很快能判斷一種疫苗是否有效,那種疫苗相對最有開發潛力,根據這個數據可以及時調整計劃,優先研發最有希望的那些。」

當然,傳統方式仍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English physician Edward Jenner's first smallpox vaccination, performed on James Phipps in 1796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18世紀,英國醫生琴納(Edward Jenner, 中)發明了基於牛痘的天花疫苗。圖為1796年他給一個名叫詹姆斯·菲普斯( James Phipps) 的孩子接種

由來已久

作為驗證疫苗的有效性的手段之一,人體攻毒試驗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1796年,愛德華·琴納(又譯詹納, Edward Jenner)發明牛痘天花疫苗,一個關鍵操作就是給自家園丁8歲的兒子接種後讓病毒進入他身體,結果孩子無恙,於是歷史上第一隻天花疫苗誕生。又過了200年,人類天花絶跡。

天花疫苗誕生後的百餘年間,霍亂、流感、瘧疾、黃熱病、肝炎、戈登熱……每出現一種新病毒,就會有相應的疫苗和特效藥應運而生,其中不少得到了人體挑戰的助推。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自願、知情和安全成為人體試驗最重要的先決條件。

Banner

黃熱病和知情同意

1898年,美國與西班牙在古巴交戰期間爆發黃熱病疫情,死於黃熱病的士兵人數超過死於重傷士兵的13倍。次年,美國軍方成立一個委員會,專門研究黃熱病如何傳播及如何防疫免疫,由病理學家沃特爾·利德(Walter Reed)負責。

為了驗證蚊子叮咬是病毒的傳播方式,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人體挑戰試驗,讓叮過患者的蚊子叮咬健康志願者,等出現症狀後從他們的血液樣本中提取致病的微生物。

1901年,利德團隊發現了黃熱病病毒,確定了病毒傳播渠道,還發現感染者血液可以製成疫苗。

自由撰稿人特蕾莎·麥謝莫(Theresa Machemer)2020年10月在史密森學會(美國國立博物館)雜誌上撰文指出,更具歷史意義的是,這項試驗首創了醫學史上第一份志願者知情同意合約(informed consent contract)。

合約聲明簽約人對感染病毒的風險、將得到的護理等完全知情。

紐倫堡審判法庭用過的同傳耳機
圖像加註文字,二戰結束後對納粹戰犯的紐倫堡審判催生了《紐倫堡守則》

法律、倫理和現實

1947年的《紐倫堡守則》(Nuremberg Code)和1964年的《赫爾辛基宣言》(Declaration of Helsinki)成為二戰後規範人體試驗的國際凖則。

《赫爾辛基宣言》全稱《世界醫學大會赫爾辛基宣言》 ,制定了涉及人體對象醫學研究的道德原則, 是一份包括以人作為受試對象的生物醫學研究的倫理原則和限制條件,比《紐倫堡法典》更加全面、具體和完善。

該宣言自問世以來修改了七次,最近一次是在2013年10月。宣言指出,「醫學研究的首要目的是產生新的知識,但這個目標永遠不能凌駕於研究目標個體的權益之上。」

但現實與願景距離很大。

麥謝莫提道,1966年,美國麻醉師亨利·比徹爾(Henry Beecher)發表了一篇具有地標意義的文章,揭露了大量反倫理、反國際規則的人體試驗現象,舉了22個實例,包括用智障兒童做肝炎攻毒試驗的醜聞,用欺騙的手段讓梅毒患者不接受治療以便觀察病毒在現實中的變化,等等。

比徹爾認為,要確保人體試驗符合倫理和法律規則,志願者的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至關重要,高於一切。

受醜聞陸續曝光的影響,人體挑戰試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陷入低潮,但隨著倫理合規和法律制約的完善,20世紀最後十幾年開始重新受到重視。

頭像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人體挑戰試驗志願者網站1daysooner 上專闢一頁介紹歷史上的一些人體挑戰試驗。

  •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甲型、乙型流感人體攻毒試驗推動了抗病毒藥奧司他韋(oseltamivir,商品名Tamiflu,克流感膠囊)的問世;
  • 2011年,英國牛津的臨牀疫苗學和熱帶醫學中心啟動了一項傷寒疫苗人體攻毒試驗,結果證明疫苗安全有效,後來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推薦疫苗清單;
  • 2013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為NIAID設計研發的一款登革熱疫苗做人體攻毒試驗,為這只疫苗開始大規模三期臨牀試驗提供了重要依據;
  • 2012-13年,美國馬里蘭大學利用人體挑戰試驗模式研發出霍亂疫苗。那只疫苗2016年獲美國FDA批准。
Woman in hospital bed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為什麼還有爭議?

關鍵依然是倫理。

醫生的天責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治病是祛病,與染病正相反。但人體挑戰,正是故意讓人感染病毒病菌。從某種意義上說,確實是一種故意傷害,即便很輕微。而這在一些人心目中是難以接受的。

批評者質問,既然疫苗研發速度空前,非常成功,那麼人體挑戰還有必要嗎?

既然對新冠長期症狀了解不多,怎麼保證試驗的安全性?為什麼不能等到積累了更多數據、對新冠病毒有更多了解之後再開始呢?

上升到倫理高度,如果為了高尚的醫學目的,使用表面上看跟醫生職業道德相悖的方式因此就符合倫理嗎?

支持者則認為,新冠病毒人體挑戰試驗如果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展開,在病理、疫苗和新藥研發等許多方面具有無可取代的獨特優勢。

雖然有過違背倫理的歷史污點,半個世紀前也曾因醜聞備受詬病和冷落,但法律和倫理規範機制與時俱進,今天有完善的監管和約束機制,不可因噎廢食。

一個多世紀前利德的黃熱病攻毒試驗首次引入知情同意程序,今天這個程序被放在人體試驗最重要的先決條件位置,文本和細節都經過無數次改良升級,志願者的安全受法律保護。

核酸試子

圖像來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圖像加註文字,測試、疫苗和藥物是結束大流行疫情的關鍵

從設計、執行這個項目的研究人員角度,邱克讓指出,從新冠疫情最初爆發到現在,已經有數十億來自全球各地的新冠感染數據,對病毒和風險已經有足夠的了解。

這類挑戰試驗從設計到層層論證、評估、審核,包括志願者甄選、知情同意環節的設計,倫理審批和試驗過程中的安全措施,緊急干預措施和各項具體安排,進入實際運作階段,安全係數應該足夠了。

從醫學從業者角度,邱克讓說,決定使用這種方式是因為它是達到研究目的的最佳方式。這不是需不需要勇氣的問題,而是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實際經驗和風險控制能力。

任何人體試驗都有風險,「我始終把志願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從倫敦新冠人體挑戰試驗招募志願者的反應來看,公眾對這種方式在相當程度上是接受的,聞訊前去申請作為志願者參與攻毒試驗的有數百人,計劃目標是90人。

俄勒岡大學憲法教授歐弗·拉班(Ofer Raban)和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生物學教授尤瓦爾·道爾(Yuval Dor)認為,人體挑戰對志願者而言無疑有風險,卻大有益於人類,完全合乎倫理。

他們在網媒《對話》上寫道,在當前的現實面前,新冠人體挑戰試驗非但在道義上沒有錯誤,「相反,它代表了人類最崇高的價值觀。」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

■ 院長特助/陳志宏牧師

經文:創一1-2

創世記是聖經的第一卷書,創世記啟示我們有關這個世界與人類的起源,解釋為什麼今天這個世界會變成我們現在所看見這樣的光景,也指出一條我們要回到上帝起初所創造的樂園的道路該怎樣走。創世記是我個人非常喜愛的一卷書,今天要與大家一同來思想創世記一章1-2節。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創一1)

我從三方面來分享這節聖經所啟示給我們的真理,首先是:上帝是「自有永有」的上帝。

一、上帝是自有永有

這句話一開始用的字是「起初」,在天地形成之前,也包括時間形成之前。在宇宙形成之前,萬物都不存在,「時間」也尚未開始,唯一存在的就是上帝自己。上帝是絕對的開始,祂是萬有的源頭,用出三14上帝回答摩西祂的名字 (和合本的翻譯) 是「自有永有」的。哲學上稱作第一因,什麼是第一因呢?例如我是我父母把我生下來的,那我的父親是怎麼來的呢?是我祖父母生下來的。那我的祖父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呢?是我曾祖父母把他生下來的。從這一直往上追溯,追到最後一個源頭,那個源頭是本來就存在的,沒有其他可以產生他的,那個最原始、最起初的存在就叫做第一因。

上帝不單是自有的,萬有的源頭,是第一因,祂也是永有的,因為「起初」的相對是「末後」,這就暗示宇宙既然有開始,將來也會有末後和結束,創一1一開始宣告「起初」,就已經為「末世」留下伏筆。到了新約啟示錄果然告訴我們舊的天地要過去,要有一個新天新地(啟廿一1),而新天新地是存在到永永遠遠(啟廿二5)。而新天新地也是上帝所創造、所掌權的。

面對這位自有永有的上帝,人顯得多麼有限、渺小,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只是一顆小的不能再小的星球,在歷世歷代數不清的人類中,即使單單只算現在活在地球上的人口,你、我只是七十億分之一,你和我算什麼呢?但是這位自有永有,超越又全能的上帝,居然願意和我這個人建立關係,而且是建立極親密的關係,這不會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與受寵若驚嗎?

二、上帝是創造的主

其次,經文說:上帝是創造的主。天地都是上帝所創造的,在什麼都不存在的情況下,上帝創造了天地。這是從無到有的創造。這啟示我們上帝的超越性,萬有都是上帝創造的,包括日月星辰,白晝與黑夜,所有的生物及人類都是受造物,唯有上帝是造物主。造物主和受造物(包括人)中間有一道不可跨越的鴻溝,如果人要跨越那道鴻溝,想要與上帝同等,或是把日月星辰這些受造物當作上帝來敬拜,那就是一切問題和災難的源頭。唯有創造天地的上帝是配得一切尊榮及配受我們所有的敬拜!

如果我們相信「上帝創造天地」,那麼我們要相信聖經中所有的神蹟奇事就一點也不困難了。我們可以想一想:分開紅海的水,使水變成酒,叫瞎眼的看見,瘸腿的起來行走,使一個童女懷孕生子…以上這些神蹟和「從無造有」比較起來,那一個比較容易呢?所以創一1是我們信仰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根基,這個根基若穩固,我們的信仰就不易動搖。

三、上帝是全世界的主

第三方面的真理是:上帝是全世界的主。當我們讀創世記的時候,要知道我們不是創世記最原始的讀者,而是現代讀者。創世記經由上帝的感動在摩西那個年代被記載下來,一定對摩西當時代的人有特別的意義。若要更深入地體會經文所要給我們的啟示,首先要試著去了解原始讀者的時代處境、相關文化背景,然後揣摩一下聽到這樣的信息時,對他們可能會有什麼意義。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轉化成對我們現代人的意義。

摩西時代的以色列人的處境為何呢?他們在埃及地寄居了四百多年,剛開始生活過得相當好,幾番變化,最後淪為奴隸,而且一度他們的男嬰被屠殺,甚至有滅族的危險。而他們所寄居的埃及是個多神信仰的社會,相信到處都有神明,萬物都可能是神明。在這樣的背景下,上帝啟示以色列人,祂是「創造天地」的上帝,意思是祂不單是以色列人的神,祂也是全天下、世界萬有的主宰。所以以色列人可以不用擔心懼怕,有「創造天地」的上帝作靠山,斷沒有任何的神明或其他人間的勢力可以傷害他們。這樣的真理對一群剛剛脫離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埃及王國奴役、統治的以色列這個弱小的民族而言,是何等大的好消息!

當我們揣摩、體會完這樣的信息,對當時讀者可能會有什麼意義之後,再以我們這些現代讀者的角度,思考這段經文帶給我們有什麼意義就會容易的多。今天對華人的基督徒而言,基督徒人口佔華人口的比例並不高。華人社會基本上是一個多神的文化背景,佛、道教的勢力非常龐大,基督徒在社會上常有自卑感,覺得自己很軟弱、渺小,對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影響力。所以知道我們所敬拜的上帝是「創造天地的主」,而且明白、相信這個真理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們所信靠的上帝不單是教會的主,不單是基督徒的上帝,祂也是掌管萬有的主宰,正因如此,不僅我們為基督徒的禱告會發生功效,我們為非基督徒禱告也會發生功效。所以我們不單可以為教會的事奉禱告,也可以為工作上的困難,人際關係的問題,甚至是社會國家、全世界的需要來禱告,因為上帝都會垂聽,而且祂也有能力改變,因為祂是創造,而且是仍舊掌管全世界的主。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一2)

什麼是「空虛混沌」?「空虛」的希伯來文在舊約出現了廿次,也被翻譯成「虛空」,「虛無」,「荒涼」。所以這字在此指的是荒蕪無人住的不毛之地。

「混沌」的原文在聖經只出現三次(創一1,賽卅四11,耶四23),每次都與「空虛」連在一起,其基本意思可能也是「空無一物」,或「荒廢無人住的地方」。所以「空虛混沌」最基本意思是荒蕪,什麼都沒有,不適合人居住,因為沒有植物與動物。

「淵面黑暗」的「淵面」基本意思是「深淵」,指的是包圍地球的大水,所以「淵面」乃是一片汪洋。「黑暗」就是漆黑一片,什麼都看不見。「黑暗」在聖經中除了字面的意思外,也有其他屬靈含義,一是「邪惡」的象徵,不過這並不是黑暗的唯一屬靈意義,「黑暗」有時也是上帝採取行動的先鋒,例如上帝頒布十誡之前先有黑暗(申四11),「黑暗」也是上帝藏身之處 。「祂以黑暗為藏身之處,以水的黑暗、天空的厚雲為祂四圍的行宮。」(詩十八11)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告訴我們當創造的一剛開始,地球是被水淹沒,漆黑一片,地是不適合人居住的,但黑暗背後有上帝的蹤跡,祂很快就會開始下一步的工作。上帝如何開始祂的工作呢?首先是創一2下半節「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上帝的靈」對處在新約以後時代的我們而言,清楚這指的是三位一體上帝的第三位-聖靈。「運行」有「盤旋」之義。「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申卅二10-11)十一節描繪了母鷹展開雙翅柔和地在小鷹之上飛翔,執行教導與保護的職務。因此,「運行」這個字不單勾劃老鷹飛翔的動作,更暗示老鷹與小鷹的親密關係,這叫我們知道上帝的靈和那創造中的大地也是有緊密的關係。因著聖靈的運行、工作,宇宙萬物、生命就一一地成形。

從這節經文,與大家分享三方面的學習:

一、創造的初期是混亂的

上帝創造的一開始,首先出現的是空虛渾沌,淵面黑暗,難道上帝不能跳過這一個步驟,直接出現被造的萬物嗎?請大家思想一下日常生活的經驗,有沒有一棟房子是不需要經過工地施工的階段,直接變成現成的房子就可以住人。即使是組合屋,也是需要把材料搬到定點,再加以組裝,組裝好之前仍舊是一堆一堆的材料。大家應該都看過工地,尚未完工的工地,特別是一開始拆遷地上物,挖地基的階段,感覺就是空虛渾沌,因為不能住人。

再來,不論是做中式的饅頭、包子,或是西式的麵包、蛋糕,都要先把麥子磨成麵粉,然後用水攪和,等待發酵到某個程度再做成一個形狀去蒸或烤。之前一團黏糊糊的麵糰,其實就是類似空虛渾沌的過程,在那個階段還不能吃,樣子也難看,但是繼續經過一些過程,最後就會成為可口美味的饅頭、包子或是麵包、蛋糕。

親愛的弟兄姊妹,不論你的工作是為全家人預備三餐,或研擬一個解決問題的企劃案、編輯一本書、要作出財務報表,一開始都會先經過空虛渾沌的階段,不是嗎?我在寫講章的時候都是好幾本參考書,好幾張寫過字的草稿紙散落在桌子上,直到後面將近完成時再將書一本一本歸定位,把用過的草稿紙丟到垃圾桶。所以我們不要害怕或厭惡空虛渾沌的階段,因為那是創造的一個必經過程。

二、上帝的靈可以幫助我們從混亂中整理出秩序

不過當我們處於空虛渾沌的階段時,一定會整理出秩序來嗎?不一定!不是每一棟施工中的房子最後一定會蓋好,也有半途而廢的房子。不是我的桌子上亂七八糟,充滿了許多草稿紙,最後一定會寫出一篇好文章,編出一本好書,擬出一份完美的企劃案,預備出一篇好的信息。什麼能夠幫助我們有好的成果呢?華人常形容能夠寫出好文章就是有靈感。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特別是從事文字工作者,當靈感一來,文思泉湧,下筆如有神。當沒有靈感時,即使想破腦袋,咬斷了好幾支筆,可能好多天都沒有辦法完成一篇滿意的文章或美工的圖稿。華人用「靈感」一詞用的很妙,「靈感」就是聖靈的感動。如果上帝的靈感動我們,我們就得著智慧與能力,可以順利完成手中的工作,我們便可以勝過混亂與脫序,看見我們的創作漸漸成形。如果缺乏聖靈在我們的身上工作,就會發現自己長時間繼續處在空虛渾沌之中。這樣的狀況可能發生在我們的工作上,也可能是家庭的人際關係、工作的職場,也可能是在教會的服事。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的處境真是百廢待舉,不知從何開始改善才好。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帝願意進入我們生命中的混亂,上帝的靈願意親密地與我們同在,引導、幫助我們、也催逼我們,如同老鷹攪動窩巢中的小鷹,幫助他們學會飛翔,可以翱翔在美麗的藍天中。上帝願意進入你、我生命中的黑暗處,發出命令說:「要有光!」讓我們的生命向聖靈與上帝的話語敞開,好叫我們可以從混亂與黑暗進到光明與秩序的當中,成為上帝新的創造。

三、我們被呼召進入混亂,帶出秩序

如果我們願意回應上帝的呼召,與祂同工,不可避免的,有時我們也要貼近空虛渾沌、淵面黑暗的處境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當我們面對一個自己覺得很痛苦的原生家庭,很不理想的工作環境,很不完美、有各式各樣缺點的教會,充滿了對立、仇恨、非理性的社會國家,上帝的心意是什麼呢?抱怨我們的家庭、工作環境、教會、國家,或是逃離那個環境,趕快結婚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換一個工作,換一個教會,移民到歐美或紐澳?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心志,就是我願意在這個空虛渾沌、淵面黑暗的處境中,與聖靈同工,一起去轉化我們的家庭、工作職場、教會及社會國家。過去多年來,常聽到很多人抱怨自己所屬宗派總會的種種缺失,還好在我所事奉的教會幾無聽聞這樣的抱怨,可能是因為我所事奉的教會當時不過是個剛開拓不久的小教會,所以和總會間少有過節或不愉快。後來當我陸續參與總會的事奉時,的確發現有很多不合理的現象,那怎麼辦呢?要改變容不容易?當然不容易。很難改變怎麼變?就倚靠聖靈,容易改的先改,不容易改的就忍耐等候,總有一天會等到可以改變的時機來到。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帝呼召我們來與祂同工,上帝通常是呼召祂的兒女進入一個艱難的環境好彰顯祂改變的大能。如果一個地方已經十全十美,上帝不會呼召你去那個地方,一方面是因為沒那個必要,另一方面藉用葛理翰牧師的話說,那個十全十美的地方因著你的加入就變得不完美了。所以讓我們勇敢地面對現階段你認為是空虛渾沌、淵面黑暗的處境,我們與聖靈好好地同工來轉化那個處境,讓光從黑暗中發出來吧!

羅馬書讀經講義

六.基督與聖靈的內住(8:10-11)

“基督若在你們心裏,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然而,叫耶穌從死裏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裏,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裏復活的,也必藉着住在你們心裏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8:10-11)

10與11節的開端都用了假設的話:“若…若…”。這兩個若字,並不表示信徒還沒有基督的靈,因上文保羅已明說:“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所以這兩節的話只是一種反面的推論,使徒的意思是:屬基督的人既必有基督的靈,那麼若基督的靈住在心中,理當有如下結果。這就如父母有時用反面的話教訓兒女一樣。例如一個做教師的父親對兒子說:“你若是我的孩子,就當在學校中作一個好的學生。”這絕不表示那孩子還不是他的孩子,實在的意思要教訓那孩子,若要作一個使他父親有光彩的孩子,就當作個好學生。

“基督若在你們心裏,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本節指明基督的靈住在心中之後,就有兩方面的情形:一方面身體因罪而死,這是原本就有的情形;另一方面是基督的靈住入心中之後增加的情形,就是心靈因義而活。

身體因罪便有了死,這是亞當犯罪之後的情形,但基督的靈住在心裏的結果,心裏靈命卻因神的公義—已經在基督身上刑罪了我們的罪—可以活着。換言之,舊生命固然對罪無能,新生命卻帶着生命能力而活着。

那“叫耶穌從死裏復活者的靈”就是聖靈,“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裏復活的”就是神,祂既藉聖靈叫基督從死裏復活,也必藉這同一聖靈,叫我們這必死的身體活過來。

“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這句話應按靈意解。聖靈要使我們這原本只給罪和死支配,作罪工具的身體,可以成為義的工具,為着復活的新生命而活。基督的復活,不但叫我們的心靈復活過來,也叫我們身體活過來,作義的工具。

但這兩節經文,如果按字意解的話,它的意思應當是:聖靈若住在我們心中,則身體雖因罪終必死去,但我們卻因基督的復活也必復活。

《靈因義而活》

12九月

下載此靈修信息:http://1drv.ms/1NTZopj

經文:
「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 神為仇;因為不服 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屬肉體的人不能得 神的喜歡。如果 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基督若在你們心裡,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然而,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羅8:6-11

信息分享:
生命最重要是生命力,生命裡的力量。現代人的生命力一般都很弱,因為他心靈世界裡沒有自己,很多時倚賴的是外在的資料、訊息、方法而行,沒有自己的判斷、思想,沒有在真理中的尋索,所以很多人的生命變得很疲弱,活在很深的恐懼中。

人的生命沒有真理,沒有神的時候,他的生命沒有盼望,是死的。保羅說:「體貼肉體的,就是死」。原文可以解為肉體的心思就是死,人所有心思意念都放在肉體,肉體是指裡面情慾的感覺。當人的心思意念是從肉體而出的情慾,他的結局是死亡,無論這情慾在人看來是好或不好,若這情慾是以自我為中心作出發點,即使被人稱讚,也未必對他的生命有益處,相反使他更遠離神。

「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當人的心思意念放在神裡面,才有真的生命力、平安。保羅說人若接受耶穌,神的靈就住在他裡面,所以說:「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我們若說自己基督徒,裡面必定有基督的靈,因為我們是屬神、屬基督的。

當你是屬基督的,意思你完全歸向祂,就像古時的奴隸,沒有權柄,賣給主人,屬於主人。你若屬某主人,你再沒任何主權,主權在主人手裡。過去我們的生命是屬於魔鬼撒旦,因為死在罪惡過犯裡。我們信了主,我們有基督的靈,我們就屬於基督。我們已沒主權,屬於基督,因為基督用了祂的生命買贖我們。

你屬於基督後,再進入很重要的階段,就是基督要住在你裡面,神的靈住在你裡面,叫你從死裡復活,你的靈、你的心能復活過來,保羅更說:「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這是甚麼意思呢?從前當你在罪惡裡,你的身體交給罪作罪的奴僕,你透過身體犯罪,你做任何事都是透過身體,而身體則受罪指派去做,沒有人犯罪不用透過身體。

保羅說你們從前在罪裡的身體已死了,當你信了主,你的身體已死了,因為不再受罪的支配。但當基督住在你裡面,保羅說:「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又活過來是甚麼意思呢?就是我們的肉身有新的活著,能交給義行出義來,受義的指派、指揮,所以活過來。

保羅教導我們要將身體獻給義作奴僕,受基督的靈支配,使我們的肉體行出神的義,生命就能活過來。因為裡面的靈、心改變了,肉體亦因此跟著改變,以前的行徑沒有了,今天的行徑是以前不會做的,這就是身體活過來的意思。

所以人信主最重要不是他頭腦上接受耶穌,更重要是他內心有基督的靈,並且基督的靈住在他的心裡。當基督的靈住在他的心裡,他所有心思意念就是基督。保羅稱這為屬靈的,屬靈的心思意念,說:「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這是甚麼意思呢?就是聖靈的心思意念。

我們每天不斷更新改變,讓基督住在裡面,使我們的心思意念因跟隨著基督,而不斷變化,使肉體跟著心思意念也不斷變化,做我們以前完全不會做的事,或以前做的事今天不會做。這更新變化,每天在我們心裡帶動行為、肉體改變,因為基督已叫我們活過來。

為甚麼有時候我們做不到?因為我們不肯順服基督的靈,若肯順服每天都有更新改變。我們的自我、我們的罪性,隨著我們靈性增長才會變化,若我們靈性不增長,我們不可能有變化,所以我們必須在神面前有更多認識。

禱告:
「神阿!感謝祢!感謝祢在我們生命裡,祢不單拯救我們的靈魂,祢要我們整個生命都活過來。主阿!我們要降服在祢面前,讓祢的話充滿我們的心,讓祢的靈住在我們的心裡,使我們每天都有更新改變。主阿!求祢幫助我們多點順服,少點不服;幫助我們多點思想,少點反駁;幫助我們多點體貼祢的心,少點體貼我們的心。叫我們的靈有更大力量掌控我們生命的方向,因為祢住在我們裡面;亦因此使我們肉體所有情慾都能被祢對付,被祢克制,使我們的生命有截然不同的改變。主阿!感謝祢!因為祢是活的神,祢是永活的主,我們要尋求祢,求祢幫助我們,使我們住在祢裡面,使我們有不一樣的生命,不一樣的力量。求祢與我們同在,聽我們祈禱,是奉靠主耶穌名求,阿們。」

隨從聖靈不隨從肉體

本段保羅繼續討論「脫離死亡的權勢」( 八1-39),而其關鍵就在於「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因為「隨從肉體」是叫人死,唯有「隨從聖靈」是叫人生。

一、體貼肉體的就是死
保羅現在要說明什麼是「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
這裡保羅提出一個說法「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什麼是「體貼」,就是以什麼為念,專注於什麼,或為思考的依據。同樣的字也用於基督指責彼得「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 太十六23) 這是在彼得攔阻基督受害之時說的,同時基督還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也就是說彼得如此說時成了撒但的工具,攔阻了上帝的旨意。回到羅馬書,保羅的說法相同「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而人一旦「體貼肉體的事」,就不「服神的律法」,同時也無能「服神的律法」,這樣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歡」,而結局就是「死」。

二、體貼聖靈的乃是生
而另一方面,「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同樣的意思「體貼聖靈的事」就是以聖靈的心意「為念,專注,思考的依據」。
一個人能夠「隨從聖靈……體貼聖靈」是因為「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聖靈的內住證明一件事,就是這個人「不屬肉體,乃屬聖靈」。相對於此的,一個人若無聖靈的內住,就證明他「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沒有基督的靈……不屬基督」,其結果就是「死」,而有「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而且「體貼聖靈的」,就有「生命、平安」。聖靈的內住是我們一生的追求,體貼隨從聖靈則是信徒不斷的操練。

三、聖靈使必死的身體活過來
當「聖靈」內住,證明「基督在你們心裡」,我們的生命就開始了新的一頁「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身體就因罪而死」是指我們既是活在亞當舊造的肉身之中,已經被定了死罪,就一定會「死」,這是我們共同的命運。
但是「心靈卻因義而活」,是因為「聖靈」就是「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祂是帶著復活大能的靈,祂在我們身上有兩樣工作,第一樣是叫我們如今在靈裡就是活的「心靈卻因義而活」,這就如同約翰說「信耶穌得永生」,不是死了以後得永生,乃是在信的時候就有了永生。另一件聖靈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是「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一方面聖靈的大能釋放醫治我們,使我們脫離肉身的軟弱,另一方面,當主再來時,我們必與祂一同復活。這就是我們靠「聖靈」,得以「脫離死亡的權勢」。

默想

我是否不再體貼肉體,轉而體貼聖靈,並且經歷聖靈中復活的大能?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賜下復活的聖靈,叫我的靈今天就是活著的靈。也謝謝你賜我復活的應許,讓我知道有一天必與你一同經歷復活。阿們!

聖徒與聖靈(羅8:9)

羅馬書八章「9 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 10 基督若在你們心裡,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 11 然而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
這裡的第9和第10節的經文介定了一個聖徒的必要條件,不是有沒有受過洗,不是參加哪一個教派,乃是有沒有基督的靈在人的裡面;這是唯一的條件,不需要其他附加的條件;其他的事情也不能影響或是改變此事的結果;例如我們不能問:有聖靈的人又犯罪,他還是屬基督的嗎?
我們可以懷疑這個犯了罪的人是否從一開始就是沒有聖靈的,但是我們不能懷疑:有聖靈的人如果怎麼樣怎麼樣,那他還屬基督嗎?只要是有聖靈內住的人,他就是屬基督的,而屬基督的也必定有聖靈內住;但是這話並不是等同於基督徒就是屬基督的,或是基督徒必有聖靈內住,聖經並沒有這樣說;
聖經對於這種事是交待很清楚的,從來不打模糊帳,但是翻譯得準確與否就很難說了,我們在第10節處又遇到和合本的翻譯失準的問題;你們看「基督若在你們心裡,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那是不是先要解釋為什麼基督進入我們的心裡,身體就要因罪而死?有的人可以用此講出一篇道來;
但是事實上標準本的翻譯就更清楚明白:「但如果基督在你們裡面,那麼,你們的身體雖然因罪是死的,靈卻因義是活的」;基督在我們裡面並不是我們身體死去的原因,事實上,在基督來以前我們的身體就是死的,且是因為罪而死的;
在美國我們過聖誕節的時候,很多家庭會擺上聖誕樹,而且他們中間很多人所擺上的是棵真的樹,綠綠的針葉,幾十公斤重的樹身,可以在家中擺上兩個禮拜還都是綠油油的,再加上樹身上掛上許多裝飾品,可能還有許多的小燈泡,一閃一閃的十分美麗;
但是這樣好看的樹卻是一棵死樹,而且不是等到樹葉發黃的時候才是死的,而是它們從林地上面被砍下來的那一刻,它們就已經死了;能夠繼續綠兩週,比較起柏樹本來可以有的上千年樹齡,實在是微不足道的;我們人在地上也是短短幾十年,比較起本來該有的永生,一樣是微不足道的;
人的生命,從生下來就是開始走向死亡,而必死的原因,那就是因為罪,從亞當所犯的罪到現在,也有我們自己的罪,我們因此付上代價是理所當然的,而罪的工價那就是死,這是一個沒有人能夠改變的事;而第10節說:「如果基督在我們裡面,身體雖然因為罪是死的;但是那靈卻是生命,這乃是因為義」
我們有肉體,我們也有靈魂,我們有死亡,我們也有生命;而死亡就是沒有了生命;主的一句話將身體、靈魂、死亡和生命的關係交待的清清楚楚;他說:「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唯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馬太10:28)
肉體是因罪而死的、是已經死了的,但是我們的靈魂還有希望,「基督若在你們心裡,我們的靈就要因義而活」,這句話就告訴了我們:基督的靈住進了我們裡面,不僅僅是來標記我們之間的從屬關係,宣告我們是屬他的之外;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要給我們帶來生命;而加生命給我們的辦法,是和肉體是因為罪而死是相反的;乃是因為基督將他的義加給我們,我們就因著這義,而得到生命;
我們要渴慕聖靈,要渴慕基督的義,這是我們與主關係的印記,也是我們得生命的途徑,我們要渴慕,我們要追求,感謝讚美我們的主,願上帝賜福於你們。

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羅8:1)一

羅馬書八章「1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 2 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 3 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做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 4 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

我們來到羅馬書的第八章,羅馬書的核心部位,第一句話保羅就告訴我們「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在第七章當中保羅講到罪,講到律法是使人知罪,我們雖然知道罪的可怕,知道罪是不好的,但人本身還陷在一個我們自己要和情慾肉體的爭戰當中,不能脫離罪,也就是還是有罪;

這句「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那對我們來說真是一個好消息,但是這樣的寫法就表示說如果是人到如今還不在基督裡面、那就是還要被定罪的,這個定罪,是指要「遭罪」,或是有非常壞的事要發生在人的身上,這就是被定罪,其實不是將要被定罪,而是罪已經被定了;

大家很熟悉的經文,約翰福音三章「16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17 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 ,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18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

那麼是什麼壞的事情呢?其實那就人人必有的「死亡」,或者是更壞的被審判、被處以刑罰,以至於要滅亡;不過那不是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內容,在羅馬書的第八章當中,我們今天在這裡只討論「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

這是一個大好的消息,那麼我們要如何才能算是在基督裡呢?這一句在基督耶穌裡就引起了很多不同的解釋,大多數人所同意的就是和約翰福音3章16節放在一起的解釋,也就是要「信」他;我相信保羅也是一樣是同意的,然而我們應該要注意的是,保羅在此處也一併講了這些不被定罪的人應該會怎麼樣;

從第一節的「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到後面2、3、4節所講的乃是同一種人,那就是不被定罪的人,第四節告訴我們這些不被定罪的人乃是「我們」、也就是說是和保羅一樣的人,就是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而5到第11節又再解釋何謂「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

聖經是有很好的連貫性的,如果我們僅從其間拿出一節出來解釋,例如此處的「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然後再從約翰福音三章處找到「信」他的人就不被定罪了,那我們就此簡單的達成結論,我們只要「信他」就是在基督裡了,教會再擴充解釋:只要受洗了就是在基督裡了,於是就變成「只要受洗成為基督徒就不被定罪了」,這樣的解釋就大有問題了;

為什麼?首先我們自己擴大解釋了什麼叫做「信」,到底是信還是不信,或是我們是否是在基督耶穌裡,並非是人能夠定義的;我們算不算得是信他,或者是否算得是在基督耶穌裡,自然要是主自己說了才算;這就好像是我們自己說是一個某某俱樂部的會員,那不一定是真的;但是當那個俱樂部也說你是屬於他們的會員,那麼這就是真的了;

聖經都是聖靈所默示的,默示第一節的聖靈也同時默示了後面的經節;那麼若是有人自己稱自己是「在基督耶穌裡的」,但是觀其生活,卻是隨從肉體而不隨從聖靈;那麼我想我們不能懷疑聖經的啟示,因此是誰在說不實的話也就一目瞭然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單獨的解釋這一節,而要和後面的經節來聯合分部一起來解釋,願上帝保守我們活出基督的生命,感謝讚美我們的主

2008-09-16-1748基督教論壇報歷史

200809161748基督教論壇報歷史

1623歷史

一、《基督教論壇報》歷史

這是一個橫跨四十三年的故事。 一九六五年十月卅日 美國基督教普世教會協會(WCC)下的Lit&Lit委員會(文字學與識字委員會)為紀念台灣宣教百週年,奉獻一筆款項在台開辦《基督教論壇週刊》,由 許牧世 教授來台聯絡當時四大主流教派,參與經營。

 

(一)週報草創期

許牧世(1914-2002)是《基督教論壇報》的創始人(參見圖2-2-1)。[1]1964年他應美國基督教協進會NCC(National Concil of Chinese)文字工作委員會要求,由香港前往台灣諮詢、調查福音傳台百週年紀念之實際需要,核實確定為教會刊物。1965年,他在香港輔僑出版社當總編輯。有一次他到台灣來,一群朋友跟他聊天。因為他是正統新聞系畢業的記者,他們討論的中心集中在辦一份基督教的報紙或週刊上。講話的人也許僅是無心的找話題談,而許牧世卻很有心地投入討論。最後,他說:「假如你們真的要辦週刊,我願意辭掉香港的編務,全職來籌備這份刊物。」因為他的認真,這些朋友也認真起來了。許牧世負責對外聯絡,由周聯華(參見圖2-2-2)奔走於四大教派之間成立籌備委員會。那四個教派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衛理公會、信義會和聖公會。籌備委員會第一次聚會,許牧世帶來了好消息﹕如果四大教派聯合組織,美國基督教協進會(NCC)的文字與識字委員會願在開辦之初給予經濟協助。在那次會中也決定了「基督教論壇」的名字。就這樣,四個教派和兩個人(許牧世和周聯華),就組織起來了。許牧世建議由他自己幫助翻譯聖經,所得酬勞就拿來當作《基督教論壇報》前五年的經費。[2]

《基督教論壇報》剛開始的時候,許牧世是坐鎮在辦公室的,每一篇社論都是他的傑作。後來,東海大學和台南神學院聘他去教書,他的社論也必定會寫好,從不讓編輯發愁。他的母校是密蘇里州新聞學院,這一段過程中,常跟美國基督教協進會的領袖們有來往,他的工作也直接或間接與他們有關係;許牧世說要辦週刊了,這些朋友們認為他終究學以致用了,大家都願意玉成他的志願。1965年10月,《基督教論壇週刊》在台北創刊,第一間辦公室臨時租用長春路的一層樓辦公室,後來WACC在「信義大樓」的興建時,提供了一部份費用,讓《基督教論壇週刊》在該大樓的三樓免費使用十年,即道聲出版社在杭州南路二段15號3樓的辦公室。1967年許牧世因為身兼教職和寫社論,工作過勞,曾經在台南神學院上課時昏倒。這一年《基督教論壇週刊》出版許牧世的一本書《筆耕者語》。是年他去香港工作,1972年他赴美國聖經公會,全時間翻譯《現代中文譯本》聖經[3]。許牧世當初創辦《基督教論壇週刊》的理念是「根據教會合一的原則,作為各教派合作的橋樑,共同肩負見證基督、傳播福音的使命。」他對《基督教論壇報》一直有一份感情,在世時每年固定有一筆錢奉獻給《基督教論壇報》。他過世之後,他的夫人譚天鈞[4]女士繼續替他持守這筆對論壇報奉獻的心意。

1985年在論壇廿周年慶時,購買太平洋建設公司建於松江路廿二號的錫安大樓七樓約卅 五坪 的辦公室,正式成立「財團法人基督教論壇基金會」,但是報紙一直在艱困中,慘澹經營。1990年夏天,資深記者林意玲在簡鴻基社長邀請下,以義工方式任社長特助,帶入媒體的新聞理念,報紙從當時的一大張黑白報(4個版),增為兩大張(8個版),旋受任義務副社長,並陸續從兩大張發展為三大張(12個版)彩色報。三年多後,她辭去天下雜誌的工作,出任全職社長職務。此期間,發行量由3000份左右升到7000份。1998年1月,在上帝的恩待與眾教會的支持之下,以四千萬元的價格在新生南路一段五十號八樓,購買約一百坪的新辦公室。並自2000年9月起再租用左側四 十坪 辦公室,作為讀者俱樂部並兼台北記者中心之用。43年來《基督教論壇報》的辦公室總社一直在台北市,位置分別是長春路(租用)→杭州南路(向道聲借用,參見圖2-2-3)→松江路(自購)→忠孝東路(向保力達借用)→新生南路(自購)→仁愛路(自購)南區辦公室 借用高雄火車頭教會→借用郭乃惇方舟雅各廠房。

表2-3-2《基督教論壇報》辦公室一覽表

總社/分社 地點 取得方式
總社 台北市長春路 租用
總社 台北市杭州南路 向道聲借用
總社 台北市松江路 自購
總社 台北市忠孝東路 向保力達借用
總社 台北市新生南路 自購
總社 台北市仁愛路 自購
南區辦公室 高雄市河北二路 向火車頭教會租用
南區辦公室 高雄縣路竹鄉 借用郭乃惇方舟雅各廠房
南區辦公室 高雄市民權一路 借用張素杏宅

(本研究整理)

1965年10月31日《基督教論壇報》原名《基督教論壇週刊》創刊時,由四教派推選代表組成董事會,雷法章便因眾望所歸,被推為董事長,主持《基督教論壇報》的社務。期間經過多次改組改選,在每次董事會改選時,他均提出辭職,但也均不為董事會接受,而蟬聯至1988年10月。首屆《基督教論壇報》董事會,計有黃武東牧師、李嘉嵩牧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顧敦鎳博士、許可領牧師(衛理公會)、王長齡主教、雷法章先生(聖公會),金仲庵牧師及殷穎牧師(信義會)。經公推黃武東牧師為發行人兼社長,雷法章先生為董事長,李嘉嵩牧師任經理,辦公室位於信義大樓三樓。

 

(二)超宗派轉化

《基督教論壇報》雖為四教派合作,可惜在報份上都沒有認真的推廣,等到美國文字事工會的經費停止後,便顯得捉襟見肘,度日維艱了。1981年四大教派無力支持,《基督教論壇報》因而開放更多人奉獻參與,由殷穎牧師主導開放為超宗派,各教會、個人都可支持,改由簡鴻基(當時是必治妥公司總經理)出任《基督教論壇報》社長,接掌社務。過程實因四教派的董事會已經無心合作,對《基督教論壇報》實質上並未支援,熱心參與者反不得其門而入,便決心要打破這個藩籬。於是在1981年,殷穎牧師提議,由當時擔任發行人之鍾茂生牧師及其本人(社長)同時辭職,改組為現在型式的董事會,讓各教會及個人均可以參加為成員,結束了四教會為主的時代,使《基督教論壇報》真正成為一個超教派的組織。這是《基督教論壇報》自1965年創刊以來,一次重大的改變,並開啟了嶄新的契機。殷穎曾說「回想《基督教論壇報》能撐持了卅年,真不簡單,編輯、經營兩方面都是困境。卅年來在《基督教論壇報》擔任過編輯的同工難以計數,在臺灣新聞管制期間,曾兩度受到主管機關的警告;一次是長老教會在《基督教論壇報》發表他們的『國是聲明』,另一次是報導了中國大陸的消息。而經費方面更是頻出狀況,我(殷穎)要多方挪借才能度過難關。」[5]

為了進入日報《基督教論壇報》2000年1月1日,由週刊改版為三日刊–每週二、五出刊,分別為兩大張(8版)及三大張(12個版),並由過去郵寄方式,改為當日派送,內容也逐漸與一般坊間報紙同步。此時期的社務委員,財團法人基督教論壇基金會董事暨基督教論壇社社務委員會議2000年度第一次會議,在(27)日於該社召開,會中確認第七屆社委名單,原主任委員兼董事長孫寶年、副主任委員白培英均獲得連任。本社第七屆的廿二位社委為:尹士豪、王祥樵、白培英、白崇亮、白嘉靈、任秀妍、余宗澤、李正一、汪川生、周聯華、林意玲、范大陵、許清雲、洪善群、孫寶年、陳民本、陳定川、陳政雄、陳敬智、馬漢寶、鄭信真、簡啟聰(按姓氏筆劃)[6]

 

(三)三日報時期

有別於坊間八卦充斥、煽色腥商業掛帥《基督教論壇報》2003年1月改版成雙日報(每週二、四、六出刊),並正式鋪貨在全台灣的便利商店─萊爾富超商販售。每週二、四為針對一般讀者的新聞,傳揚信、望、愛的真理,每週六為針對基督徒的教會報紙。內容訴求「深度報導」、「極簡閱讀」、與「清新、鼓舞」報導。這時期重要事工如下:A.每週二、四、六清晨出報,在全台萊爾富上市,深度報導當日重要社會新聞、焦點新聞、深度報導、焦點人物、地方新聞、寰宇新知,提供即時、深入、濃縮、建設性的新聞資訊。 B提供多元化、感動人心、實用功能的副刊版面,如:旅遊版、影視版、藝文版、網路版、旅遊版、健康版、體育休閒版、松年版、福音版、言論版、消費版、雙語版、台文版、兒童版、真實故事版、鹽光版、教會生活版、雅歌版、愛家版、真情版……內容實用。 C每月出版十餘萬份「幸福快遞」福音單張,以成本價供眾教會夾入每週報,以分發傳福音之用。 D在媒體界以扮演「基督教新聞的中央社」角色自居,主動及被動提供教會資訊供一般媒體採訪、刊登,建立基督教社會形象,並積極帶領新聞工作者認識信仰。

林意玲社長非常積極推動日報事工,2002年3月董事會通過設立日報籌辦基金,向日報的方向邁進[7]。2005年3月農曆年前,辦公室遷到為籌備日報而購買的獨棟七個樓層的「恩典樓」。2006年1月1日《基督教論壇報》刊出「日報告白」,公佈「50萬元命名運動、人才全面網羅、論壇週刊將重現」,強調還需要下列印證,才能走上日報之路:1.需要全體讀者的共識,願支持傳福音與新聞宣教的事工;2. 需要足夠的、願意響應上帝呼召的年輕人;3.需要廣告與訂戶「量」的表現,以滿足資金需求;4.需要財務的規劃與基礎。[8]1月7日起,《論壇教會週報》開始發行,並且固定增加彩色版面,並在每週六增一大張(4個版),《論壇教會週報》之外的《基督教論壇報》都是對外傳福音的內容。林社長也積極尋求、整合上述辦日報四項基本印證的資源。《基督教論壇報》雖然懷抱理想,美其名為「超教派」,其實猶如「人間孤兒」,沒有固定教派支持,唯靠員工上下以生命時間與專業,不計代價的日夜投入。因為《基督教論壇報》一直處於沒有特定財團或教派大額奉獻支持,人力吃緊與財力不足的情況下,只能祈求上帝的憐憫,逐步發展。《基督教論壇報》原本預計在2006年7月改版成為日報,站在聖經真理立場上,報導純淨有益的新聞。這個理想必須籌募到一筆「日報基金」,並儲備一百位新聞專業精兵。林意玲社長一心想辦日報,利用《民生報》停刊的便利招募人員,然而財務並未實際如上述印證,大多數董事認為未到日報發行時刻。2007年5月更換社長與總編輯。2007年第八屆董事會,通過十四席董事全部留任,僅一席彭懷冰卸任,遞補陳政弘為新董事。另選出常務董事洪善群、王祥樵、陳政雄、李正一、范大陵、任秀妍和黃清一,並由洪善群擔任董事長。會中並核准社長林意玲退休,旋即選定黃清一為新社長、雷顯威為總編輯兼總經理。林社長任期至四月底,完成交接。2007年10月董事會通過賣掉仁愛路恩典樓和新生南路辦公大樓,未來預計辦公室將搬到何處尚未定案。2008年元月1日《基督教論壇報》二日報每週減一張,從每週二四六出3、3、4張回到2004年的3、3、3張。元月4日按立雷顯威為社牧,並成立社牧室。2008年1月16日起人事改組,精簡人員,全社分行政、編輯、業務三部門。2008年5月恩典樓出售,搬回新生南路辦公室。

 

 

(四)高層組織

《基督教論壇報》首屆董事計有黃武東牧師、李嘉嵩牧師、卓宗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顧敦鎳 博士、許可領牧師(衛理公會)、王長齡主教、 雷法章 先生(聖公會),金仲庵牧師及殷穎牧師(信義會)。經公推黃武東牧師為發行人兼社長, 雷法章 先生為董事長,李嘉嵩牧師任經理。聘浸信會的黎世芳弟兄出任執行編輯(後改為總編輯)。如今細數首屆董事及早期同工多已作古,頭四任社長為:黃武東、鍾茂成、黃麗川、李東輝。首四任經理李嘉嵩、卓宗吟、鍾國元、岳欣天[9]。2002年,《基督教論壇報》董事會暨社務委員會通過成立「日報籌辦基金」,這時董事和社委有孫寶年、周聯華、馬漢寶、鄭信真、陳敬智、王祥樵、李正一、白培英、林意玲、陳啟峰、余宗澤、陳政雄、陳定川和任秀妍等十四位。(依簽到序)請假的董事和社委為:范大陵、白嘉靈、白崇亮、洪善群、賴榮信、陳民本、汪川生和尹士豪等八位[10]。2004年《基督教論壇報》董事會暨基督教論壇社社務委員會於1月8日召開,決合併組織為一個董事會,並產生十五席董事。陳政雄弟兄獲選為董事長,將全力推動邁向日報的異象。這是第七屆董事會,通過的十五位董事名單為:陳政雄、洪善群、李正一、鄭信真、范大陵、王祥樵、林意玲(以上七名為常務董事)、陳民本、任秀妍、陳敬智、周逸衡、賴士葆、曾紀鴻、黃清一、彭懷冰(新任)。另外,董事會也修改章程,增聘榮譽董事,共通過簡鴻基、周聯華、白培英、孫寶年、陳定川和馬漢寶為榮譽董事。[11]《基督教論壇報》發行人簡鴻基弟兄(參見圖2-2-7)[12]。前董事長孫寶年姊妹[13]、前董事長陳政雄[14]、現任董事長洪善群[15],都對《基督教論壇報》非常有貢獻。

 

(五)副產品

為提供讀者更快速的即時新聞內容,《基督教論壇報》網站2002年3月1日正式改版,內容含即時新聞、全文檢索資料庫、線上論壇、每日靈修等內容,讓身在偏遠地區或國外的讀者,也能隨時掌握最新的消息,同時也發揮網路即時互動的功能。網站設有「線上論壇」專區,針對重要議題蒐集「民意」,邀請網友發表看法,並擇優刊登在報上。此外,也針對慕道友開設福音版專區,供讀者利用。為了吸引讀者常常上網,該報還推出每日靈修及社長日記,每天更新網站最新的資訊,同時也讓讀者了解《基督教論壇報》的事工。除此之外,網站也設計「熱門話題」、「精采文章」及「連載小說」等園地。

龍蕭念全師母及一些姊妹們對關懷女性文字事工的感動,激發起林意玲社長幫助弱勢婦女和對未信主女性傳福音的心志。2005年,華人女性《姿》雜誌於6月4日晚間在東馬來西亞沙巴的姊妹宣教大會中召開發行會議,並於會中選出董事長、董事群及各地聯絡人。該雜誌試刊版趕在5月底姊妹宣教大會前夕印製完成,全本彩色96頁,初版1000冊,先在馬來西亞的第二屆華福姊妹宣教大會中正式發表。《姿》雜誌於6月4日上午的聚會中發出近八百冊,擔任社長兼總編輯的林意玲,在報告中呼籲姊妹們思考辦這份雜誌的重要性或加入認養她。當天晚上華福代表及願意參與的同工召開會議,選出董事:包括董事長龍蕭念全、董事李林靜芝、范純英、陳明義、臧玉芝、葉秀芳、林意玲等。參與者及雜誌地區聯絡人:林潔雲(波士頓)、林懿文(台灣)、廖愛梅(泰國)、邵莊秀美(菲律賓)、臧玉芝(台北)、范純英(新加坡)、李陳明義(香港)、龍蕭念全(香港)、梁碧瑤(加拿大)、周寧忻(東馬)、張令韡(泰國)、孫瑞華(泰國)、石榮英(泰國)、李林靜芝(美國)、丁惟柔(日本)、葉秀芳(西馬)、林意玲(台灣)[16]。《姿》雜誌每個月一刊,從8月起創刊,訂戶約800個,《基督教論壇報》代編印《姿》雜誌。2005年12月,《基督教論壇報》的董事會通過決議,正式領養《姿》雜誌。2006年1月起,《姿》雜誌正式成為《基督教論壇報》的附屬產品,第一任社長林意玲,第一任主編雷式明。2007年5月出版最後一期,可惜隨著林意玲退休而停刊。共刊出1年9個月。

 

 

 

[1]財團法人基督教論壇基金會(簡稱:《基督教論壇報》)董事長:洪善群  社長 :林意玲(現為黃清一)地址:100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 50號8樓803室電話:(02)2396-1010  傳真:(02)2356-3232電子信箱:service@ct.org.tw網站:http://ct.org.tw

[2]本節參見許牧世,《基督的謙和勇士》(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3] 同上。

[4] 持守直到2008年3月22日她去世為止。

[5]本節參閱《基督教論壇報》1544期1995/11/5<三十而立>專輯/殷穎。

[6]參見《基督教論壇報》1864期2000/12/29焦點新聞/劉台平;1868期2001/1/12焦點新聞/

[7]參見基《基督教論壇報》2000期2002/4/30教會新聞/「攜手打造論壇報下一個2000期」。

[8]參見2540期2006/1/3《基督教論壇報》2006年一月代禱信。

[9]資料來源:《基督教論壇報》數位報、殷穎牧師。

[10]參《基督教論壇報》1988期2002/3/19焦點新聞。

[11]參《基督教論壇報》2230期2004/1/10焦點新聞/成怡夏。

[12]<span style="FONT-FAMILY

PlurkfacebookLinetwitterGoogle Bookmarks轉寄好友

【教會如何邀人來到耶穌面前?】新竹北門聖教會從50人成長到千人 陳正雄:教會文化是關鍵

2019-10-20 基督教論壇報 / 華人教會

【教會如何邀人來到耶穌面前?】新竹北門聖教會從50人成長到千人 陳正雄:教會文化是關鍵

 蔡明憲 追蹤
新竹北門聖教會團隊大家庭,一起帶領人來到耶穌面前。圖為陳正雄牧師(左)主持洗禮。(圖/北門聖教會臉書)
 0 A A A
【記者蔡明憲採訪報導】29年前,陳正雄剛來到新竹市北門聖教會擔任傳道時,教會約五、六十人;今年八月25日教會60週年慶,陳正雄牧師正式將主任牧師的職分交棒給董德官牧師,這時教會會友包括青少年及孩子約1000人。

教會如何在近30年間成長快20倍?陳正雄牧師受訪時提到,「教會文化」是其中一個關鍵,希望營造一個溫暖及尊重的環境,讓人喜歡來到教會這個「大家庭」。也因為教會是「家」,每個成員在基督裡都是生命共同體,北門聖教會在邀請、接待關心新朋友時,是全體總動員團隊服事。

對弟兄姊妹來說,想要傳福音給親朋好友時,只要「負責把人帶來(教會)就好」,教會有一群弟兄姊妹就會主動關心,正如當初每個人剛來到這間教會時被款待一樣,慢慢對教會有家的歸屬感。

北門聖教會老照片北門聖教會老照片

北門聖教會老照片

一間低調實在的千人教會
在台灣所有千人教會中,新竹北門聖教會可說是一間相當低調的教會,但正像一支廣告所描述:「憨慢講話,但真實在!」北門聖教會幾乎不會對外宣傳自己,只是默默為耶穌去做很多服事,尤其是關心弱勢與基層的工作,包括持續關心苗栗縣造橋鄉基福大西教會,從開拓至今16年來不間斷;而陳正雄牧師也成了福音版的「公親變事主」,從帶領會友從旁關心基層,5年前自己意外進到基層身兼台灣基層福音差傳會義務秘書長至今。

談到北門聖教會如何增長?陳正雄牧師一貫謙虛地說,跟新竹城市發展有關。1990年他剛開始牧會時,新竹仍屬於人口外移的城市,教會一年當中最多人的時候就是過年,全家大大小小都會回來;後來隨著竹科發展,帶動年輕知識分子進到新竹,教會也跟著這波人口遷移而成長。

但除了上述外部因素,人進到教會要能留得住,北門聖教會本身除了主日講台格外看重與要求(領人遇見神的話語)外,內部的「教會文化」則是帶動成長的重要關鍵(領人遇見神的愛)。

而這個教會文化,陳牧師首先卻幽默地以「笨拙」來形容——為主做憨人。

牧者為羊捨命 把羊帶到主面前
他提到,一般教會最怕的就是內部人與人之間的不合,這些年來,他在北門聖教會內幾乎沒有看到不合,大家很同心。之所以他會以「笨拙」來形容,是看到同工及弟兄姊妹們都很單純,不會在關係上犀利對待。

陳牧師舉例,當預備交棒時,他去詢問可能接棒主任牧師的人選時,每一個問到的同工都對他說:「牧師,您可以去找某甲,我一定會全力支持他。」陳牧師看到同工之間不會爭權奪利及勾心鬥角,心中很是安慰。

他分享,教會一位傳道同工多年前是從其他教會過來,在原本教會裡看到不合與摩擦,就來請教陳牧師。陳牧師提醒他:「當傳道人愈『捨』,弟兄姊妹會愈『捨不得』。」正如同耶穌僕人領袖的榜樣,一語驚醒夢中人,給了年輕一輩牧者很棒的學習。

事實上,陳牧師本人正是北門聖教會近30年來教會文化形塑的關鍵。八月25日主任牧師交接禮拜上,董德官牧師分享一個小故事,是他當年還在當神學生時,看到陳牧師主日下午在教會掃落葉,陳牧師掃地時,大家都會過去請教牧師事情,牧師就一邊掃一邊回答。董牧師本人就默默地看過多次陳牧師掃地的畫面。而讓他更敬佩的是,「其實好幾年,教會的廁所都是陳牧師在打掃的」。

董牧師更公開見證:「最記得陳牧師跟我說:『做一個牧者就是要為羊捨命,還有要把羊帶到耶穌面前!讓羊經過耶穌這道門出入。』」

新竹北門聖教會今年歡慶60週年新竹北門聖教會今年歡慶60週年

新竹北門聖教會今年歡慶60週年

關心新朋友 學習主為羊捨命
當牧者為羊捨命,「羊」就成為北門聖教會服事的核心。若從一間教會官網設計的優先次序,可以看出這間教會的關注焦點,而北門聖教會官網的第一個標籤正是「新朋友看這裡」,裡頭詳列新朋友來到教會時可能會有的疑問,貼心地讓新朋友可以先對教會有所認識。

陳牧師肯定教會的牧者同工對於新朋友的關懷跟進有很棒的規劃,一位新朋友來到教會,從填貴賓卡開始,包括主日中介紹歡迎(若公開介紹會不自在,亦會尊重而不介紹)、愛宴時接待陪談(若看到新朋友旁邊有空位,就會有弟兄姊妹補上問候)、飯後一樓大廳喝咖啡,隔天新朋友就會收到簡訊關心,並將名單轉給牧區小組守望代禱,當下週再次來到教會時,就會有一群人叫得出新朋友的名字;若沒來者,也會後續追蹤持續關心。除了一般新朋友外,北門聖教會平時更有投入弱勢事工,盼望主的羊不分你我,都能來到耶穌面前。

如同以弗所書四章12節「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陳牧師鼓勵弟兄姊妹用諸般的智慧傳揚祂,在北門聖教會裡,同時運用很多方式在分享福音,其中也有一些弟兄姊妹在做幸福小組,陳牧師就是成全弟兄姊妹,運用不同恩賜邀請人來到耶穌面前。

也因為教會是一個大家庭,所以弟兄姊妹在邀請人及傳福音上也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可以團隊合作。對於弟兄姊妹怎麼邀請人?陳牧師說,「負責把人帶來就好」,弟兄姊妹會一起關心,也學習耶穌為羊捨命。

新竹聯禱會牧者一起祝福榮退的陳正雄牧師(新竹市基督教聯合關懷協會臉書)新竹聯禱會牧者一起祝福榮退的陳正雄牧師(新竹市基督教聯合關懷協會臉書)

新竹聯禱會牧者一起祝福榮退的陳正雄牧師(新竹市基督教聯合關懷協會臉書)

交棒工程需三代預備
回顧在北門聖教會29年牧會後交棒,陳牧師感謝上帝保守,更謝謝同工團隊及弟兄姊妹們在這個大家庭裡一起事奉神。目前他仍在北門聖教會裡配搭事奉,也繼續在基福擔任義務秘書長,持續陪伴基層教會。

他也提到,這幾年學習交棒過程中,發現交棒只有兩代還不夠,需要三代預備,這也是他現在的學習,陪伴幫助第二代同工去預備第三代的同工,求主帶領。

2021/5/29疫情新聞

2021/5/29疫情新聞

響應延遲開學!全國上萬所學校加入阿裡“在家上課”計劃

2020年01月31日20:30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響應延遲開學!全國上萬所學校加入阿裡“在家上課”計劃

  太原市教育局老師啟動“在家上課”行動計劃

  1月31日,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二中學校和第五中學校高三年級的七百多名學生迎來2020開年第一課,開始高考前最后一個學期的沖刺。不過所有學生都不在教室,而是通過釘釘直播在家來聽課的。

由於新型肺炎疫情,各地紛紛出台延遲開學的規定。為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號召,阿裡巴巴第一時間發起“在家上課”計劃,以防止病毒在校園傳播。疫情期間,釘釘“在線課堂”功能免費向全國大中小學開放,可以支持百萬學生同時在線上課,並覆蓋廣大農村地區學校。

截至1月31日,廣東、江蘇、河南、山西、山東、湖北等20多個省份紛紛加入“在家上課”計劃,超過1萬所大中小學、500萬學生將通過釘釘直播的方式上課。

山西太原市教育局近日發文:全市中小學校全面啟動“在家上課”行動計劃,依托阿裡巴巴集團的釘釘直播平台,開展在線教學,覆蓋全市50余萬名中小學生。高三等畢業年級率先開展在線教學。2月10日起,其他年級也將陸續開展在線教學。

阿裡“在家上課”計劃提供“大班”和“小班”的授課模式,“大班”模式是教育局統一組織名師在線直播,公開給全市縣學生觀看。“小班”模式是學校老師自己在線開課,組織本校或本班學生觀看。每個班的老師可通過電腦、手機釘釘發起課堂,並通過群直播、錄播、連麥功能與學生互動。老師上完課還可以在釘釘上布置作業和舉行考試。

太原教育局表示,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護學生視力和身體健康,在線授課應減少“觀課”採取“聽課”,盡量減少學生觀看屏幕的時間,每節課后要做眼保健操、並望向窗外遠方。

  太原中小學校利用釘釘開展“在家上課”

清大校史上首場「線上畢典」 空蕩蕩大禮堂校長上台訴期許

記者谷庭/新竹報導

國立清華大學今(29日)舉行校史首次線上畢業典禮,4975位學士、碩士、博士畢業生只能透過網路來參與這項學習歷程的重要典禮。清華校旗飄揚在旺宏館國際會議廳內,校長賀陳弘一人身著博士袍緩緩走上講台,面對攝影機和空無一人的會議廳,說出他對2021畢業生的勉勵與期許。

 ID-3172949

▲ 清大舉辦線上畢業典禮。(圖/清華大學提供)

偌大的禮堂本來應該坐滿畢業生,但如今卻空蕩蕩,只剩校長一人面對空無一人的座位區,疫情肆虐也改變了我們生活中所熟悉的場景,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也面對攝影機提醒著畢業生:「緊握心中的理想,採取行動,不論結果如何,一定會擁有不同凡響的人生,但以名和利發動的行動,賞味期有限;以理想發動的行動,則回味無窮。」

 ID-3172950

▲全場空蕩蕩只有校長一人站上舞台。 (圖/清華大學提供)

而今年畢業典禮請來人社院學士班畢業的校友沈芯菱擔任致詞貴賓,31歲的她成為清華畢典有史以來年紀最輕的致詞者。總統創新獎得主沈芯菱從11歲起就投身公益,奉獻9百多萬元行善,迄今已完成1037所偏鄉校園公益演講,深訪村莊部落40萬公里。

沈芯菱告訴學弟妹「清大人,有清大人的使命」,不只要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成為生活的一部份,也希望十年後換學弟妹們來告訴下一代,如何做到這一切。最後她祝福畢業生眼裡有光、腳下有根、路有遠方。

這次畢典首度採用線上形式,讓2021清華畢典在校史上留下特別的註記。而清華大學已宣布將實施遠距教學直到學期末,畢業生可能也無法回校領取畢業證書,因此,學校將安排用郵寄方式將證書寄給畢業生,離校手續也可線上辦理。

有片/獻聲不現身!蔡英文「謝謝台灣人堅持」影片讓人鼻酸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8日公布,新增297例本土,另有258例校正回歸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19例死亡,原訂三級警戒到28日截止,不過日前因疫情並無消退跡象,指揮中心宣布延後,總統蔡英文也在昨晚,PO出一則影片,要感謝所有台灣人!

 

蔡英文在影片中表示,謝謝你,在疫情下的每個堅持,堅持減少非必要的出門,堅持在高溫下戴緊口罩,堅持記錄下生活的每個痕跡;謝謝你,堅持用溫暖關懷,拉近彼此心的距離,堅持在各種不便中,依然保持對生活的熱情;謝謝你,一起守護我們的家園,一起團結防疫,「我們都是最親近的人,為自己加油,為台灣加油」。

蔡英文提到,這段時間以來,我們一起減少出門,一起戴好口罩,一起為最前線的醫護和防疫人員加油,也一起維持著每一天的生活步調。謝謝大家,在各種不便中,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情,更不忘互相打氣。雖然大家暫時無法面對面互動,但溫暖的關懷讓我們拉近心的距離。「堅持,是一種安靜的力量。面對挑戰,堅持以對。我們會繼續團結做好防疫,當醫護和防疫人員最大的後盾。台灣加油,在台灣的每一個人都加油!」

我國疫苗政策兩大原則:由中央政府與原廠簽約採購並統籌分配執行


發佈日期:2021-05-29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表示,關於「地方政府或企業申請COVID-19疫苗專案輸入流程」議題,指揮中心已多次說明,有關疫苗的輸入申請,有嚴謹的條件與規定,除應有原廠的授權,也必須依照食品藥物管理署召開專家會議審查,且最終須依照指揮中心防疫政策使用,任何民間單位、縣市政府的申請也都必須符合同樣的嚴謹程序。因此,基於保障國民健康安全,疫苗政策應秉持「由中央政府與原廠簽約採購」、「由中央政府統籌分配執行」兩大基本原則,此涉及疫苗安全、法律責任與接種部署三大層面:

一、疫苗安全:

COVID-19是全球重大流行疫病,為了確保國民健康安全,相關疫苗的取得,因為涉及嚴謹的緊急授權程序以及供應配送等相對嚴格的技術要求,為維護國人健康,保障國家整體之安全,我國疫苗政策與各國相一致,皆由中央政府依權責與專業統籌辦理。

二、法律責任:
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第 5條,傳染病防治政策及計畫,包括「預防接種」均是中央主管機關權責;此外,依照「藥事法」第 48-2 條規定意旨,製造或輸入緊急的疫苗藥物,其專案核准權限也屬中央主管機關。因此,有關疫苗的取得、分配與接種,均應由中央統籌,並與地方政府密切合作。

三、接種部署:
疫苗的購買與施打,涉及嚴格的供貨、冷鏈以及專業人力丶物力的規劃部署,必須配合國家整體防疫策略,施打有序,以確保供應分配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公平性,因此執行層面也都必須由中央統籌處理。

指揮中心強調,對於近來有企業、宗教或社會團體表示願意出資購買海外原廠疫苗捐贈政府使用,或提供管道途徑,媒合促成向原廠採購者,政府均表達高度感謝與肯定。但為確保國人的安全健康,並達到國家整體防疫的成效,中央的疫苗政策是統一由政府向原廠採購,統籌分配使用,這也是絕大多數國家所採取的基本原則。由政府與原廠直接簽約採購,確保原廠對政府直接負疫苗安全與法律的責任。企業、宗教等民間團體的捐贈,以及地方政府的採購,也需採取同樣原則處理。

 

拋陸捐疫苗! 民團稱取得500萬劑BNT贈台 記者 李鼎強 / 攝影 徐國衡 田嘉慶 報導 發佈時間:2021/05/29 19:34 最後更新時間:2021/05/29 19:34 小 中 大 圖/TVBS 現在大陸代理的BNT疫苗又有新管道輸入台灣嗎?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拋出,可以購得BNT跟大陸國藥共1千萬劑疫苗,希望捐給台灣;同樣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和他的基金會也在努力,但似乎捐贈有變數,因為指揮中心今天(29號)又說,申請進口後,最後仍要由指揮中心簽約採購。 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第一批的疫苗捐贈以後呢,如果我們還有需要的話,無論是BNT疫苗,還是大陸的國藥疫苗在產量許可的狀況下,會再進行第二波的捐贈。」   大陸要捐贈疫苗嗎?直播裡的人,是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他聲稱這些疫苗,是經由台商跟蔣經國的姪外孫牽線,由北京兩岸東方文化中心捐贈台灣,含BNT500萬劑,跟大陸國藥500萬劑,也就是總共1千萬劑疫苗! 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我們非常期待陳時中部長,基於防疫的職責,疾管署食藥署能夠派遣輔導小組,協助我們輔導相關的事情。」 圖/TVBS 會這樣喊話當然是因為這能不能進到台灣,掌握在指揮官陳時中的手上,畢竟中央對上海復興集團代理的BNT疫苗,是這樣認為。 立委高虹安vs.衛福部長陳時中:「假消息你辦不辦?如果中國代工(BNT)這個假消息的話,是不是指揮中心要趕快去辦,復必泰事實上是中國代工的他是分裝分裝代工的,沒有他不是在中國代工喔。」   那到底是不是像陳時中所說,BNT疫苗原料從德國到大陸後在深圳分裝?高虹安秀BNT的官網證據,說早強調大陸代理的第一批BNT會是德國原廠製造。 立委高虹安:「看到我們的指揮中心,對於疫苗採購,其實心中可能早已有定見。」 圖/TVBS 因為這攸關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能不能買到大陸代理的BNT疫苗。他的永齡基金會已成立專案小組,目前還在準備衛福部提出的八大文件,如執行計畫書跟原廠授權書等等,只是才隔一天情況有些轉變。 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但是今天他又講說要完全由這個國家去簽,然後跟原廠,然後要提供授權證明,那這個又跟昨天的說法又不一樣。」 民間團體企業都想幫忙進口疫苗,但似乎頗使不上力。

詳細報導請見: news.tvbs.com.tw/life/1518744?from=Copy_content

 

增21死創新高!新冠襲台釀99死「超越SARS時期」 編輯 蔡明亘 報導 發佈時間:2021/05/29 14:15 最後更新時間:2021/05/29 16:29 小 中 大 台灣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超越SARS時期。(示意圖/TVBS)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不停,死亡人數直線上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9)日公布新增320例本土個案、7例境外移入、166例校正回歸,同時新增21例死亡個案,再度創下單日新高,目前全台染疫死亡人數共計99人,已超越2003年SARS時期所釀的81死。 陳時中指出,今日新增320例本土病例,包括169例男性與15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間,發病日介於5月7日至28日,另校正回歸個案166例中,為90例男性和7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6日至27日間。   今(29)日新增320例本土確診與166例校正回歸。(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陳時中補充說明,上述所有本土個案共486例,其中以新北市224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168例、台中市33例、桃園市19例、基隆市14例、台東縣和宜蘭縣各5例、花蓮縣和嘉義縣各4例、苗栗縣3例、新竹縣和彰化縣各2例、雲林縣和高雄市及新竹市各1例。其中萬華活動史相關36例、茶藝館相關2例,其他已知感染源158例、關聯不明49例、疫調中241例。 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21例死亡個案(案1950、2265、2652、2862、3066、3302、3618、4391、4881、4893、4985、5552、5594、5702、5791、6283、6284、7237、7274、7435、7508),共計為13名男性與8名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間,發病日介於5月11日至25日,確診日介於5月17日至29日,死亡日期則是介於5月23日至28日之間。 新冠疫情死亡個案表。(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的21例死亡個案中,其中最年輕的死者為案5791的30多歲男子、最年長者為案5594和6284的90多歲女子,且21人中就有18人擁有心臟病、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史,大多死者發病症狀皆為肌肉痠痛、發燒、腹瀉、咳嗽、呼吸困難或急促等,其中案7508的70多歲男性則是唯一發病當天猝死的個案。 21例死亡個案中有1人在防疫旅館內身亡、1人到院前死亡,另外還有6人為「死亡後確診」。此外,死亡病例中6人曾有萬華接觸史、3人曾接觸其他確診者、其餘仍在調查中。   2003年台灣遭受SARS疫情侵襲,根據當年衛生署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資料,其中列出台灣SARS可能病例中,共計有141例死亡個案,其中81例確定死於SARS,另外60例則是死於癌症、腦中風或心臟病等其他病因,而非直接死於SARS,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全台累計染疫身亡人數達99人,已超越當年SARS的死亡人數。

詳細報導請見: news.tvbs.com.tw/life/1518576?from=Copy_content

 

Google、Apple認證三級警戒的台灣!宛如「自主封城」 記者 林旼叡 / 攝影 楊清波 報導 發佈時間:2021/05/28 23:32 最後更新時間:2021/05/29 16:52 小 中 大 迎接台灣第三級警戒後的第二個周末,很多在家上課、上班的人,恐怕不怎麼有感覺!過往愈夜愈熱鬧的台北信義區,禮拜五晚上9點空蕩蕩,從Google和Apple發布的移動數據看,都會區搭大眾運出的人掉了8成,休閒場域百貨、咖啡廳也少了5成5。 圖/TVBS   記者林旼叡:「禮拜五才晚間9點多,你沒看過的台北信義區,在台灣疫情第三級警戒之下,Google公布了人流數據報告,顯示這些休閒場域,人潮都少了55%。」 圖/TVBS 沒了街頭藝人,沒了電影可看,只剩這些城市街燈百貨招牌亮著,台北101、微風南山大樓,望進去辦公室也不再燈火通明,餐廳、咖啡廳、購物中心、樂園、圖書館、博物館這類休閒場域,人潮從5/9母親節後開始下滑,當時還只是諾富特和華航確診延燒,我國新增個案數也才在1185,一路到5/23案例數衝破4000,防疫政策加上民眾恐慌,這些地方人潮大減。 還有台北捷運,週五晚間應該是載運尖峰時段,但車門打開,乘客少超過一半,轉乘大站忠孝復興也空蕩蕩。 記者林旼叡:「根據Apple的移動趨勢顯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相比本土疫情爆發之前,已經少了80%的人潮,包含去路上開車的車潮,也減了40%(44%),還有路上行人也減了37%。」 圖/TVBS   不是居家辦公就是在家防疫,包含公園人潮也少53%,至於市場和賣場或藥局,則因為搶買潮,平均過後的總人潮只少了14%,全台灣現在人流只有一個地方正成長,畢竟還是得買生活必需品,或偶爾買吃的外帶回家,各地住宅區人潮上升18%,Google和Apple公布你我的行動數據,台灣人在第三級自主封城,都盼疫情不再擴張。

詳細報導請見: news.tvbs.com.tw/life/1518385?from=Copy_content

 

督學在場還敢辦畢典 柯文哲嗆奎山中學耍大牌 記者 楊致中 報導 發佈時間:2021/05/29 15:50 最後更新時間:2021/05/29 17:10 小 中 大 圖/翻攝自臉書社團「台北之北投幫」 台北市天母貴族學校奎山中學,今(29)日辦畢業典禮引發外界撻伐。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下午的疫情記者會中,痛批校方耍大牌,「竟然敢在督學到場後,還是執意要辦,實在囂張。」市府除了當場開罰30萬元,還要送教育局做後續裁罰。 更多新聞:奎山中學硬辦畢業典禮 教育局撂重話:依法嚴厲究責   柯文哲指出,私立奎山中學竟然敢漠視防疫規範,事實上昨(28)日教育局就已經告知校方,不能辦畢業典禮,不可以明目張膽違反規範,但是這個學校太囂張了,今天上午派督學等公務員到校內了,校方竟然還是辦,因此先裁罰30萬元,後續再送教育局繼續懲處。柯文哲在記者會中,嚴厲斥責校方,「在防疫階段,任何人都不可以耍大牌!」

詳細報導請見: news.tvbs.com.tw/life/1518624?from=Copy_content

督學在場還敢辦畢典 柯文哲嗆奎山中學耍大牌 記者 楊致中 報導 發佈時間:2021/05/29 15:50 最後更新時間:2021/05/29 17:10 小 中 大 圖/翻攝自臉書社團「台北之北投幫」 台北市天母貴族學校奎山中學,今(29)日辦畢業典禮引發外界撻伐。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下午的疫情記者會中,痛批校方耍大牌,「竟然敢在督學到場後,還是執意要辦,實在囂張。」市府除了當場開罰30萬元,還要送教育局做後續裁罰。

詳細報導請見: news.tvbs.com.tw/life/1518624?from=Copy_content

 

北市私立奎山中學畢典惹議 校長被瞞鼓裡:董事會堅持

 
北市北投區的奎山高級實驗中學附屬國中部竟不顧防疫規範,大肆舉辦畢業典禮。圖/翻攝自PTT實業坊
北市北投區的奎山高級實驗中學附屬國中部竟不顧防疫規範,大肆舉辦畢業典禮。圖/翻攝自PTT實業坊
北市私立奎山中學今天不甩防疫,執意舉辦畢業典禮引眾怒。校長吳正東受訪時相當無奈地說,他早已告知不辦畢典,但北市教育局昨傍晚去電表示「聽說有人要辦畢業典禮」,調查後才發現是董事會想辦,「我跟董事會說了好久,校長沒辦法同意,但你是我的老闆,老闆要辦什麼,我也沒有權力說不,但誰辦誰就要負責任」,並強調自己都在家中防疫,沒有出門。
吳正東表示,他是私立學校校長,但也要遵守政府防疫規定,教育主管機關下令不得辦理實體畢典,也以校長立場告知同仁應遵守防疫規範。「教育局昨天傍晚打電話,告知我,教育局聽說有人要辦畢業典禮;我說不可能,我是校長我都沒有要辦,怎麼可能有人要辦」,教育局也要求吳正東調查此事。 

「我查了才知道是董事會、我的老闆他們要辦畢典」吳正東說,他與某位董事講了很久的電話在溝通,不斷強調現在疫情嚴重,且教育局督學、媒體都會到場看,焦點會在奎山中學,如果辦下去一定會炸鍋,害學校萬劫不復。

 

吳正東透露,他自己身為校長沒辦法同意舉辦畢典,但老闆要辦什麼,他也沒有權力拒絕,也強調誰辦誰就要負責。直到今天上午,教育局也已經當場勸導,但似乎無效。

 

吳正東表示,他今天依照防疫規定在家中,減少接觸,所以也不知道現場狀況,雖然董事會轉述,他們有依照防疫規範,分好幾場進行畢典,但教育局督學現場人數超過防疫標準。

 

吳正東說,學校現在就是盡可能把事件傷害降到最低,也相信董事會很在乎學校,站在愛護學生的立場,畢業典禮也會做好相關防疫規定。

 

全國進入防疫警戒三級,室外不得超過10人群聚,但有多位民眾目擊,北市北投區的奎山高級實驗中學附屬國中部竟不顧防疫規範,大肆舉辦畢業典禮。北市教育局回應,昨天深夜與校方溝通未果,今早派員勸導仍執意要辦,將依「傳染病防制法」重罰30萬元,也會依「私立學校法」處以減招以上之處分。

奎山中學執意辦實體畢業典禮 柯文哲:太囂張

2021/5/29 16:41(5/29 18:38 更新)
PTT網友29日在八卦板貼出奎山中學學生參加畢業典禮的照片。(圖取自PTT)
PTT網友29日在八卦板貼出奎山中學學生參加畢業典禮的照片。(圖取自PTT)

(中央社記者蕭博文、陳怡璇台北29日電)台北市私立奎山實驗高級中學不顧防疫規定,執意舉辦畢業典禮。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下午在防疫記者會指校方漠視防疫規範、太囂張,先罰30萬元再送教育局懲處。

台北市政府今天舉行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記者會,柯文哲表示,昨天教育局已經告知奎山中學不可以辦畢業典禮、不可以明目張膽違反防疫規範,今天上午也派督學等人到場,校方竟然硬是要辦。

柯文哲指校方太囂張,先罰30萬元罰鍰,再送教育局繼續懲處;柯文哲還表示:「在這個防疫階段,任何人都不可以耍大牌。」

武漢肺炎疫情嚴峻,北市私立奎山中學卻舉辦實體畢業典禮。台北市教育局稍早表示,已跟該校溝通過但講不聽,將依傳染病防治法處最高30萬元罰鍰與減招或相關處分。(編輯:李亨山)1100529

奎山中學校長喊冤!「早就說別辦畢典了」是董事會硬要

鄭餘蓉

·2 分鐘 (閱讀時間)
台北市教育局表示,昨晚就已經跟校方溝通過了,希望將活動改為線上方式,無奈講不聽。(圖/翻攝自臉書社團「台北之北投幫」)
台北市教育局表示,昨晚就已經跟校方溝通過了,希望將活動改為線上方式,無奈講不聽。(圖/翻攝自臉書社團「台北之北投幫」)

因應疫情擴大,教育部函發請高中以下學校和幼兒園停辦畢業典禮,若有需要,可採線上方式參與,但台北市北投區天母的奎山高級實驗中學附屬國中部卻不甩防疫規範,執意舉辦畢業典禮相關活動,台北市教育局對此予以嚴厲譴責,稱昨晚就已經跟奎山中學進行溝通,無奈校方講不聽,後續不排除減班或停招處分。但校長卻喊冤表示,他就說不要辦了,是董事會堅持要舉行。

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陳素慧強調,早在昨日深夜就已經跟校方溝通,希望將活動改為線上方式,避免群聚造成防疫破口,結果今日上午到校實施勸導並告知相關規定,校方仍執意辦理。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奎山中學太囂張了,督學等公務員都已經到校內了,竟然還要繼續辦,市府已開罰30萬元,後續再送教育局繼續懲處。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則在記者會中回應,有接到民眾反應,北市府事前就有積極跟校方勸說,但校方仍堅持要辦,地方政府會依據相關法令去做處理,指揮中心不會再另外開罰。但對於外界的撻伐聲浪,奎山中學校長委屈表示,辦畢業典禮是董事會的意思,他先前就說不要辦了,但董事會堅持要舉行。

財團法人台北市私立奎山中學


基本資料

類型財團

法人代表陳政雄
設立登記日期1964-11-27
主事務所台北市北投區明德路二00號
目的以創辦台北市私立奎山中學並謀其發展為目的。
捐助方法捐助
許可機關日期陽明山管理局52.8.22改制為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政輝二字第一0三九四號
財產總額4609萬
異動日期2002-03-11
登錄法院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董事長陳政雄董事趙玉尺董事趙國瑞董事廖振興董事陳貽倫董事李美華董事王立信董事林天德董事歐陽家立董事譚光鼎董事陳泓君

2015-12-09

董事陳政雄董事車鄧吉董事趙國瑞董事秦中天董事莊毓文董事林峰名董事熊德珍董事譚光鼎董事長陳泓君董事王立天董事李裕光監察人王碧珠

財團法人基督教論壇基金會


 

基本資料 類型財團  法人代表洪善群

設立登記日期1985-09-24
主事務所台北市中正區新生南路1段50號8樓之3
目的本會以高舉基督、傳揚福音、造就信徒、服務教會為宗旨,發行基督教論壇報及推展相關媒體事工,並推展基督教文化出版工作,提供媒體整合服務及其他有關事項
捐助方法由原始捐助人捐助,及任何團體或個人所為之財產捐助。
許可機關日期台北市政府新聞處七十四年八月廿二日 七十四府新一字第四三0四九號函
財產總額1億1394萬
異動日期2013-08-02
登錄法院臺灣台北地方法院
功能JSON 格式原始連結

董監事

董事陳政雄

董事范大陵
董事長洪善群
常務董事鄭信真
常務董事李正一
常務董事王祥樵
董事孫寶年
常務董事任秀妍
董事饒大衛
常務董事周逸衡
董事陳政弘
董事鄭英兒
常務董事賴榮信
董事陳偉望
董事林長贈
2021-05-29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真理大學、東海大學紛傳學生確診 兩校籲社會大眾以關懷心對待 求上帝保守帶領 學生治療順利

 記者李容珍 追蹤
真理大學一學生確診,校長提醒大家鎮定勿猜疑。圖為真理大學校門(圖/真理大學網站)
 0 A A A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教育部今(29日)上午公布全國各級學校確診人數,截至昨天下午,學生染疫人數為256人,比前一天增加27人,其中又以大專院校染疫學生最多,已有104人;真理大學校長陳奇銘,也在今日上午在臉書上向全校師生發出公開信,證實校內有一學生確診。陳校長也懇請所有師生與同仁以關懷之心對待確診的同學,請大家勿猜疑,也不要人云亦云。同時,也煩請確診者的導師與諮商衛保中心持續關懷確診同學。學生返鄉染疫 線上教學校園影響不大據校方表示,這次發生確診的學生,是週末返鄉與家人相聚,回淡水後身體出現不適;因其父親23日接獲衛生單位通知確診後,便緊急與學生聯繫,該生便於24日主動前往台北榮總進行篩檢,PCR篩檢結果26日確認為陽性,28日由救護車載這名學生前往隔離收治。

校牧室主任王榮昌牧師受訪時也表示,由於學校17日起皆改採線上遠距教學,與這名確診學生同住宿舍的室友,都在15日陸續離校返家,不在寢室;因此學生發現確診前是一人待在寢室,也沒有趴趴走;因此對校內影響不大,僅安排同棟宿舍進行消毒作業。

他說,這次到期末考結束,全用線上遠距教學,實體畢業典禮也取消,由校長、系主任、院長等人預錄,透過影片給畢業生祝福的話。現在週間也沒有聚會,校牧室透過網路群組,定期給學生晨更的信息以及詩歌。陳校長主持線上會議,也請他做最後的祝禱,期望在疫情惶惶不安時,帶給學校師生耶穌裡的平安。

求上帝保守帶領 學生治療順利

王牧師也期望大家代禱的是,這次疫情雖有學生確診,也能在上帝保守帶領下度過,確診的學生治療過程中能平安順利,學校學生的學習,即使在家裡也能順利把學業學好。

真理大學教堂(真理大學網站)

另一所基督教大學、台中東海大學,五月18日也得知一名學生確診,並由附近醫院收治於負壓病房。校長王茂駿也發表公開信,懇請大家一同為這位同學祈禱,祝福他得到完全的醫治,早日康復。校內所有課程已自五月17日起全面改為線上教學;五月18日的緊急應變會議中也決定,線上課程將持續實施至本學期結束。他也盼望東海人心不驚慌,仍秉持相互關懷的精神,常常為受影響者祈福。

東海日前學生確診 校牧帶大家為疫情禱告

東海大學校牧柯達文牧師,於五月21日帶領大家為疫情禱告;他表示,疫情的遽變令人感到難過,因著疫情變化而需要有所限制,很多活動都無法正常舉行。尤其是快要畢業的同學和師長可能都很難過,師長們也很遺憾今年未能為畢業生的成就當面鼓掌。

東海大學校園(東海大學網站)

「但我們不要太灰心,如果大家都很配合政府措施的話,這次病毒的擴散很可能可以減緩。最重要的是,上帝還在掌權,上帝是良善的,祂愛我們,祂也可以幫助我們。」

柯牧師也帶領師生為台灣疫情和東海師生做了簡短的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現在為台灣來禱告。主我求祢不要讓病毒繼續傳播,求主賜給我們國家的領袖有智慧,也保護所有的醫護人員。主啊,我為東海有確診的那一位同學來禱告,求主醫治他。也求主不要再讓東海有其他的人生病,主我求祢賜給我們每一個人有健康的身體,心裡面有平安。求主也幫助我們,很順利地完成這學期的學業以及工作,不要讓我們因懼怕而分心,幫助我們好好的專心。我們感謝祢因為在所有的事情當中,祢仍然掌權。我們倚靠祢,我們相信祢。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東海大學教堂(東海大學網站)

 

【真理大學校長陳奇銘校長致全校師生公開信】
【王駿茂校長給全校教職員生暨家長的信】

疫苗陰謀論

正當 COVID-19 疫苗為籠罩全球的疫情帶來曙光之際,基督教圈竟然出現「疫苗陰謀論」, 把這個疫苗說是啟示錄裡的獸印,這真讓人聽笑話,COVID-19 疫苗跟買賣和崇拜敵基督毫無關連,疫苗也沒有晶片和 666 這個號碼!

過去的疫苗多是殘弱的病菌,或是病菌身體的一部分蛋白質,用以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以預防真正的病毒侵犯。

而 COVID-19 疫苗(輝瑞和莫德納)使用創新的技術,是人工製造的一小部分病菌基因,用來叫人體細胞製造病菌的蛋白質,然後讓免疫系統辨識和學習製造有保護力的抗體。 COVID-19 疫苗是相當安全有效的,嚴重的副作用大概介於幾萬分之一到幾十萬分之一。

美國豐收基督徒團契教會資深牧師勞格理(Greg Laurie)對於疫苗是「獸印」嗎?作出回應,他的答案是「不是」。因為「獸印」之先,會有敵基督,而敵基督顯現,耶穌必先再來、教會被提。

獸印必須伴隨獸出現,目前第二隻獸尚未出現,所以我們不能堅決論斷COVID-19 疫苗一定就是獸印。也並非說未來敵基督一定不會使用疫苗的方式推行獸印,但是我們認為目前敵基督尚未出現,所以 COVID-19 疫苗不是獸印。

《時代》批台灣防疫「吹牛」破功!前外交官點出關鍵字:用得很重

《時代》批台灣防疫「吹牛」破功!前外交官點出關鍵字:用得很重

2021-05-27
作者: NOWnews

▲近期台灣疫情嚴峻,不僅國人擔憂,許多外媒也十分關注台灣防疫問題。對此,前外交官劉仕傑針對先前《時代雜誌》撰文評論台灣防疫「吹牛」一事提出見解,認為大家必須以平常心看待。(圖/NOWnews,以下同)

近期台灣本土確診個案激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國三級警戒延至6/14,而台灣防疫問題最近也被外媒大幅報導。對此,前外交官劉仕傑指出,先前《時代雜誌》曾撰文評論台灣防疫,文中就以「vaunt」一詞重話批評,劉仕傑認為一定有許多台灣人看得不太舒服,但他坦言「我們對於外媒報導台灣,要盡量抱著平常心,不要得失心太重。」甚至認為全文報導內容算平實,也希望全台人民能一同對抗疫情成功。

先前《時代雜誌》曾以「虛假的安全感和私密的小茶水,如何破壞台灣對COVID-19防禦」(How a False Sense of Security, and a Little Secret Tea, Broke Down Taiwan’s COVID-19 Defenses)」為標題,撰文評論台灣防疫的問題,內容中也點名台灣防疫「吹牛」破功,而引起台灣人討論。

對此,前外交官劉仕傑就於臉書上提出看法,表示相信很多台灣人一定看了很不舒服,該篇文章的第一段甚至表明「打破全世界最被吹捧的COVID-19防線,只需要一杯私密茶(All it took to break down the world’s most vaunted COVID-19 defense was a little secret tea.)」,劉仕傑也指出文中直接使用「vaunt」一詞,算是用得相當重。

不過,劉仕傑坦言,對於外媒報導台灣,要盡量抱著平常心看待,不要得失心太重。他指出該篇若詳讀全文,內容其實還算平實,重點雖有提及「華航諾富特」、「3+11」,以及台灣疫苗不足問題,但最大問題是台灣在這波疫情前,整體鬆懈下來的心態,「其實這跟彭博新聞社之前那篇報導,用complacency(自滿)來形容台灣政府及社會過於鬆懈,兩篇意思類似。」最後,劉仕傑亦信心喊話「外媒正在觀察台灣如何對抗這波疫情,讓我們繼續一起努力吧。」

▲劉仕傑臉書全文。

疫情尚未緩和 總會發函暫停實體聚會延長

疫情尚未緩和 總會發函暫停實體聚會延長

25
(相片提供/總會)
【邱國榮採訪報導】疫情持續影響之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5月25日公告全國3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即刻發函公文給所屬全國各地教會,請各教會配合暫停室內實體聚會,改採線上直播。

總會議長徐信得牧師於5月27日受訪時勉勵全國所屬教會,在疫情3級警戒的這段期間裡遵守政府公告防疫措施規範,各地教會依據自身環境條件,用最適合的方式傳講上帝的話,可以是直播、預錄、文字傳播等方式。他也鼓勵長老教會的會友們在這段期間裡多讀聖經與靈修,在疫情嚴峻期間體會上帝話語,安定自己情緒,找到目前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例如個人防疫要確實做好;當有了明確定向,才不會盲目跟著社會上那些誇大不實的疫情相關言論起鬨。

他提醒,在這段期間,教會弟兄姊妹們要多利用電話彼此關心、代禱,尤其是許多長輩還是認為聽到電話彼端慰問的聲音,才感到親切與平安;特別是教會有獨居長者,教會要關心他們的生活起居,應定時撥電話問安,詢問生活是否一切無恙。

蘇希宗長老談教會建築與禮拜藝術

蘇希宗長老談教會建築與禮拜藝術

137
(攝影/張原境)

【張原境台南報導】台南神學院教育推廣中心辦理的「禮拜、祈禱、讀經、吟詩」課程,5月13日下午邀請邀請蘇希宗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蘇希宗長老以「教會建築與禮拜藝術」為題,在台南神學院禮拜堂進行專講,吸引許多民眾與傳道人出席聆聽。

(攝影/張原境)

蘇希宗於1967年同時考上建築師與台南神學院,從工程、建築跨領域進入專門培養傳道人的學院;當年神學院極力倡導的本土化神學帶給他相當大的衝擊,促使他開始思考神學與建築學之間的關聯與意義,最後以「道成肉身的教會建築」為題撰寫畢業論文,獲得當年畢業論文獎。畢業後他持續在教會建築有限的資料與機會中探討以服務教會的建築,數十年來遍及台灣各處。

蘇希宗首先就一些名詞定義提出看法;他認為教堂與禮拜堂不同,教堂比較像是宗教組織,禮拜堂是敬拜上帝、禮拜的空間,因此他設計的是禮拜堂,他也不喜歡說「做」禮拜,「『禮拜』即是動詞,一但變做名詞,詞語的力量就會不見了。」

接著,蘇希宗提出問題「誰最喜歡建造禮拜堂?是上帝、撒旦、牧師、長老、信徒、建築師抑或營造廠?」他提醒,或許撒旦也喜歡看人們建造禮拜堂,因為建堂過程中教會常有紛爭,甚至因而分裂。蘇希宗說,《遠見》雜誌曾在1997年曾製作專題「教堂也瘋狂」討論教會建築,接著他展示了數間別有特色的禮拜堂建物照片,包括台中中會磐頂教會、Sawalian ‘Amis(東美)中會Koladot(樟原)教會、台北中會艋舺教會、七星中會雙連教會以及有「紙教堂」之稱的Sawalian ‘Amis中會Sa’aniwan(宜灣)教會。

(攝影/張原境)

蘇希宗說明,禮拜是以上帝的話語做為核心並透過牧師傳講,因此講台很重要;若有一大一小的講台,應以傳講的內容作分別,而不是身份;即便是牧師,若要報告教會事項,就該到比較小的講台說話。而聖餐桌現多已失去原本的意義,多擺上蠟燭、聖經或美麗的花盆,靠牆而立,然而聖餐桌應是與主同桌的意義,吃飯應是圍繞在一起,「靠牆而放該如何圍繞呢?」蘇希宗認為,無法單靠建築就塑造信仰想傳達的精神,聖禮典與聖餐的儀式、禮拜的設計也很重要;蘇希宗不斷強調,應讓會友成為禮拜的中心,牧師與司會只是提詞人,而實務上過於強調建物的富麗堂皇,是現代教會界與建築界共同面臨的困境。

廣告

談到時下流行的敬拜讚美團,蘇希宗認為台上各種聚光燈的效果,使氛圍像是夜總會,講台成為表演台,而缺乏信仰的神學在其中;在建築設計手法方面,蘇希宗提出幾個要素:平面空間的安排需有彈性;空間與地板的高度也需注意;光線、材料的同質性與差異性;台上與台下的距離若能拉進,會眾更能感受到自己是禮拜的主體性,講台上裝飾性的處理也應盡量減少。關於建築音響的基本常識,蘇希宗點出,建築空間長、寬、高比例,聲音速度與建築空間音效關係,建築空間表面材料與音響關係,及殘響、聲音反射與建築材料吸音係數等,均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後,蘇希宗提出反省;他認為上帝所喜悅的,是人能夠建造一個「能夠幫助人更謙卑更願意接近上帝」的群體,起造禮拜堂不是起造聖殿,不是為了是上帝而是為了人,期盼在這裡生活的人能夠因此榮耀上帝,才是建造禮拜堂的目的,「禮拜堂只是榮耀上帝的輔具,不是終極目標,否則會陷入極大的危險。」而透過禮拜設計,將能幫助參與者擴展視覺、聽覺、嗅覺等方面的體驗,在禮拜中更豐富地經歷上帝臨在的奧秘。

(攝影/張原境)

陳煒仁傳道師分享教會禮拜預錄和直播經驗

 

陳煒仁傳道師分享教會禮拜預錄和直播經驗

258
(相片提供/陳煒仁)

【張原境採訪報導】面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來勢洶洶,美國教會比台灣教會更早面臨實體禮拜無法進行的困境,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畢業生、現任職美國聯合基督教會傳道師的陳煒仁,自5月19日開始在臉書分享禮拜直播的經驗,分為「我的天啊!怎麼辦?」「事先錄影」及「手機線上直播」等3個篇章。

陳煒仁表示,若是在完全沒有開放會友參與的情況下,可採用「事先錄影」;好處是可以避免手忙腳亂、可以進行重錄、後製等,並可重複使用過去的媒材;缺點則是需要提早準備好、講章、報告事項或是音樂等其他內容,且無法直接與會友互動,但是仍可透過文字留言互動。

若期盼讓會友有參與感,他建議用「線上直播」,優點是一次完成不用再後製,可將即時資訊納入、增加互動性,且依然可重複使用過去的媒材;然而若不熟悉操作流程時,恐怕手忙腳亂,且遇到沒影像、沒聲音、網路不穩等突發狀況會影響收看者情緒,且直播的另一項缺點就是禮拜節奏難以掌握。

廣告

陳煒仁表示,自己目前任職的教會一般情況採用有會友在場的直播方式,若遇牧師休假且同工也想休假,則偶爾採事先錄影模式。影像器材方面使用2台相機,若有聖餐時則3台;聲音方面則有講台麥克風、鋼琴麥克風、領唱麥克風、小提琴麥克風等,若有聖餐則多架一支麥克風;燈光方面各有1組LED燈照射講台與樂手;介面使用Blackmagic ATEM Mini pro (video and audio) 、Zoom F6 (audio)與OBS,直播平台則有Facebook、YouTube及Zoom,直播人力編組為2人。

陳煒仁提醒,若教會缺乏相關器材,則建議採用「事先錄影」的模式,此模式僅需手機與有線耳麥即可達良好效果。此外也不一定需要在教會的講台錄影,僅需抓住內容聲音清楚、光線足夠及步調明快等3個重點即可。

(相片提供/陳煒仁)

針對事先錄影,陳煒仁分享自身操作:先將禮拜內容分別錄製成單獨的短片,如講道、報告、代禱等,而若是要錄音樂如鋼琴的聲音,則取下有線耳麥錄製。下一步便是影片後製,短片之間可有簡單過場,如淡出、淡入等特效,提升畫面舒適感;此外也需留意各短片的音量平衡,避免有講道特別大聲,但音樂不清楚的情況;他建議可留30秒至60秒的「預備心,禮拜已經開始」字幕,讓會友有時間預備自己進入禮拜狀態。

剪輯完後,檔案的匯出大小「1280×720」就已足夠,檔案格式選擇mp4或mov均可。最後可在週六事先將檔案上傳至平台,填入標題、內容陳述、選定排程時間並設定為「首映」即可發佈,不論Facebook或YouTube,都會提供該首映的內容連結,可發送給會友,禮拜日上午即可與會友們一起收看「首映」,並用文字留言彼此互動。

(相片提供/陳煒仁)

關於「手機線上直播」,陳煒仁認為有下列狀況者適合採用此方式:第一、教會沒有網路,但是牧者的手機有4G或5G訊號;第二、教會沒有相機與其他可直播設備,但是牧者手機相機功能尚堪用;第三、直播人力資源有限;第四,弄不清楚「事先錄影」方式且已無計可施。

陳煒仁指出,若要透過Facebook直播,畫面品質720p為上限,但常常會因為手機訊號的關係,只能有480p的品質;若要透過YouTube直播,該頻道需要超過1000個人訂閱(行動裝置直播限制,其他器材則不受此限制)。直播前,先把「標題」與「內容陳述」打好,並將手機橫放、固定在手機腳架、譜架或任何平台上,開始直播即無法改變畫面方向;並將隱私設定為公開。

陳煒仁指出,環境切記光線充足、安靜,手機與拍攝對象保持距離在2公尺內,這樣畫面與收音就會乾淨、清楚,且不用納入全禮拜堂,只要拍攝到講員、司琴、樂手等重點即可;另可安排數位招待服事同工,協助回應會友即時的問題。

 

桃園牧者協力錄影 帶領會友以《新眼光讀經》靈修

3
(相片提供/曹恩華)

【洪泰陽採訪報導】大桃園教牧事工聯盟的牧者們多年前就組成了牧者讀書會小組,在今年5月份開始,讀書會成員、中壢教會牧師陳克安,邀請讀書會內7位牧者共同參與「每日靈修:新眼光讀經」影像錄製事工,依據《新眼光讀經》手冊內容,請牧者每月輪值5天,錄製一段5至10分鐘影片,陪伴會友們靈修。

陳克安受訪時表示,中壢教會在7年前就開始錄製每日靈修短片事工;剛開始是中壢教會3位牧者共同分擔,期盼利用10分鐘以內時間,簡潔扼要分享經文與訊息,並將影片放在教會YouTube頻道上,幫助閱聽大眾或會友透過網路工具,能夠落實每日靈修,建立屬靈生命。陳克安強調,牧者透過影像分享福音不只幫助台灣閱聽者,從教會專責同工那裡得知也有來自印尼、歐洲與美加各地的閱聽眾到教會頻道觀看影片。如今透過讀書會邀請更多牧長錄製影片,讓更多牧者參與,也讓更多人認識桃園地區教會,獲得不同見解與分享以提昇屬靈養分。

廣告

內壢教會彭志鴻牧師表示,《新眼光讀經》手冊重點不是解釋經文,而是利用每段經文讓個人在讀經靈修上,獲得新養分成為個人「新眼光」,進而在生活中活出聖經教導;這樣的影像讀經事工推動後,確實獲得不少會友迴響與點閱。

(相片提供/曹恩華)

參與影像錄製事工的僑愛教會牧師劉俊逸受訪時談到,今年開始僑愛教會也將《新眼光讀經》每日內容錄製成影片後放在教會臉書提供給會友使用;和陳克安牧師所推動的錄製事工不同在於,僑愛教會影片內容與《新眼光讀經》書本內容一致,把《新眼光讀經》內容影像化,便利更多閱聽大眾使用。

促成事工的中壢教會弟兄曹恩華表示,很感恩上帝有這樣的機會讓他參與在宣教事工中,雖然身兼攝影、收音與剪輯,也要在桃園地區眾教會間奔波,但能完成短片幫助會友,也能從後台知道遠方朋友們觀看,都是快樂的事。

 

嘗試線上禮拜 中中談小型教會直播設備與技巧

769
(攝影/洪泰陽)

【洪泰陽南投報導】因應武漢肺炎,台中中會各教會紛紛開始直播主日禮拜,中中教育部與庶務部特別舉辦研習會,讓不熟悉如何選擇、操作直播設備的牧長同工學習,毋須增加預算購置設備,簡單調整設定即可搞定直播。

第一場研習會4月7日於鹿谷教會舉行,由牧師莊頌偉主講,針對60人以下小型教會,分享如何選擇與操作直播工具及相關注意事項。他因曾擔任教會音控,所以有影音設備使用經驗。「當禮拜開始直播,教會該何去何從?」他表示,雖然網路科技快速進步,但直播禮拜比他想像中來得快,或許武漢肺炎帶來的效應,就是讓教會提早進入新科技運用時代。

對於小型教會使用直播,莊頌偉認為首先必須分析主堂環境。長老教會會堂傳統的音場設計重視合唱時聲音的環繞、回音與共鳴,天花板多會挑高,因此直播前要觀察音場與光源,並思考:

  1. 如何不增加設備、設定簡單、單人操作?
  2. 齊聲啟應、唸主禱文及唱詩時如何收音?
  3. 奉獻的方式?

他也建議,直播開始時先把公告的文字放置在直播版面上。

(攝影/洪泰陽)

高回音教堂設計容易使聲音分散,莊頌偉表示,可以拍手確認回音,增加麥克風低頻有助於收音,但注意如此會使現場聲音混雜不清。音響設備則要靠近喇叭,進入擴音範圍以獲得清楚的收音。此外,正確使用麥克風,可大幅增加收音效果,如將麥克風靠近下巴,微微貼住,或用拇指貼住麥克風,下巴貼住拇指。麥克風仰角越高收音越尖、放低越沉,要注意麥克風不應該對著喇叭。

關於光源,莊頌偉則說,投影機通常因為流明不夠會放在較暗的地方,直播時會變一片白亮。可以點螢幕調整亮度讓投影片清楚,投影片的字體也要力求放大。

莊頌偉表示,小型教會直播軟體可使用XSplit,用iVCam把手機鏡頭轉做電腦攝影鏡頭。至於近日頗受注目卻有資安疑慮的Zoom,他認為僅適合開會使用,因為需密碼、具封閉性,不適合禮拜。臉書操作簡單,使用的人多,容易進入,也是小型教會直播的選擇,但記得手機要開啟飛航模式,否則會因來電中斷直播

 

2021/05/28疫情新聞

全台本土破6千例!一表懂最新分佈 基隆破百、2縣仍淨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下午針對我國新冠肺炎最新疫情進行說明,新增本土加上校正回歸,共555例,自今年4月以來,我國本土確診數字激增至6073人。

 ID-3172271

▲全台本土確診數字已經突破6千人。(圖/三立新聞網製圖)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今日的記者會上指出,國內疫情趨向平坦,但沒有下降的趨勢,認為這狀況不太好,坦言社區有感染者未篩出,呼籲熱區篩檢要加快。不過新增本土確診數字也未攀高,他指出和三級防疫警戒有關。

今日也宣布新增19例死亡個案,創下新高。自疫情爆發以來,我國已累計7315例確診,其中有78例死亡。

今年疫情升溫後,《三立新聞網》也整理自4月1日以來至今各縣市的本土確診病例數,雙北仍是疫情重災區,新北市有2873例,而台北市有2369例,桃園市有248例、彰化縣有133例,而基隆市也於今日突破三位數,到了103例。本島部分,僅剩苗栗縣、嘉義縣、嘉義縣及台東縣的本土確診維持個位數,而離島部分,連江縣有3例,金門和澎湖維持0本土確診。

快訊/郭台銘出手!確定申請疫苗來台 永齡:盼少走冤枉路

郭台銘確定申請疫苗來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8)日公布疫苗專案輸入流程。永齡基金會下午就宣布將會依目前政府提供的方向準備相關內容提出申請,但也希望政府和民間彼此能合作!

 ID-2994913

永齡基金會下午宣布將會依目前政府提供的方向,準備相關內容,提出申請疫苗來台。(圖/記者戴玉翔攝影)

永齡基金會表示,關於疫情指揮中心釋出,企業和地方政府可經由專案申請方式輸入COVID-19 疫苗,永齡會依目前政府提供的方向準備相關內容提出申請,但由於COVID-19 疫苗取得及未來計劃與全國防疫政策息息相關,計劃內容有許多權責細節,需要政府釐清,指揮中心對於「專案申請」若能有更進一步的辦法,與細節制定,以及對於需求計劃、文件的標準,將對專案申請更有效率!

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受訪時也說出更進一步的規劃,她表示「永齡已成立專案小組開始規劃送申請,但仍是會找合規藥商申請。指揮中心已提供一定的項目說明,但疫情之際,政府和民間若彼此能合作、提供協助,法規適用等,避免走冤枉路,應該會更有效率!」

根據疫苗專案輸入流程,首先,申請疫苗專案輸入的對象必須是委託藥商,申請時須檢附執行計畫書、數量及計算依據、供貨時程、有效期限、藥品說明書、冷鏈及倉儲設備、原廠授權書、國外上市證明或替代文件,並交由食藥署召開專家會議審查,最後依照指揮中心防疫政策規定使用。

封城?北市「升第4級警戒」兵推 侯友宜:新北準備好了!

傳北市府近期打算進行升級第四級警戒,擴大管制的兵棋推演。至於新北市是否有相關準備?市長侯友宜今(28)日回應說明,「我們去年也都演練過,也都做好準備了」。

 ID-2482258

▲ 針對第四級警戒兵推,侯友宜證實「都做好準備了」。(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柯文哲嚴陣戒備,更傳出北市府近期打算進行升級第四級警戒,擴大管制的兵棋推演。新北市府對四級警戒是否進行相關準備?對此,侯友宜今日赴中和視察防疫物資發放情況時受訪表示,「我們去年也都演練過,也都做好準備了」。

針對即將抵台的15萬劑莫德納疫苗,侯友宜回應指出,這15萬劑的疫苗進到台灣來,我們特別拜託大家,現在全國都在缺疫苗,尤其在整個醫護同仁的量能上顯然是不足的,像昨天新北市只配發了1.8萬劑,還有1.4萬個醫護同仁沒有得到。

侯友宜說,在整個戰略的部署上,我們必須要兼顧全國的醫護同仁的疫苗的施打量,更要去調整整個在一級作戰區的部署思維,在一級作戰區的所有醫護同仁們,他們需要更充足的配備,如何把雙北這樣一個一級作戰區的疫區,能夠把它防堵住,不要讓它再蔓延出去,就要給它更充分的配備力量去守住這一塊。

因此,侯友宜強調,在疫苗的分配,應該要有作戰的整個作戰熱區的整個重新部署的觀念。

整理包/看台灣採購疫苗到貨進度表 莫德納、AZ又差異在哪?

 
台南獲AZ疫苗、永康分局員警上午前往衛生所施打。記者周宗禎/翻攝
台南獲AZ疫苗、永康分局員警上午前往衛生所施打。記者周宗禎/翻攝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全台升到第三級警戒,使疫苗需求量也急速上升,目前台灣共取得30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最新一批15萬劑莫德納疫苗也於今(28)日抵台 ,預計兩週後能夠檢驗完畢開打。聯合新聞網整理目前台灣採購到的疫苗及到貨情況,以及這些疫苗有什麼副作用,兩劑注射間隔又是多長呢?

 

 

採購3000萬劑-目前到貨88萬劑-八月底前達1000萬劑

 

台灣採購的新冠疫苗,到貨進度表。
台灣採購的新冠疫苗,到貨進度表。

 

 

統計目前我國疫苗採購計畫,分別透過COVAX(疫苗全球取得機制)平台採購476萬劑新冠疫苗,以及直接跟藥廠購買的AZ疫苗1000萬劑、莫德納疫苗505萬劑,國產疫苗則預計各採購500萬劑,總計約3000萬劑。

 

而目前這些疫苗到貨進度,截至今(28)日,國內擁有70多萬劑AZ疫苗,及即將抵台的15萬劑莫德納疫苗,到貨共計約88萬的新冠疫苗,尚還有約有2912萬劑疫苗未到貨。

 

指揮官陳時中在27日的疫情記者會中也透露未來的疫苗到貨時間表,預計6月底前將有200萬劑AZ及莫德納疫苗抵台(包含今天到貨的15萬劑),8月底含國產疫苗,總計可達1000萬劑疫苗到貨。

 

 

陳時中:6成民眾 10月可打完第一劑疫苗

至於何時能讓民眾打完第一劑,陳時中表示,這要看疫苗供應量,若要有6成民眾施打完第一劑疫苗,那大概要1400萬劑左右的疫苗,因8月底到貨的數量約為1100萬劑,可能還不足,目前預計的情況是約到9月才能有足夠的供應量,若是施打速度可以跟上,10月能施打完成。(延伸閱讀:想看更多每日最新疫情數據、疫情分布地圖與疫苗整理,請點看「台灣疫情數據圖表」專題)

 

 

 

 

新冠疫苗比較。
新冠疫苗比較。

 

副作用:AZ第一劑高過第二劑 莫德納第二劑高過第一劑

台灣採購疫苗差異:

綜觀目前3支普遍獲各國使用的AZ疫苗,莫德納疫苗、輝瑞BNT的三期臨床試驗顯示保護力達71-95%,目前台灣可以施打的疫苗品牌都為AZ疫苗,今(28)日到貨的莫德納疫苗,則預計在兩週後開打。輝瑞BNT則沒有採購到。

延伸閱讀:哪個縣市疫苗接種率最高?

 

1. 保護力

·AZ疫苗:AZ疫苗打完第一劑的22天後有71%的保護力,兩劑間隔12周保護力可達81%,但根據接種間隔時間不同,防護力差距大,相隔分別23天和28天,防護力分別為62%和90%,但都是在第1劑之後的42天,產生防疫效果。

·莫德納疫苗:2劑莫德納疫苗保護力高達94%,高於AZ疫苗的81%,但不良反應頻率也比較高。

 

2. 副作用

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COVID疫苗副作用比較表」可知:

·AZ疫苗常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發燒等,少數會出現接種部位硬塊、嘔吐;接種完成兩劑後。

·莫德納疫苗常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發燒等,少數會出現接種部位紅斑、蕁麻疹、泛紅。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副作用發生頻率,年長者發生頻率低於年輕人。 腺病毒載體疫苗(AZ)第一劑高過第二劑,mRNA疫苗(莫德納、輝瑞)第二劑高過第一劑

宗教團體開第一槍! 國際佛光會申請進口50萬劑嬌生疫苗

 
佛光山所屬的國際佛光會昨天已經正式發文衛福部疾管署,申請專案核准進口捐贈美國嬌生藥廠疫苗20萬至50萬劑。資料照/記者黃仲裕攝影
佛光山所屬的國際佛光會昨天已經正式發文衛福部疾管署,申請專案核准進口捐贈美國嬌生藥廠疫苗20萬至50萬劑。資料照/記者黃仲裕攝影
國內疫情不斷升高,疫苗採購成最防疫關鍵,繼地方政府、企業界,宗教團體已經開了第一槍,佛光山所屬的國際佛光會昨天已經正式發文衛福部疾管署,申請專案核准進口捐贈美國嬌生藥廠疫苗20萬至50萬劑,並協助與原廠對接疫苗暨物流送抵台灣作業,以建構台灣防護網及維護國人健康,進行人道關懷行動。國際佛光會致疾管署公文指出,有鑑於全台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峻,國際佛光會本著人道關懷的精神,擬請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辦理輸入許可程序,對已獲得國外查驗登記核准,具相對有效、安全且經多國使用之「美國嬌生藥廠疫苗」等經國際認證之疫苗,20萬至50萬劑,捐贈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請依實際需求優先提供國內主要醫學中心、第一線醫護人員、軍警消、宗教神職人員等國人使用,以保障並遏止疫情蔓延。

 

公文強調,依據《藥事法》第48-2條規定,中央衛生主管機關「為預防、診治危及生命或嚴重失能之疾病,且國內尚無適當藥物或合適替代療法…」或「因應緊急公共衛生情事之需要」,得專案核准特定藥物之製造或輸入。

 

公文最後指出,請疾管署考量國內疫情之需要,採取緊急使用授權機制,同意國際佛光會此項人道關懷行動。

佛光山所屬的國際佛光會昨天已經正式發文衛福部疾管署,申請專案核准進口捐贈美國嬌生藥廠疫苗。圖:讀者提供
佛光山所屬的國際佛光會昨天已經正式發文衛福部疾管署,申請專案核准進口捐贈美國嬌生藥廠疫苗。圖:讀者提供
佛光山所屬的國際佛光會昨天已經正式發文衛福部疾管署,申請專案核准進口捐贈美國嬌生藥廠疫苗。圖:讀者提供
佛光山所屬的國際佛光會昨天已經正式發文衛福部疾管署,申請專案核准進口捐贈美國嬌生藥廠疫苗。圖:讀者提供

喊話中央別管面子、政治操作 柯P:北市也可幫忙疫苗

台北市長柯文哲向中央喊話,請中央說清楚疫苗進度,將人民生命當第一考量,北市也可幫忙。(記者鄭名翔攝)台北市長柯文哲向中央喊話,請中央說清楚疫苗進度,將人民生命當第一考量,北市也可幫忙。(記者鄭名翔攝)

2021/05/27 19:26〔記者鄭名翔/台北報導〕台北市長柯文哲為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昨天嗆聲中央,又砲轟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他今天姿態則稍放緩,向中央喊話,北市府會盡量與中央合作,但請中央說清楚疫苗進度,「不要意識形態、不要政治操作、不要面子」,將人民生命當第一考量,北市也可幫忙,他說完嘆口氣,「我也不知道怎麼講。」

柯文哲指出,北市當然有錢買疫苗,但中央更有錢買,只是當前問題一樣,現靠著人民素質維持嚴格的自發性封城,但估計未來確診仍會增加,尤其死亡人數會持續上升,「重症的慢慢救不起來」,因此希望把人民生命優先看待,這時別去管面子、意識形態、政治操作,中央先講清楚計畫、疫苗何時下來,或有什麼北市可幫忙的,「唉,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講。」

柯文哲提到,也許蔡英文總統考量協助國產疫苗發展,但這個方式見仁見智,他主張採韓國戰略,一開始就用台灣強項代工,不去搶專利權或自行研發,依現實考量只有大廠才有能力拿到世界發行權利,乾脆代工台灣區自己賣,以外再繳回總公司,若現在要做自有品牌很吃力,所以才說此是將國民當賭注。

柯文哲認為,中央有其考量,並無對錯,每人想法不同、並未抱怨,只是若美國願意賣給我們,就盡量想辦法爭取;至於有媒體問到,中央配發疫苗時,高雄比新北多3000劑,柯文哲強調「別挑撥離間」,疫苗發下來按照醫學上判斷施打,讓疫苗發揮最大的效果。

基隆新增17例 疫調發現已有家庭次級傳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基隆市17例本土病例,基隆累計已有96例,基隆市長林右昌說,今天疫調發現基隆市已經有家庭次級傳播,提醒民眾在家也不能鬆懈,更要注意防疫。(圖為基隆市政府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基隆市17例本土病例,基隆累計已有96例,基隆市長林右昌說,今天疫調發現基隆市已經有家庭次級傳播,提醒民眾在家也不能鬆懈,更要注意防疫。(圖為基隆市政府提供)

2021/05/27 19:05〔記者俞肇福/基隆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公布基隆市新增17例武漢肺炎本土病例,累計已有96例,基隆市長林右昌出面說明初步疫調結果;林右昌說,今天疫調發現基隆市已經有家庭次級傳播,提醒民眾在家也不能鬆懈,更要注意防疫。

林右昌說,目前已經有數起幾乎全家人都確診的案例,形成次級傳播,因此他特別呼籲大家回到家中也要重視防疫;他提醒民眾,進到家門之前不妨先用酒精消毒,進門後儘速去洗澡,在家中也要保持距離,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他指出,成功市場攤商共匡列68人、居家隔離26人,21人完成PCR檢測,其中1人陽性反應,其餘42人快篩顯示陰性,目前沒有新增案例,如果今天採檢5人也是陰性的話,可能成功市場案例就能獲得控制。

至於果菜市場攤商案,林右昌說,目前共匡列84人,今天下午安排21人進行快篩,其餘63人將在明天快篩,日前針對較密切但未同住的家人共5人進行PCR檢測,都是陰性反應。

林右昌逐一說明今天17起病例已掌握的疫調資訊,案6171是20多歲女性,台北某金融機構的員工,因為同辦公室的主管確診,她經採檢後確診,應該是在台北工作場域被感染。

基隆市某醫院的行政人員(案5203)日前確診,今天新增的案6213是她的父親,案6626是她的母親。父親60多歲,在西門町工作。案6627是這對夫妻的朋友。

案6216是50多歲女性,兒子是案6215,兩人是小姑娘小吃店老闆娘的姊姊和外甥。案6214是40多歲女性,是小姑娘小吃店老闆娘的弟妹。

案6217是曾到萬華美金茶藝館消費男子(案2566)的朋友。案6218是70多歲女性,5月17日身體不適,自行就醫篩檢確診。

案6438的女婿是新北確診個案,她在25日出現症狀,就醫確診。案6439和案6440是中年夫妻,兩人一同在萬華青年公園賣2水果。案6628是海大學生,他的室友在台北確診。

案6629是70多歲女性,5月16日覺得身體不適,自行就醫確診。案6631是她的丈夫,案6630和案6632都是她的女兒。

台大醫院急診室的醫師 手稿…

爲了台灣
請把這封信 (incoming call)
用盡一切力量宣傳出去

台灣重要的一役!

台大醫院急診室的醫師 手稿…

這幾天
急診開始如預期般的狀況惡化

最大的問題
是在無症狀跟略有症狀
卻想來『篩看看』的病人實在太多了

醫藥崩壞
只差臨門一腳

我相信大多數的人
只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而不是故意要讓醫療崩壞的

所以
我做了一份流程圖
需要大家協助我把急診的狀況傳出去

時間不多
我先講兩個最重要的概念。
1 請把自己和所有其他人都當成無症狀感染者

因此
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
人與人的連結

口罩 洗手 社交距離最好
能做到盡量自我隔離14天

這個病毒
在無症狀和輕症患者身上
大概7~10天就會失去傳染力
一般估14天

只要我們的連結降到最低
最後一個
帶著病毒亂跑的人接觸不到下一個人14天後
它就失去傳染鏈了

2 這個病毒的重症率大概10%
換句話說
有9成的感染者
不管是無症狀或是輕症
都是在家中休息14天就好

有不舒服的
可以考慮退燒止痛藥來緩解症狀
多喝水多休息

不幸出現了重症症狀才需要到醫院就醫
有篩檢需求
可以到社區篩檢站

我們懇求
大家把醫院的資源留給重症
那也是給我們運氣不佳的重症親友甚至是自己
多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如果你不是重症
就是是在家休息

既然如此
何不一開始就躲好躲滿呢

還有很多人
是在這樣的時期不得不出門謀生的

如果我們
是幸運能夠好好自主管理或自主隔離的人

請不要浪費我們的幸運

事情可以一路惡化

我們都看過他國的慘況
的確一不留神就是我們下一步的樣子

但目前
還有機會在懸崖邊止步

一起努力好嗎

我們為你堅守崗位
請你為我們留在家中

#做好自我隔離……

如果防疫就是戰爭!那我們的心態是什麼?預備好了嗎?

(hearts)如果防疫就是戰爭!那我們的心態是什麼?預備好了嗎?
引用:【中英雙語展示 ‧ 許國榮 Alex Hui 翻譯】
Ugandan President’s address to his nation. One of the best Covid-19 speeches till now, from anyone anywhere in this world.
以下是烏干達總統對他國民的致詞。 迄今為止,從來自世界各地對於有關Covid-19的演詞來說,被公認最佳演詞之一。
Uganda President KAGUTA MUSEVENI warns against people misbehaving during this COVID-19 period, “God has a lot of work, He has the whole world to look after. He cannot just be here in Uganda looking after idiots".
烏干達總統卡古塔·穆塞韋尼(KAGUTA MUSEVENI)告誡人們不要在COVID-19時期表現不佳,「上帝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整個世界都需要祂去照顧。他不能只是在烏干達這裡照顧你們這一班白痴。」
“In a war situation, nobody asks anyone to stay indoors. You stay indoors by choice. In fact, if you have a basement, you hide there for as long as hostilities persist.
在戰爭情況下,沒有人要求任何人呆在室內。你會選擇留在室內。實際上,如果你有地下室,只要戰火持續下去,你都會一直呆在那裡。
During a war, you don’t insist on your freedom. You willingly give it up in exchange for survival.
在戰爭中,您不會堅持自己的自由。 您願意放棄它以換取生存。
During a war, you don’t complain of hunger. You bear hunger and pray that you live to eat again.
在戰爭中,您不會抱怨飢餓。你會忍受飢餓,並祈求天父你能夠生存,有機會再次吃飯。
During a war, you don’t argue about opening your business. You close your shop (if you have the time), and run for your life. You pray to outlive the war so that you can return to your business (that’s if it has not been looted or destroyed by mortar fire).
在戰爭中,你不會為商店營業而爭論。你會趕快及時關閉門戶,你會為自己的活命而禱告;並且祈求這場戰爭早日過去,以便你可以重拾若果僥倖尚存的家園。
During a war, you are thankful to God for seeing another day in the land of the living.
在戰爭中,你會感恩上帝可以存活在有生命的地上,親眼看到新的一天。
During a war, you don’t worry about your children not going to school. You pray that the government does not forcefully enlist them as soldiers to be trained in the school premises now turned military depot.
在戰爭中,你不會擔心孩子不上學。 你會禱告祈求政府不要強迫他們當兵,而這些士兵要在現已變成軍用倉庫的學校場地接受軍訓。
The world is currently in a state of war. A war without guns and bullets. A war without human soldiers. A war without borders. A war without cease-fire agreements. A war without a war room. A war without sacred zones.
世界目前正處於戰爭狀態:一場沒有槍支和子彈的戰爭;沒有人類士兵的戰爭;一場毫無國界的戰爭;沒有停火協議的戰爭;沒有作戰室的戰爭;沒有神聖地帶的戰爭。
The army in this war is without mercy. It is without any milk of human kindness. It is indiscriminate – it has no respect for children, women, or places of worship. This army is not interested in spoils of war. It has no intention of regime change. It is not concerned about the rich mineral resources underneath the earth. It is not even interested in religious, ethnic or ideological hegemony. Its ambition has nothing to do with racial superiority. It is an invisible, fleetfooted, and ruthlessly effective army.
這場戰爭中的軍隊毫不留情:它沒有任何人性。它是不分青紅皂白,它不會尊重兒童、婦女、或崇拜場所。 這支軍隊對戰利品毫不感興趣。毫無意願去改變政權,毫不關心地底下的豐富礦產資源。 它甚至對宗教,種族或意識形態霸權都不感興趣。 它的野心與種族優勢無關。它是一支看不見的,腳步輕盈,殘酷無情的軍隊。

Its only agenda is a harvest of death. It is only satiated after turning the world into one big death field. Its capacity to achieve its aim is not in doubt. Without ground, amphibious and aeriel machines, it has bases in almost every country of the world. Its movement is not governed by any war convention or protocol. In short, it is a law unto itself. It is Coronavirus. Also known as COVID-19 (because it announced its destructive presence and intention in the year of our Lord 2019).
它唯一的議程是去收穫死亡。 只有在把整個世界變成橫屍遍野的大屠場之後,它才會滿足。 它實現其目標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這支軍隊並沒有陸戰、兩棲、或空戰設備,但它的基地卻幾乎遍布世界每一角落。 它的移動並不受任何戰爭公約或協議的約束。 簡而言之,這是一支橫行無忌的軍隊。 它是冠狀病毒。 也被稱為COVID-19(因為它是在主後2019年宣布了破壞性存在和意圖)。
Thankfully, this army has a weakness and it can be defeated. It only requires our collective action, discipline and forbearance. COVID-19 cannot survive social and physical distancing. It only thrives when you confront it. It loves to be confronted. It capitulates in the face of collective social and physical distancing. It bows before good personal hygiene. It is helpless when you take your destiny in your own hands by keeping them sanitized as often as possible.
不過,值得慶幸的好訊息是:這支軍隊都有弱點,它可以被擊敗。 只需要我們的集體行動,紀律和寬容。 COVID-19無法倖免於社交和軀體上的隔離。 它只有在你刻意面對它時才能蓬勃發展;牠喜歡被迎面對抗。 但面對集體性的社交和身軀上的距離,它投降了。它在保持良好個人衛生之前先鞠躬退役。 當你通過盡可能地掌握自己的命運,清潔雙手時,它更是無奈。
This is not a time to cry about bread and butter like spoilt children. After all, the Holy book tells us that man shall not live by bread alone. Let’s obey and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of the authorities. Let’s flatten the COVID-19 curve. Let’s exercise patience. Let’s be our brothers’ keeper. In no time, we shall regain our freedom, enterprise and socializing."
現今並不是哭泣之時,像被寵壞的孩童那樣,哭泣暫時肚飢的時候。 畢竟,聖經告訴我們,「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馬太福音4:4》。 讓我們服從並遵循當局的指示。 讓我們展平COVID-19的曲線。 讓我們保持耐心。 讓我們成為兄弟互相的守護。 我們恢復自由、進取和社會交往,指日可待。
In the midst of EMERGENCY, we practice urgency of service and the urgency of love for others. God bless us all.
在緊急狀態中,好讓我們操練迫切性的互相服務,和迫切性的互相關懷。但願慈愛的天父上帝憐憫祝福各位。

The best and most intelligent public speech ever made during Covid-19.
以上是「新冠病毒」疫情中,被公認為曾經發表過的明智公開演講。

被神肯定的事奉(天堂的奧斯卡獎)

分享:

講題:被神肯定的事奉(天堂的奧斯卡獎)

講員:陳美如傳道

經文:馬可福音十二章38~44節

12:38 耶穌在教訓之間,說:你們要防備文士;他們好穿長衣遊行,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們的安,

12:39 又喜愛會堂裏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

12:40 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罰!

12:41 耶穌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有好些財主往裏投了若干的錢。

12:42 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裏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

12:43 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裏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

12:44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裏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他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

前言:基督徒的事奉,是否受到神的肯定?能否得到這份來自天堂的榮耀(天堂奧斯卡獎)是有評審原則的。 它不像樂透廣告說的「媽媽都有講」(碼碼都有獎),它是有條件的,像是環球小姐一樣「身材」「外貌」……..必須合乎評審的標準。

天上的奧斯卡獎,就是上帝的誇獎,基督徒都有機會領取,只是當那天來臨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上帝不會問:

你開的是甚麼車?(只問你載的人還有多少人沒有交通工具)

你的房子有多大?(只問你邀請多少人來過)

你的衣服有多少?(只問你幫助過多少缺衣少食的人)

你的收入有多豐厚?(是否有不義之財)

你的職位有多高?(是否已充分發揮才能)

你有多少朋友?(幫助了多少人)

你住的是甚麼社區?(左鄰右舍相處的如何)

你是哪一種膚色的人(人格特質)

你為何花長長的時間找天堂之路?(只問你為何花長長的歲月留連在地獄之門)

你讀了多少聖經?(實踐了多少)

馬可福音38~44節,就像一齣舞台劇,劇中有文士、財主、窮寡婦,耶穌就是在台下的影評人,對劇中的人物做出評審(審判)。各位,想一想,有一天我們在告別人生的舞台後,在天堂的告示板上,你希望的是甚麼,是耶穌的責備,還是像窮寡婦般的稱讚?弟兄姊妹們,我們在世的事奉,要步步為營啊!因為魔鬼不會輕易的對我們放手,他如果不能把我們推下深淵,就必會高舉我們因驕傲而滅亡。所以,如果我們要在神的寶座前面站的住,就必須常常的實踐,被神肯定的事奉。

 

一、以神為重的事奉

        猶太人在奉獻的時候,有十三個奉獻箱安置在聖殿前,每一個奉獻箱有不一樣的用途,而信徒的奉獻就是支持聖殿的事奉。

作者馬可在描寫奉獻的過程中,在四十一節用「怎樣」兩個字題醒我們瞭解把錢投入庫的狀態,而牽動出窮寡婦行為的動機。

         我們知道事奉能否得到上帝的肯定,專看人心與上帝接近的程度,耶穌大大的誇讚了窮寡婦,卻不題財主,原因就在於窮寡婦把神的事工,看的比自己的肉體更重要。

         回過頭來,看看今天的社會,莘莘學子們以考試為重,企業家們把賺錢擺在第一位,全民都在瘋樂透,有誰在乎那窮寡婦投的兩個銅錢呢?

       1973年韓國趙鏞基牧師,籌款建教會,卻遇到了世界性的通貨膨脹,教會無法蓋成。於是他的弟兄姊妹就為他發起禱告會(神奇蹟似的介入)2~3百人一齊禱告。這時,一個老太太來到牧師的面前,流著淚說「我願把這付僅有的碗筷賣幾個錢,捐出來。」她說:「這是我僅有的東西,以後我用報紙墊著吃飯」她流著淚又說:「我不能空手去見耶穌」。於是,有人用一千美元買下那付碗筷,接著又有人………….,趙鏞基的教會蓋起來了。

      台灣的宇宙光,在12年前創辦之初,有三個月發不出薪水,一個年輕的同工,勒緊肚皮,每天只吃30元,繼續為宇宙光服務。創辦人林志平說:「我有一個餓肚子的同工,我不相信有這樣的同工我的宇宙光會倒下去」。如今宇宙光正在為台灣的教會發光。

       各位弟兄姊妹,我們會去見耶穌,你準備好了沒?你要兩首空空的嗎?

二、竭盡己力的事奉

       窮寡婦受到耶穌的稱讚(拿到天堂的奧斯卡獎)是因為她愛神,毫無保留的事奉,她寧可一無所有也要竭盡己力的事奉神,因為兩個銅錢是她的所有。這樣的事奉是一條孤單的路,不見得人人欣賞,但卻是一條充滿爆炸能力的路。所以耶穌當時就頒發奧斯卡獎給她了。

       海德,在印度傳教,12年來不斷的宣揚主的道,4380天不斷的禱告,他的教區卻無一人信主。海德不放棄,12年後的某一天,上帝尊重海德的信心,奇蹟似的介入,信主的人,忽然一天一個,一天兩個,數日之間整個聚落都得救。

       曾經有一天,海德受到聖靈的感應,說他今天會收割10個人得救,結果,從日出到日落海德一無所獲,後來他看到一戶人家,海德進去,那戶人家就得救了,但那戶人家只有九人,海德就連那戶人家的僕人也讓他得救了。剛好十個人信主。海德披星戴月的回去了。

海德這樣竭盡己力的事奉,是否應得天堂奧斯卡獎?

三、倚靠交託的事奉

倚靠與交託是交互作用的。若沒有真實的交託,就不會有全心的倚靠。同樣的,若沒有真實的倚靠,就不會有全心的交託。窮寡婦是真實的交託(兩個小錢是她所有的家當)她當天的所作所為,在主寶座前已做了紀念。她雖然不像亞伯拉罕、馬利亞、但以理(做了神肯定的事奉)被神題名紀念,她在世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她,可是天堂的計分板卻紀念她的榮耀。

馬理遜傳教士,對中國有著極大的貢獻。有一天他從中國坐船回到美國,同船的還有一位美國的知名人士,當船緩緩的駛入紐約港口時,熱烈歡迎的人群圍繞著的不是他,而是那一位知名人士。馬禮遜心裡自言自語說道:「你這默默無聞的佈道家,有誰理你呢?」這時,在他背後有一個微弱的聲音說道:「亨利!你還沒有真正的到家呢?」接著又說:「如果這是天堂的碼頭,人群歡迎的就是你啊!」。

【追思】謝媽媽追思_謝謝您親自蒞臨陪伴、關懷與安慰!

建中、佳伶:

願主讓你們享受最真實的平安!想想你們這幾年的艱辛,我非常佩服,感謝神曾經愛過,也盡了很大的力量在孝順母親上。

相信這是神的帶領,在真正負起牧會擔子後,神要你們更專心服事,母親祂親自照顧,而且我們都會在天上再相聚,願神保守你們,按牧我會到,參與並要看見神的恩待。

內湖信友堂馬清璽牧師

佳伶加油!

媽媽讀書會~駱惠珠老師

求主的安慰深深摸著你和建中的心。

媽媽讀書會~謝佳紋傳道

有任何需要幫忙的一定要說啊!

媽媽讀書會~周琪琪傳道

感恩!

基督徒社區關懷協會林淑容傳道

建中及佳伶,平安:

前些日子讀中興週報,知道親愛的謝媽媽已安息主懷,讀到佳伶對謝媽媽感性的告白以及對建中遭受劇變仍忠心服事深受感動,也相信您們心中雖不捨但有美好的盼望,對眾人也做了美好的見證。

敬祝凡事興盛 主恩滿溢

南京東路禮拜堂鈕倩倪姐妹

親愛的建中、佳伶,平安:

我都不知要說什麼安慰你們,已經有一段時間你們都為了媽媽奔波….我也在禱告中紀念。感謝神保守你們出入平安、服事有力量。願我們每一天都活在神的同在與賜福當中!

蘭雅禮拜堂廖靜梅姐妹

節哀順變,靠主得力!

蘭雅禮拜堂鄭俊祥執事

親愛的建中、佳伶:

願賜平安的神親自安慰您們一家人的心

願使人有盼望的神親自賜下祂安慰的話

願神賜給我們的信心使您們仍然的堅強

願在主裡的愛讓神的兒女彼此更加親密

這期間需我們為您們作甚麼嗎

願主親自來為我們成就一切在心中的感動

敬頌以馬內利 主恩永隨 主愛永在

蘭雅禮拜堂蘇金榜長老

建中哥:

為你的事奉及關懷工作感恩,願神紀念你事奉的辛勞,也願神親自安慰你的心,特別在這段難過的時間~

蘭雅禮拜堂賴建超傳道伉儷

建中:

願神安慰您。

信望愛教會林依明牧師

建中,佳伶:

願主充滿恩典的安慰與你們家同在。為你們禱告!

浮洲里浸信會尤鵬勳牧師

謝傳道、佳伶:

在此時刻,我不知要用甚麼話來安慰你們,但我求主安慰你們的心,我相信媽媽已在主的懷抱享受永遠的安息,我會為你們代禱。我相信立恆已懂事了,可以瞭解將來會在天上與奶奶相見的…

南港浸信會郭淑華姐妹

建中校友、佳伶姐妹:

願神的恩典及保守成為您們在這苦痛中力量的泉源

願神的安慰成為您們心中的平安

中華福音神學院王貴恆副院長葉雅蓮師母

親愛的建中、佳伶:

為母親過世,我們一同難過哀悼,為她的安息主懷,我們心頭稍得安慰。感謝主!因為祂已經廢去死亡,那一日,您們全家會在天上團圓(啟示錄21章)。

中華福音神學院吳獻章老師鍾麗英師母

建中、佳伶平安:

願主親自安慰您們全家 ,親自與您們同在!

中華福音神學院張宰金老師葉旻艷師母

立恆:

聽說你奶奶過世了,我特別來安慰你。

中興浸信會兒童主日學黃以樂弟兄

謝傳道&師母:

仍然記得寒假嘉君叔叔等大家還去探望謝媽媽,結果一下聽到這個消息還是很驚訝。

辛苦了,傳道與師母,在最近幾年照顧謝媽媽的生活;也懇求神在這樣的一段時間格外給你們心裡有平安。感謝神,謝媽媽安息主懷,也為謝媽媽以及傳道一家代禱,使你們有足夠的體力與精神面對許多後續的事情。

耶和華與你們同在!

中興浸信會青少年團契蘇健榮弟兄

謝哥、佳伶姐:

我在代禱中記念一切。

中興浸信會社青團契劉書如姐妹

親愛的謝哥,佳伶姐:

請您接受我最衷心的致意,願謝媽媽安享主懷,也請您堅強。

我們會持續的為您全家禱告!

中興浸信會社青團契洪慧芳姐妹

Dear 謝哥與佳伶

我很訝異此事,請堅強,多照顧自己。

遇此事哀傷必然是人之常情,但我相信您們與我一樣相信「神安慰」;上帝父神的慈愛,將撫平您一家人的憂傷!請真的多珍重自己為先!

在過去的日子裏,您們對我靈命的啟蒙與堅定,我銘感於心!真的,請節哀,好嗎?神安慰及主的愛將會撫平這一切!

中興浸信會社青團契羅渝婷姐妹

我在中主,無意間看到了一本書《牧師的眼淚》。當接到謝媽媽安息的消息時,心中有些許的落漠,一些謝傳道提及謝媽媽的種種事情,腦海中浮現許多歷歷在目的景象,雖心中明白謝媽媽已回到天父的懷抱中,但不捨之情是傷也是痛;所以看到了書,心中淡淡的愁緒被引發。我只看到此書封面的幾個字,這書或許談牧會的甘苦,而我卻隱約看到了牧者堅強背後心中的眼淚,講台上的堅持,是多少心中淚的層積,多少落默苦的等候,多少次為別人流下傷淚,仍要安慰激勵弟兄姊妹;若不是神的安慰及同在,是我早已崩潰。如今只能說,上帝收回的,祂必親自代替;如今,若苦也要為自己找一個宣洩的缺口,大聲的哭一場,那是為自己流的眼淚,其他的,分一點給我們,為你承擔一些,因為你是我們的牧者,要繼續帶我們往前走。要告訴我們謝媽媽後事的安排,我們好告訴其他的家人,因為,謝媽媽也是我們的家人。

再一次深深說,加油!

中興浸信會教育部同工蔡嘉君弟兄

願神親自安慰扶持你們,並加添你們力量度過這段難過的時間。

你們已盡力,並留下孝順的榜樣。願神在安息禮拜中得著榮耀!

亞特蘭大華人浸信會毛恩賜牧師及師母

李前總統追思告別禮拜:禱告文

李前總統追思告別禮拜:禱告文

蔡慈倫牧師

        創造宇宙萬物、並掌管人類歷史的全能父上帝,我們感謝祢的救恩,差遣祢 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而死,並復活,使我們有永生的盼望。今天我們 聚集,是因為祢恩召了我們的弟兄,也是我們所敬愛的李前總統,在此我們要舉 行追思告別禮拜。

        天父上帝,我們感謝祢恩待台灣,在台灣近代最巨變、嚴峻考驗的時候,祢 揀選、呼召了李前總統。他敬畏上帝,認識上帝慈愛與公義的本質,明白祢在人 類歷史中的作為,堅持以民主及和平改革台灣,讓台灣在面臨最重要的轉型時 刻,能夠免除流血的政變與傷亡,為台灣立下民主的基石。在他擔任總統的職位 期間,勇敢面對台灣過去歷史的悲劇,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向二二八罹難的家屬 道歉,讓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的陰霾逐漸散去,讓台灣人民開始看見曙光。

        主啊,我們感謝祢,讓李前總統因為認識祢,一生在祢的引導下,為台灣國 家、社會、人民做出有貢獻的作為。我們也祈求上主,繼續恩待台灣、憐憫台灣, 讓執政者與台灣人民,能夠繼續追隨李前總統的腳蹤,「行公義、好憐憫,存謙 卑的心與上帝同行」。

        天父上帝,如今李前總統已經完成了祢在地上所託付他的使命,回到了天 家,安息在主的懷抱中。雖然我們悲慟不捨,李前總統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所 愛的台灣,但我們相信,那美好的仗他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他已經跑盡了,所 信的道他已經守住了。 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他存留。

       全能的上帝,祢就是生命的源頭,我們從祢而來,也要回到祢那裏去,祢是 我們永遠的居所。這個時候求祢賜福,使我們的心靈得著安慰。我們要特別為李 前總統摯愛的家人禱告,求親愛的聖靈運行在每一位的心中,安慰他們、擦乾他 們的眼淚。

        在這個時刻,我們懇求天父上帝臨在我們的當中,並引導我們。透過今天的 禮拜,以及李前總統生命的見證,幫助我們思想生命的意義與結局。求祢開我們 的眼睛,使我們能看透世上萬事,並看見真理的亮光,使我們無論處境如何,都 能得著祢恩典的救贖與幫助。如此禱告,是奉靠我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

禱告

醫療人員荒!全球逾11.5萬醫護染疫亡 台灣近800名醫療夥伴離職

2021-05-25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醫療人員荒!全球逾11.5萬醫護染疫亡 台灣近800名醫療夥伴離職

 記者 曾雪瀅 追蹤
全球醫療體系一年多下來持續拉起警報,讓前線醫護深感疲憊。(Flickr by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連日來各大社群媒體也出現不少醫護人員奮力抗疫的身影。救護人員在執行新冠肺炎疑似或確診病人相關勤務時,必須穿著全套防護裝備,一旦著裝往往2-8小時才能脫除,換下防護衣後,只見到汗流浹背的背影。
【記者曾雪瀅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全球至今已超過十萬名醫療及照護人員染疫死亡。而在這場漫長及艱巨的疫戰中,原本護理人力便已吃緊的台灣,短短四個月就減少了795名護理人員,讓醫療資源及醫護人手方面更顯緊張。WHO秘書長譚德塞24日在瑞士世界衛生大會(WHA)線上會議上表示,新冠疫情來襲的近18個月中,至少已有11.5萬名醫護人員死於這一全球大流行疾病,感染病毒的醫護人數則更多,然而他們的犧牲卻得到極少關注。

保護醫護為全球緊急事項

他先是讚揚這些一線醫護人員,為對抗新冠肺炎所做的犧牲,「他們挽救了無數的生命,且為其他人奮鬥,儘管他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但還是在生死邊緣離開人世。」

譚德塞表示,自新冠危機爆發以來,許多醫療工作者感到「沮喪、無助和缺乏保護,無法獲得個人防護裝備和疫苗」,對此他呼籲各國,應保護站在抗疫前線的眾醫護人員,並敦促所有國家大幅度擴大疫苗接種規模。

他指出,目前超過75%的疫苗集中在十個國家,但仍有130個國家,就連一劑新冠疫苗都沒有。他並批評當前疫苗危機為「可恥的不公平現象」,呼籲擁有大量庫存疫苗的國家應分享疫苗。他說:「如果疫苗能平均分配,全球施打的劑量足以覆蓋所有醫護人員和老年人。」

 

近八百人離職 台灣醫療人手吃緊 

一年多下來,全球醫療體系持續拉起警報,台灣也不例外。自五月15日起全台每天確診數破百,而在上週便爆增1827例確診病例,數字已超過一年的病例總量。然而在國內確診連日激增之下,基層護理人力卻明顯吃緊。

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護師工會)在臉書上引述衛福部、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的統計數字表示,自二月至五月期間,護理人員執業率從59.7%下降至59.2%,並已有795位醫療夥伴離職。

於是連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在19日發出退離醫護徵召令,希望徵求退休、退職醫護人員進駐檢疫所支援,讓防疫能量更多一些。

另一份「2018-2024年推估護理人力缺口」的報告顯示,自2018年的短缺推估值為5,571-15,027(人),大幅耀升至今年的10,338-19,203(人),估計2024年數字將持續遞增,達15,964-24,447(人)。

紀念前線醫護辛勞

嘉義基督教醫院院牧部在臉書上寫下:「每個上班日,院長和主管們針對疫情最新狀況,召開防疫會議,檢視、討論各項流程、人員、物資……等需求及應變措施。」同時也張貼一張在中午時分,正值36度高溫下,醫護、警衛同仁們全副配備緊守崗位的照片,希望民眾顧念前線人員的辛勞。

連日來各大社群媒體也出現不少醫護人員奮力抗疫的身影。救護人員在執行新冠肺炎疑似或確診病人相關勤務時,必須穿著全套防護裝備,一旦著裝往往2-8小時才能脫除,換下防護衣後,只見到汗流浹背的背影。

醫護人員工作環境本屬高風險,尤其現在疫情越來越嚴峻,他們每天都處於過勞狀態,並在高危環境下工作。然而不少醫護反映,他們並沒有得到足夠的後備資源,如安全設備及休息住宿隔離場所。

本身為基督徒的新竹馬偕醫院急診部主任白永嘉醫師不定期在臉書更新醫院狀況,他於24日發文表示:「雙北的醫療夥伴們,已經累到極限邊緣……醫療照護體系下的每一個人,都擔心自己不小心會被傳染,害到自己最親的家人,但還是要堅守自己崗位,盡力去拯救每一個病人……。」

他呼籲民眾盡量減少暴露在危險中,並引述出自以賽亞書四十章31節的經文,對台灣民眾說:「讓辛苦危險的醫療夥伴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累得才有價值。」才能降低前線醫療人員的負擔。

 

COVAX新冠疫苗為何不夠?全球最大製造商停止出口,亞洲多國面臨浩劫

COVAX新冠疫苗為何不夠?全球最大製造商停止出口,亞洲多國面臨浩劫

蔡娪嫣 2021-05-27 16:10
5月10日,印度阿薩姆邦第一大城古瓦哈提,醫護人員正幫民眾施打新冠疫苗(美聯社)

5月10日,印度阿薩姆邦第一大城古瓦哈提,醫護人員正幫民眾施打新冠疫苗(美聯社)

尼泊爾67歲的退休銀行家喬達姆,今年2月獲得第一劑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時,尼泊爾確診數量還很少。三個月後的現在,該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呈指數型上升,每日新增8000多例,導致醫院病床和氧氣短缺,該國大部分地區也陷入封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喬達姆(Uddhab Gautam)不知道何時才能獲得第二劑Covishield,那是印度血清研究所(SII)生產的英國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研發疫苗。他在首都加德滿都的家中,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作為老人,我挺擔心會感染病毒。」

喬達姆的困境與全球數百萬人所面臨的相似──隨著「世界藥廠」印度疫情加劇,本地疫苗廠迫切需要供應本國人口,全球最大疫苗製造商「印度血清研究所」無法再出口其產品。印度血清研究所明確表示,已經停止提供疫苗給COVAX(新冠疫苗全球取得機制)平台,最快要到今年年底才會開始出口疫苗。

COVAX本意是分散疫苗研發風險,並在今年底前確保疫苗公平分配,尤其要讓經濟弱勢的高風險國家也能得到疫苗保護。對於依靠COVAX來控制自身疫情爆發的發展中國家而言,這構成了巨大危機。全球新冠疫苗劑量短缺高達1.4億,到6月底將達到1.9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擔憂地表示,目前沒有解決短缺問題的時間表。

4月28日,印屬喀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一名老人正接種新冠疫苗Covishield(美聯社)
4月28日,印屬喀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一名老人正接種新冠疫苗Covishield(美聯社)

COVAX為什麼會缺乏疫苗?

印度是全球學名藥(generic drugs)及疫苗的最大製造國,6家疫苗大廠與數家小型生產商都在印度,製造小兒麻痹、腦膜炎、肺炎、輪狀病毒、卡介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德國麻疹等各式疾病的疫苗。為對抗新冠肺炎,印度有超過6家醫藥公司投入疫苗研發工作,其中一家即是創立53年的最大疫苗製造商「印度血清研究所」。

去年,印度血清研究所承諾向COVAX提供2億劑疫苗。根據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說法,今年2月至5月之間,印度血清研究所應交付逾1.11億劑,銷往非洲和亞太地區等國家,但截至25日,該製造商僅通過COVAX分配約3000萬劑。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說法,印度血清研究所交付延誤,加上「疫苗民族主義」(vaccine nationalism)還有疫苗生產能力有限、資金匱乏等,都是COVAX計劃難以實現目標的原因。COVAX本應已提供1.7億劑疫苗,但根據數據,截至25日,它僅向12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7100萬劑,印度血清研究所製造的疫苗佔了其中快一大半(42%)。

新冠疫苗Covaxin (美聯社)
新冠疫苗Covaxin (美聯社)

疫苗生產國用盡世界各國也需要的劑量,GAVI希望能於今年第3季恢復交貨。印度僅有3%人口接受了兩劑疫苗接種,印度血清研究所上週表示要先全力供應本國需求時,透露它已累計交付超過2億劑給印度政府。該製造商執行長普納瓦拉(Adar Poonawalla)表示:「我們將繼續擴大製造規模,並優先考慮給印度,我們還希望在今年年底之前開始向COVAX和其他國家供貨。」

普納瓦拉說,該製造商無法「以犧牲印度人民的利益為代價」來出口疫苗,並將「繼續竭盡所能,支持印度的疫苗接種計畫」,「我們會有如往常一樣,努力不懈地與政府合作,為人類盡最大努力。」

疫苗短缺給發展中國家帶來浩劫

尼泊爾累計超過50萬新冠確診、6700人死亡,該國僅有1.9%的人口接受過兩劑疫苗接種。根據當局說法,COVAX最初承諾提供尼泊爾1480萬劑疫苗,足以覆蓋該國約四分之一的人口,但最終變成先分配190萬劑。

目前僅34.8萬劑Covishield交貨給尼泊爾,衛生部發言人高塔姆(Jageshwor Gautam)上週表示,該國儲備的急用疫苗僅約5萬至6萬劑。當局在幾天內就用光了,希望為所有老年人都先提供二劑保護。該國原預期4月底前還能收到100萬劑,但這批貨至今未到。

尼泊爾衛生部長崔帕西(Hridayesh Tripathi)說,該國正與美國、英國、中國、俄羅斯等國家就獲取疫苗進行溝通。他表示:「我們將盡快獲得所需的疫苗。我們很有信心。」

東京一位護理師正在準備施打輝瑞新冠疫苗。(美聯社)
東京一位護理師正在準備施打輝瑞新冠疫苗。(美聯社)

除了尼泊爾之外,根據GAVI,孟加拉、斯里蘭卡、柬埔寨、巴布亞紐幾內亞等疫情嚴重的亞洲國家,也都亟需疫苗交付。國際紅十字會(IFRC)指出,孟加拉1.64億人口僅2.4%進行疫苗接種,但該國已經沒有疫苗,至今仍單日新增一千多例確診。中國駐孟加拉大使館上周發表聲明宣布,應孟加拉要求,中國將再捐贈60萬劑疫苗。

根據IFRC,亞洲大多數國家都在為疫苗短缺而苦苦掙扎,亞太區主任馬修(Alexander Matheou)表示:「亞洲現在是全球疫情大流行的重災區,每週都有成千上萬人喪生,必須提供這些國家疫苗,以防止未來數周和數月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

COVAX疫苗供給失靈,將給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COVAX失靈不僅對亞洲國家帶來浩劫,也可能產生全球性的影響。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即警告所有國家,就算自己國家疫苗接種率已經提高,只要新冠病毒還在世界其他地方肆虐,仍有可能再遭遇病毒反撲。該機構聲明:「我們已經多次警告,我們放鬆警惕可能使中低收入國家無法公平獲得疫苗、篩檢和治療藥物。病毒不受控地傳播越久,就越可能有出現更致命、高傳染力的變種病毒。」

儘管有些國家迫切需要疫苗,但一些搶購足夠疫苗的富裕國家,已經準備幫非弱勢族群的年輕人接種疫苗。世衛(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上週譴責此情況為「疫苗種族隔離」(vaccine apartheid),超過75%的全球新冠疫苗總劑量,只在10個國家或地區施打。

新冠疫情下的缺氧危機:尼泊爾醫療體系瀕臨崩潰。(AP)
新冠疫情下的缺氧危機:尼泊爾醫療體系瀕臨崩潰。(AP)

譚德塞表示,疫苗不平等已變成醜聞,將害全世界繼續遭新冠肺炎疾病侵害,「如果分配得宜,到目前為止,全球生產劑量應足以覆蓋所有醫護人員和老年人。我們本來可以處於更好的境地。」

為了解決燃眉之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疾呼,過度施打疫苗的國家趕緊分享資源,各國製藥公司也應加快分發疫苗的步伐。譚德塞呼籲,製造商可將今年製造的一半疫苗都交付給COVAX,他直言:「現在的情況是,一小部分製造和購買大多數疫苗的國家,正控制著世界其他地區的命運。」(相關報導:印度疫情到底多慘?官方嚴重低估!紐時:恐多達7億人感染、超過400萬人死亡更多文章

尼泊爾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副武裝的軍人向準備火葬的病逝者敬禮。(AP)
尼泊爾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副武裝的軍人向準備火葬的病逝者敬禮。(AP)

無人到達終點的馬拉松》下山路都是凍僵屍體,牧羊人從死神手中救出6名跑者

無人到達終點的馬拉松》下山路都是凍僵屍體,牧羊人從死神手中救出6名跑者

蔡娪嫣 2021-05-26 11:00
2021年5月22日,中國甘肅一場馬拉松比賽導致21名選手死亡,被牧羊人朱克銘救下的張小濤選手。(取自微博)

2021年5月22日,中國甘肅一場馬拉松比賽導致21名選手死亡,被牧羊人朱克銘救下的張小濤選手。(取自微博)

中國甘肅省22日一場越野馬拉松,沒有任何人到達終點,21名菁英選手的生命馬拉松永遠止步於此,「下去的路上都是凍僵的屍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黃河邊高海拔約1000公尺到2200公尺處,紅土賽道崎嶇、蜿蜒、陡峭,且一下子爬升,使得選手不得不手腳並用在溝壑間攀爬。下午1時左右,詭譎的極端天氣如死神般降臨,冰雹、凍雨、迷霧阻擋視線,大風將選手吹得東倒西歪,賽道旁邊就是懸崖,一不留意就會踩空、或被颳下山崖。

49歲的當地人、白銀市景泰縣常生村村民朱克銘正好在附近,他從早上就爬到山上觀賽看熱鬧,因為午後天氣惡化,他躲到一處廢棄窯洞裡避雨,突然聽見洞外有人發出聲音,他才發現落難的跑者,一個個顯示失溫症狀,全身都淋溼了,舌頭凍得不聽使喚,喊著「好冷!」。朱克銘一共救下6名選手,一床被子、一堆火,將他們的意識烤回人間,讓他們平安下山。

2021年5月22日,中國甘肅一場馬拉松比賽導致21名選手死亡,牧羊人朱克銘(最右)救下6名選手。(取自微博)
2021年5月22日,中國甘肅一場馬拉松比賽導致21名選手死亡,牧羊人朱克銘(最右)救下6名選手。(取自微博)

獲救者之一的張小濤激動地在微博感謝:「再生之恩,永生難忘!」牧羊人朱克銘接受官媒訪問時回答:「我覺得我沒有做什麼,就是用自己的善良意識去幫助別人,不需要別人報答。但是我遺憾的是,自己沒有太大的能力去營救下面更多的隊員,這是我最大的遺憾,我一直睡覺的時候都想著他們。」

這場「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暨鄉村振興健康跑」在黃河石林景區舉行,由甘肅白銀市委、市政府主辦,景泰縣承辦,今年是第四屆,共有近萬人參加比賽和健康跑。中午12時,部分選手在微信群發布求救訊息,主辦單位調取選手的GPS訊息,然而直到14時才研判宣布停賽,並派出1200餘人的救援隊伍。172人參加的百公里越野賽,釀21人遇難。

一起跑的同伴都不在了

回顧比賽當天的情況,張小濤指出,從早上7點半就一直在颳風,氣溫很低,「很多人的帽子都被吹跑了。」下午雨勢漸強,到達最艱難的海拔急升賽道時,他沿著黃河邊跑,雨滴夾雜冰雹往臉上砸,「我眼睛都開始模糊了,有些看不清路。」(相關報導:前無古人的偉大!肯亞名將基普喬格2小時內跑完馬拉松全程,樹立人類體育史里程碑更多文章

張小濤當時是跑在前六名的選手,最後這前六名菁英當中,只有他活了下來,「我在路徑上超過了一位叫黃關軍的選手,還跟他打了招呼,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又擺了擺手,意思就是聽不見,後來我才知道他是聾啞人。」黃關軍是一位賽事經驗豐富的跑者,由於一場醫療事故而失聰,他最後只有透過越野賽的獎金維生。

021年5月22日,中國甘肅一場馬拉松比賽導致21名選手死亡,出動1200多名搜救人員。(AP)
021年5月22日,中國甘肅一場馬拉松比賽導致21名選手死亡,出動1200多名搜救人員。(AP)

一起跑的同伴都不在了,張小濤說:「還有一位來自貴州的吳攀榮選手,我們從賽程開始就基本在一起跑,到達半山腰之後他開始全身發抖,說話都開始哆嗦,我看他狀態也不好,就用胳膊挽著他一起。後來的記憶我也有點模糊,可能是風太大了路太滑了,我們沒有辦法一起攙著走。」

因為比賽尚未暫停,四周沒有補給點且毫無遮蔽處,張小濤只能繼續往上跑,大風颳得臉疼,他不斷摔跤,感到四肢僵硬,身體慢慢不受控制。在失去意識前,他又摔了一跤,這一次他知道起不來了,但接下來的動作可能救了他一命,「我趕緊拿保溫毯披上,之後拿出GPS定位器,按了SOS,之後我就昏過去了。」

遺憾沒有救更多人,睡夢中仍想著死者

朱克銘躲避的廢棄窯洞位於海拔2202公尺處,從賽道最高點往上越過草坡,就能到達。他經常在這裡放羊,因此在窯洞裡放了一些乾糧與乾衣服、被褥,以便不時之需。待到大概下午2時許,朱克銘發現窯洞外面有人的聲音,他上前幫忙,對方腳抽筋動彈不得,他便把人攙回到窯洞。

「我趕快給他按摩手腳,生火取暖,把衣服烘乾,後來陸陸續續地,又進來4個人,都是參加馬拉松的,都已經凍得不行,全身衣服都濕了,」朱克銘的一床被褥分給這群人捂著,他還找了一件乾衣服仍進火堆裡,讓柴火燒得更旺。選手告訴他,後面還有好幾個暈倒不醒的人,5人在洞內烤火期間,朱克銘一人出洞找到了第六人,就是張小濤。

2021年5月22日,中國甘肅一場馬拉松比賽導致21名選手死亡,牧羊人朱克銘在這窯洞裡救下6名選手。(取自微博)
2021年5月22日,中國甘肅一場馬拉松比賽導致21名選手死亡,牧羊人朱克銘在這窯洞裡救下6名選手。(取自微博)

保溫毯讓失溫的張小濤撐到朱克銘經過,因為地勢險峻,牧羊人喚來一位恢復良好的選手,一起把他扛回窯洞。張小濤依稀記得,救命恩人幫他把濕衣服脫下來,用溫暖的被子將他包裹住,過了一個小時左右,他才恢復清醒。朱克銘說,他與選手們直到晚上7時才一起整裝下山,到山底之後,才終於獲得白銀市搜救人員的協助送醫。

儘管獲得整個社會的讚嘆,朱克銘仍覺得有很多遺憾。他說,一直無法忘懷救起張小濤之後,在2公里遠的草坡看見幾名落難選手,「當時其中一些人已經不行了,一名男子趴在山崖邊上,我聽見他在喊『我不行了、不行了』,就趕快跑過去。」朱克銘在睡夢中仍會回到那狂風暴雨的草坡,「我跑到的時候,他的身體已經凍得沒有溫度了。」(相關報導:前無古人的偉大!肯亞名將基普喬格2小時內跑完馬拉松全程,樹立人類體育史里程碑更多文章

2021年5月22日,中國甘肅一場馬拉松比賽導致21名選手死亡,牧羊人朱克銘在這窯洞裡救下6名選手。(取自微博)
2021年5月22日,中國甘肅一場馬拉松比賽導致21名選手死亡,牧羊人朱克銘在這窯洞裡救下6名選手。(取自微博)

新年新希望,楊牧谷

https://www.revmkyeung.info/blank-17

詩篇四十七篇

新年新希望

因為舊事已過,都成新的了;因為前面展開的一年,就是一張未沾上任何色彩的畫希,代表著無限的可能;又像一本得以續期的書,可以再仔細研續。所以小的時候,老師總愛在學期開始就給我們「我的計劃」,或「我的志願」之類的作文題目。

但新年真的代表著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嗎?新的日曆真代表著一張新的畫布,可以帶來無限的可能?假如小的時候我們喜歡為新的一年作計劃、作夢,為甚麼長大了就不再作計劃,不再作夢?是夢不真實,因此沒興趣去作?抑或我們自己不真實,不敢再寄望,因此不敢再作夢?

到底是甚麼勢力或經驗把我們的夢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