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之犢不畏虎

初生之犢不畏虎
2021/3/31

1931年,年頭出生的蔡仁理牧師,在1947年16歲的時候,參加台灣長老教會舉辦的第一屆青年夏令營,有1200位青年學子參加,由黃彰輝牧師主講,黃牧師對參與營會的青年提出挑戰。當時蔡牧師受到黃牧師的感召,於是高中畢業後,就投考台灣神學院,預備將來成為上主所用的僕人。

蔡牧師大半人生的服事都在機構,對於牧會時間很短,感到有點遺憾。然而,上帝的美意奇妙安排,蔡牧師說他的母語是日本語,因著從小求學住姑姑家,有很好的日語教育。讀神學院時學會台語,卻因為他本是客家子弟,所以神學院畢業後,被派到苗栗公館客家教會,也因此結下好姻緣,對象就是當時司琴的美少女19歲的詹玉英姐妹。上帝賜福在他們的家庭,他們鶼鰈情深已經走過67年了,也已有了曾孫。

話說從前,1952年6月下旬,蔡牧師神學生三年級的時候,那年適逢學長葉保進畢業,他是花蓮太魯閣族原住民,他將行李托寄火車回家,而自己想從埔里翻山越嶺走回花蓮。消息傳開之後,有一群學弟張秉仁、鄭連明、陳學源、呂金俊和蔡仁理共五人,想陪伴葉保進走回家鄉。

於是他們開始計畫,一人帶了兩斤的米,也帶了些魚罐頭,從前的飯盒當煮飯的器具,簡單的隨身衣服,非常簡單的裝備,就這樣上路了。首先搭巴士到埔里,在那過一夜,再從埔里出發走到霧社,也在霧社過一夜,在這兩處有教會傳道人接濟。

從霧社開始,就隨著原住民葉保進帶路前進,在路上遇到出來打獵的原住民,就向對方盤問相關的路況,就這樣爬山到了將近合歡山的山頂,有原住民打獵休息的草蓬,在那又過了一夜。最後翻越合歡山脈到了東部,下山就比較順利,當晚抵達花蓮的阪邊,就是銅門發電所,再走到花蓮港教會。全程花了四天三夜,五個人完成任務,陪伴學長葉保進回到故鄉花蓮的家。

他們年少輕狂大膽冒險,也因為當時還未開闢東西橫貫公路,只靠早時所謂驛站小路,還有險要的關隘都只有原住民在使用,而且是斷斷續續的銜接。題外話,當時看到台電北送東部的高壓電纜線,正在建設中。

再說,葉保進牧師是太魯閣族第一位獻身做傳道人,參與聖經翻譯,讓太魯閣族人可以用自己的母語閱讀聖經,他在這方面貢獻很大。當蔡牧師說起從前的回憶,確實無法很詳細的描述,而且蔡牧師也不清楚葉保進牧師的近況,因為連絡不上。後來,我詢問總會原住民單位,才得知葉牧師已於2019年10月28日蒙主恩召回天家了,在世享年九十三。懷念葉保進牧師伉儷,在此祈願上帝賜福葉牧師的後代子子孫孫。

感謝蔡牧師的分享,我很喜歡聽故事,然後追問後來怎樣,接著又如何,就這樣把蔡牧師和同學們,翻越合歡山的故事大略紀錄下來,我形容他們是初生之犢不畏虎。更為他們獻上感恩,無論如何,上帝保守看顧祂重用的僕人。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